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2005年甘肃发展报告
2700900000033

第33章 2004年酒泉市经济运行综述及2005年展望(2)

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加快。在住房信贷制度改革和居民住房需求日益增长的双重作用下,房地产市场呈现开发、销售两旺的发展趋势。房地产开发投资3.1亿元,增长33.52%。施工房屋面积172.66万平方米,增长30.13%;商品房销售面积18.64.万平方米,增长25.18%。

3.投资结构日趋优化。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6.83亿元,增长1.82%,第二产业投资26.22亿元,下降3.61%,第三产业投资25.56亿元,增长32.33%。

(四)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市场物价温和上涨

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国家一系列刺激内需政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消费品零售市场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亿元,增长9.68%,比上年提高6.15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在农民收入稳步增加、购买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农村消费实现突破性增长,零售额达到11.1亿元,增长12.1%,高出城市3.85个百分点,创近年来的最高水平;分行业看,餐饮业市场再现活力,市场消费大幅增长,实现零售额4亿元,增长40.7%,成为拉动全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重要因素;分经济类型看,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增长较快,实现零售额24亿元,增长8%,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在食品、工业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消费品价格继续上扬。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涨3.6%,八大类消费品“五升三降”,其中,食品、衣着、交通通信和居住分别上涨10.8%、0.1%、3.7%和7.1%;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下降0.2%、2.0%、7.8%和1.7%。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3.2%。

(五)出口创汇能力增强,对外贸易增势强劲

全市进出口贸易总值达2903.57万美元,增长34.66%。其中进口561.65万美元,增长54.42%;出口2341.92万美元,增长30.65%。引进利用国外资金1932.88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36.59万美元。

(六)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金融机构存贷同步增加

全市财税部门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围绕发展主题,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狠抓增收节支工作,确保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2.14亿元,增长9.2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24亿元,增长9.03%。各主要税种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城建税增长10.91%,个人所得税增长19.18%,其他工商税增长12.23%。财政支出增速放慢。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支出13_3亿元,增长3.45%,主要是基本建设和挖潜改造支出下降33.78%和42.96%。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06.89亿元,增长15.8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34.57亿元,增长13.0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3.79亿元,增长8.55%,其中:短期贷款65.13亿元,增长8.21%;中长期贷款18.J亿元,增长35.8%。银行现金投放11.78亿元,增长14.5%。

(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82元,比上年增长9.23%;人均消费支出6534元,增长16.79%。受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双重增长的拉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174元,增长6.38%;农民人均消费支出2507元,增长12.52%。

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2004年全市经济运行态势看,国民经济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速,整体形势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县区市经济发展不均衡

从2004年经济运行情况看,虽然全市cDP增速达到11.5%,但从七个县(区、市)经济增长情况看,发展水平仍不平衡。阿克塞、金塔增幅达到两位数以上,分别增长13.32%和11.02%,其余5县(区、市)增长缓慢,增速均在9.5%以下,肃北和敦煌仅增长6.13%和7.08%。主要原因是工业支撑力不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力不足。

(二)农民增收压力依然很大

一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空间趋小,仅棉花种植面积就占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8.8%,依靠棉花等大宗农产品涨价增收的可能性不大。二是2004.年农资价格大幅上涨直接影响了农民增收。近几个月,全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走高,其中硝铵上涨4.4%,尿素上涨11%,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部分抵消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带给农民的实惠。三是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思想观念及就业技能等因素的制约,依靠非农产业增收的渠道狭窄。同时由于城市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基地不能满足龙头企业加T生产需要。五是农业科技指导和畜禽疫病防治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三)工业经济整体素质不高

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稳步推进,项目意识不断强化,地方工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地方工业小、散、弱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导致全市工业整体素质不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工业经济增长对石油、电力等中央、省属企业的依赖性较强。地方工业份额仅占全部工业的三分之一,“油主成浮”的格局长期以来难以改变。特别是中油公司、八0三电厂、四0四厂等中央企业税收基本上缴,对经济总量的贡献较大,但对地方财政增收及就业缺乏应有的带动作用。二是工业化进程缓慢。按照评价工业化程度的5项指标来衡量,全市的工业化水平不仅高于全省,在个别指标上也高于全国,已整体进入了中期阶段,在14个市、州中位居第5。但从产业结构、制造业装备水平以及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看,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三是企业盈利能力不强。今年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持续上涨,导致部分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影响较大。加之公路限载、运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使企业的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4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6.5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8.18个百分点。

(四)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后劲不足

由于地方投资缺少大项目带动,增速趋缓,一些电力能源、交通道路等重大基础性建设项目,主要靠中央省属投资完成,经济增长属明显的外向拉动型。中央省属项目投资占全社会投资额的比重高达40%,仅中油公司、洁源风电厂、清嘉公路等中央省属项目完成投资额就占全社会投资额的三分之一。

(五)城镇化进程滞后

近年来,酒泉城市经营理念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环境进一步改善,但也存在城市建设缺乏统筹,城市特色定位、规划布局、形象设计及整体推销上乏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注重城市硬环境建设,忽视城市造血机能的培育和发展。虽然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容、市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建设出现了许多亮点,但城市的产业链培育和建设相对薄弱,带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较少,如推动城市发展内动力的工业项目建设弱,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及技术改造少。另外,为城市二、三产业发展配套的服务业发展缓慢,制约了城市聚集人口和产业的能力。二是软环境经营相对滞后,成为制约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瓶颈”。一方面启动民间资金能力弱。由于财政资金少,与引进资金相配套的资金不能及时解决,影响城市的引资能力,使招商引资、盘活存量资金、启动社会和民间资金的主渠道作用发挥不足,导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另一方面用人机制有待进一步改善。营造“投资、建设、干事创业”环境的力度不够。三是城新人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繁荣稳定程度增强。然而人的观念意识、思维模式相对滞后,尤其是城市经营不能完全适应城市现代管理的需要,创新不足。

三、2005年经济增长趋势预测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运行形势逐步趋好,全国、全省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调整以及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上升期的到来,将会给我市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展望2005年,我们只要认真贯彻******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到位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的有利时机,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积极顺应经济加快发展的新趋势,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工作全局,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酒泉市统计局 任晓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