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2005年甘肃发展报告
2700900000031

第31章 2004年平凉市国民经济综述及2005年展望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全市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整体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呈现出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提高。展望2005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全国、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个坚持两促进,五大攻坚六突破”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凝心聚力,抓好落实,推动全市经济继续平稳快速增长。

一、国民经济发展综述

2004年,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据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96.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高于全省增速I.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增速3.1个百分点,是“十五”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一年。

(一)经济总量持续扩张,三大产业全面发展,工业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6.34亿元,年平均经济增量突破15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量最高的一年。三次产业全面发展,2004年,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增强,尤其是工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5亿元,增长5.78%,对GDP的贡献率为11.65%;第二产业增加值38.12亿元,增长19.72%,对GDP的贡献率为58.17%,拉动经济增长9.5个百分点,其中全部工业拉动经济增长8.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3.22亿元,增长10.51%,对GDP的贡献率为30.18%,拉动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43:37.61:36.96调整为25.95:39.57:34.48。“二、j、一”的产业格局继续加固,工业经济占主导型经济进一步凸现。人均生产总值4328元,比上年增长11.2%。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全市农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优质产品,加快建设巨型畜牧业和全国优质苹果及出口创汇等基地,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和降低农业税率,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全年农业增加值达24.95亿元,比上年增长5.78%。种植业结构优化。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72.59万亩,比上年增长2.40%,粮食总产量达84.69万吨,增长4.29%。;蔬菜种植面积为44.96万亩,增长6.46%;油料种植面积67.98万亩,增长4.96%,蔬菜产量和油料产量分别为60.24万吨和5.1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26%和12.58%。

林业和水利建设取得成效。全年完成造林70.77万亩,其中退耕造林9.01万亩,种草14.72万亩,年末实有育苗面积3.28万亩。全年新修梯田15.55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2.5平方公里。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完成6.17万吨,比上年增长10.09%;大牲畜存栏达60.2万头,增长0.37%。

(三)工业生产快速发展,支柱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自2000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快,增加值增速一直位居全省前列,今年增幅是最高的一年。全市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8.00亿元,比上年增长21.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3.00亿元,同比增长33.95%。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企业完成10.08亿元,增长20.44%;集体企业完成2.04亿元,增长9.14%;股份制企业完成9.94亿元,增长54.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4.96%,比上年提高3.11个百分点。

重工业快速发展。按轻重_T业分,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0.28亿元,比上年增长35.74%;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73亿元,增长21.55%,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14.19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带动作用突出,成为推动全市_T业增长的主要力量。2004年,我市煤炭、电力、建材、食品、医药、制革等六大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增长37.7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9.14%;规模以上企业贡献率达到87.7%。其中煤电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25亿元,增长43.23%,占全市规模以上二业增加值的7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完成1606万吨,比上年增长15.35%;发电量完成93.78亿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2.28%;水泥完成98.96万吨,比上年增长5.86%;机制纸完成14582吨,比上增长17.78;面粉完成3.27万吨,比上年下降22.88%。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9.54亿元,比上年增长40.7%;实现利税8.67亿元,比上年增长88.33%;实现利润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85倍。

(四)狠抓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我市在相继建成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基础上,继续狠抓项目落实和项目建设,同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04年全市共建成50万元以上各类建设项目434项,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87个,建成187个,建成投产率66.13%。全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基本建设完成15.21亿元,比上年下降20.17%;更新改造完成10.33亿元,比上年增长96.81%;房地产完成2.76亿元,增长55.64%;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完成0.91亿元,增长26.3%。在全市重点工程中,祁连山水泥厂日产25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完成1.7亿元,平凉医专新区工程完成8000万元,华亭华砚矿改扩建工程完成1.63亿元,华亭县华煤维简完成9149万元,崇信省道304线改扩建工程完成2750万元。

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共签约各类招商引资项目215项,签约引进资金60.47亿元,落实到位资金9.03亿元,增长50.0%.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持续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全市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523万元,下降24.49%;实现利税4303万元,增长25.2%;完成施工房屋面积162.53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1.78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1.80万平方米。

城镇化建设再掀高潮,在去年平凉城区“一线三点”工程完成后,2004年又实施“六纵九横”工程,投资7.35亿元,工程如期完成。共拆迁10.75万平方米,拓宽改造城市道路15条44.9公里,平凉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4平方公里。同时实施了一批绿化、美化工程,城区面貌发生新的变化。

(五)大力发展贸易中心和专业市场,整顿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国内外贸易平稳增长,物价水平有所上扬

2004年,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西交会暨2004中国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商品销售总额创历届西交会之最,激活了消费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分城乡看,市的零售额为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县的零售额10.88亿元,增长22.2%;县以下零售额16.33亿元,增长7.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30.99亿元,比上年增长9.5%;餐饮业零售额为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他行业零售额为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外贸销售大幅增长。全年销售总额达16543万元,较上年增长33.1%。出口创汇38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6.00%。

价格总水平稳中有所上涨。在食品价格上扬的带动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自4月份后逐月上升,9、10月份涨幅最高,分别比上年上涨3.7和4个百分点。10月份以后,粮食价格涨势得到缓解,由食品类价格上升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逐步减弱。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3.6%,其中:服务项目比上年上涨3.5%,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3.5%。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业稳定增长

2004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6.67亿元,同比增长7.10%。完成客运周转量5331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80%;货运周转量11758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33%。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城乡电话用户达11.04万户,其中住宅用户1.28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0.4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46万户。

旅游收入增长较快。全市国内旅游人数达103万人,比上年增长37.8%,其中接待境外人员1800人,增长20%;旅游业总收入达2.63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旅游境外收入359.98万元,比上年增长13.4%。

(七)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扩大,保险业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经济建设

2004年,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0.05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79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增值税9638万元,增长28.6%;营业税10574万元,增长11.4%;企业所得税1204万元,增长25.3%;个人所得税553万元,增长42.2%。全年财政支出完成18.15亿元,增长17.3%,其中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12亿元,比上年增长79.2%。

金融机构继续贯彻执行国家的宏观金融政策,积极扩大融资渠道,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存贷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外币折合人民币)余额104.34亿元,增长16.33%。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1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4%。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6.52亿元,比上年增长8.15%,其中短期贷款5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2%;中长期贷款25.1 1亿元,比上年增长8%。

保险业发展加快。全年保费收入1.71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27亿元,增长1%;财产险保费收入4361万元,增长8.6%。全年赔付额5879万元,比上年多赔付1824万元,增长44.98%,其中寿险赔付额3417万元,增长70%;、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粮食涨价及职工增资等主要因素作用下,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485元,比上年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15元,比上年增长8.2%;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年平均工资达13525元,比上年增长22.5%。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500个。

二、存在问题

(一)农业基础仍很薄弱,农民增收的支撑基础还很脆弱,增收前景仍不容乐观。2004年农民增收主要得益于政策性增收、涨价因素和增产增收,但粮食价格上扬空间有限,依靠种粮增收困难很大。其次化肥、地膜、农药、籽种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将严重影响农民的增收。

(二)工业生产、销售、效益虽好于往年,但这主要靠煤电、建材等六大行业支撑,绝大部分小型企业发展缓慢,无竞争能力。县(区)工业经济总量和增速都偏小偏低,城乡经济二元化矛盾进一步突出。

(三)投资活力仍显不足。投资建设项目缺乏拉动力强的大项目,重点项目少,且规模小,拉动整体经济仍显不足。

(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关联度不强,工业化对农业产业化带动作用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规模小,加工转化能力低下,大量的农产品不能在区内加工增值,农业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区域产业竞争优势。又因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农民新增的部分收入会被抵减,直接影响农民生产投入的积极性,造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济实力不强。

(五)财源结构单一、财政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薄弱,收支矛盾突出。

三、2005年经济展望

目前平凉经济已步入平稳快速增长的良性循环阶段,工业主导型经济继续加固,展望2005年,整体经济在承接2004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延续,预计全年经济总量将突破100亿元,增长12%。

从国际经济环境看,2005年世界经济温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为4.3%,比2004年有所放慢。

从国内环境看,国内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阶段,能源需求继续扩大,国家继续加大对基础能源的扶持力度,多种因素支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目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今年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对我市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国家将减少国债发行,继续加强土地管理制度,控制建设用地、清理电站建设项目等因素,又增大了我市争取项目、融通资金的难度。

从平凉市情来看,近几年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一些企业改制组建集团,如平凉电厂、华煤集团等生产能力扩张,促进了全市经济稳定增长。今年平凉祁连山水泥生产线又建成投产,砚北煤矿1000万吨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将对工业发展形成有利的支撑。在产业发展方面,农产品加工、草畜、果菜等农业支柱产业通过深度开发和延伸产业链,将有着很大的增值空间。在投资方面,平定高速公路开工,华亭电厂一期工程项目建设加快,平凉城区的四项重点建设工程开工,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在消费方面,近几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商贸中心和专业市场的建立,扶持壮大新世纪商厦、平凉商城等十户商贸龙头企业,消费品市场旺盛,今年又加快崆峒区家具汇展中心、陇东物资市场建设步伐,2005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这些因素,都将推进我市经济在2005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平凉市统计局 王立王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