书城社科2005年甘肃发展报告
2700900000032

第32章 2004年酒泉市经济运行综述及2005年展望(1)

2004年,酒泉市各级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全市经济总体呈现出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工业生产稳中有增,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良好,消费品市场趋向活跃,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的运行态势。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2.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82亿元,增长4.89%;第二产业增加值56.47亿元,增长15.65%,第二产业仍然是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增加值38.96亿元,增长10.98%。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4:43:33调整为22:46:32。

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及拉动率看,第一产业贡献率为9.9%,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56.7%,拉动CDP增长6.5个百分点;第_二产业贡献率为33.4%,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12617元,同比增长10.12%。

(一)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村各业运行态势良好

农村经济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草畜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提高农村经济整体质量和水平,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

1.种植业结构更趋优化。种植业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粮经饲种植比例,优化内部品种结构,种植结构继续向高产、优质、高效方面转化。2004年,全市粮食生产受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种植面积稳步回升。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0.41万亩,比上年增长0.04%,总产量28.26万吨,比上年增长1.9%。受上年棉花销路好、价格高和今年产前市场信息的影响,农民种棉积极性大大提高,棉花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达到66.06万亩,比上年增长12.46%,创历史最高水平。随着城乡居民对蔬菜消费的不断增加和蔬菜种植比较效益的提高,蔬菜面积继续扩增,种植面积达到23.6万亩,比上年增长20.22%。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孜然、黑瓜子等小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大幅调减。全市共种植各类小经济作物5.5万亩,比上年下降51.41%,其中,孜然种植面积降幅最大,比上年下降57%。

2.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牛羊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常抓不懈,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作用下,资金和科技投入不断加大,使畜牧业呈现出品种优化、总量增加、出栏加快的良好态势。2004年,牛饲养量22.33万头,增长12.2%,其中:存栏17.52万头,增长10.8%,出栏4.81万头,增长17.6%;羊饲养量:355.39万只,增长14.2%,其中:存栏234.2万只,增长12.7%,出栏121.19万只,增长17.2%。牛奶产量明显增加,达到4.74万吨,增长3.09倍。

3.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各级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培育特色产业。葡萄、洋葱、啤酒原料、酱用西红柿等一些具有增收潜力的特色种植业呈现加快发展的势头。其中:葡萄种植面积达到4.8万亩,增加0.6万亩;洋葱达到7.23万亩,增加4.32万亩;啤酒原料达到7.08万亩,增加0.47万亩;酱用西红柿达到1.88万亩,增加0.03万亩。同时,通过加大良种引繁力度,优化畜牧业结构,增加草食畜比重,使草畜业效益不断提升,全年种植优质饲草33万亩,比上年增加1.2万亩;调引良种奶牛0.63万头,奶牛饲养量达到4.09万头,增长23.94%。

4.优势产业区域化趋势更加显著。根据市场需求和各县(区、市)资源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通过规划指导、突出重点,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金塔、敦煌、安西的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市的90%,在2003年全国棉花产量百强县中分别位居第47位、56位和79位;肃州、金塔的制种面积占全市的94.4%;玉门、肃州、安西的优质牧草面积占全市的84.5%;肃州、玉门、敦煌的蔬菜种植面积占全市的91.5%。肃州的奶牛养殖,金塔和安西的肉羊育肥产业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5.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突破。全市把建好龙头作为带动基地和联结市场的纽带,逐步培育和建成了敦煌种业、西域阳光、大业草王、好为尔乳业等一批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农村二、三产业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至2004年末,全市共建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1个,新增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4个。全市蔬菜基地12万亩,畜禽养殖小区347个。全市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73%。全年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22.44亿元,增长21.19%;实现营业收入。70.4亿元,增长16.84%;实缴税金1.53亿元,增长8.62%;实现利润5.17亿元,增长21.5%。随着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新成效。年内培训农民工1.1万人,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1.3万人,同比增长30.6%。

(二)工业发展步伐加快,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全市工业经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抢抓机遇求发展,深化改革活机制,调整结构拓市场。在石油、采矿、食品、纺织等行业的有力拉动下,呈现出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2.81亿元,增长16.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58亿元,增长17.67%;产品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1.63亿元,增长12.16%。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1.轻重工业同步增长。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在小麦粉、食用植物油、乳制品、原料药、纱等轻工产品市场需求趋旺的情况下,完成工业增加值2.69亿元,增长17.46%,比重达7.36%,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重工业在原煤、柴油、润滑油等能源工业和水泥、铁合金等投资类产品的强劲拉动下,完成工业增加值:33.89亿元,增长17.68%。

2.支柱行业对工业生产贡献突出。石油、金属矿采选、冶金、食品、纺织等支柱行业均呈现较快增长的势头。上述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8.6亿元,增长20.2%,对规模以上T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9%。

3.非国有1二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市委、市政府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优化环境等多种措施,大力支持非国有经济发展,非国有工业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完成增加值5.4亿元,增长21.35%,高出全市规模以上T业平均增速3.6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4.地方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市各级继续把加快地方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突破口,地方工业活力进一步增强,涌现出西域阳光、好牛乳业、大业草业、广海纺织等一批成长快、效益好的制造业企业,有力地带动了地方工业的较快增长。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12.64亿元,增长10.13%;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2.16%,比上年提高10.2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0.72亿元,增长42.4%。

(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重点项目支撑作用明显

全市围绕项目,狠抓落实,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1.86亿元,增长12.417%;更新改造投资10.21亿元,增长17.62%;农村集体个人投资12.16亿元,增长25.28%。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重点项目开工率高、建设进度快。全市559个在建重点项目全年实际完成投资44.2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0%。其中新开工项目427项,完成投资21.8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4.34%。尤其是玉门油田分公司、玉门石油管理局生活基地、清嘉公路酒泉段、西库公路安敦段、洁源公司风电场、日协贷款风沙治理、敦煌种业棉蛋白油脂加工、西脉矿冶公司绿嘉3000吨啤酒花生产线、敦煌种业优质棉种加工项目等大项目进展顺利,有力支撑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1.非国有经济投资稳步增长。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31.13亿元,增长3.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