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2005年甘肃发展报告
2700900000027

第27章 2004年武威市经济运行综述及2005年展望(1)

2004年,全市上下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和省委提出的“两个高举,一个加强”战略方针和“两抓两放”战略举措,以解决六个重大现实问题为重点,坚持“五个统筹”,狠抓工作落实,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总量、结构、效益基本协调,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进一步提高。一、主要特点

(一)总量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稳定性明显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活力的进发,加之连续多年扩大内需政策累积效应的释放,从2001年开始,武威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2001、2002、2003年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10.1%、10.4%、11.8%。由于经济增长上行的惯性冲力较强和内生性增长动力的驱动,2004年,全市经济继续在快速增长的轨道上运行。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4.45%、12.49%、12.32%,初步核算,全年预计可实现生产总值108.13亿元,跨上百亿元台阶,增长12.1%。人均GDP突破5000元大关,达到5585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可达34.98亿元、37.05亿元、36.1亿元,分别增长4.67%、19.56%和11.75%。经济增长在保持较高位势的同时波动较小、落差不大,没有出现大起大落。

(二)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协调性明显改善

2004年,武威经济之所以能达到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增强,三次产业共同拉动,消费、投资两大需求趋于旺盛。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分别达到1.5、6.4、4.2个百分点,全年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7.5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32.3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达14.67%。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明显增强,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加,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995元,净增465元,增长8.4.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35元,净增244元,增长10.65%。

(三)农村经济全面升温,对经济增长贡献创近年新高

随着中央、省委出台的一系列直接、有效的支持农业特别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等重大政策措施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之受市场价格的强力拉动,农业和农村经济迅速升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2004年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第一产业增加值达34.98亿元,比上年净增7.12亿元,对经济的贡献率达39.28%,比上年提高18.23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一是结构调整成效显著。2004年我市虽然农业遭受了较为严重的冻灾、旱灾,粮食总产量虽较上年减产2.84%,但依然达92.78万吨,实现了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优质作物面积达250.45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5.4%,高产高效作物播种面积71.63万亩,占18.7%。其中棉花、线麻、蔬菜、瓜类等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分别较上年增长128.7%、9倍、6.29%、3.29%,蔬菜总产量达101.1万吨。二是畜牧业生产增势良好。草畜产业是我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通过大力引进优良畜种,着力发展舍饲养殖、暖棚养殖,畜牧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向规模化发展。年末牛存栏达41.84万头,增长1.65%;猪存栏89.22万头,增长8.05%;羊存栏192.84万只,增长10.47%。出栏牛13133万头,增长14.72%;出栏肉猪96.14万头,增长12.23%;出栏羊90.18万只,增长16.57%。肉类总产量达9.99万吨,增长11.6%。三是乡镇企业产值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长。全年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40.12亿元,增长21.1%,其中,工业增加值17.31亿元,增长19.85%。实现利润15.38亿元,增长20.26%。上交税金1.8亿元,增长14.44%。

(四)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企业效益继续好转

随着企业改制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和全力实施工业“二次创业”,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运行质量都有了明显改观。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5.16亿元,增长16.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21亿元,增长17.53%。一是小型工业企业快速增长。全年限额以上小型工业实现增加值75927万元,增长34.6%,增速较大中型企业高32.22个百分点,对全市限额以上工业的贡献达88.6%,拉动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增长16.32个百分点。二是重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实现增加值38605.8万元,增长速度达18.06%,是近年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如黑色金属制造业增长1.4倍。三是企业效益逐步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数由上半年的79.74%提高到11月的89.75%,比上年同期提高5.6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达5.17%,较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07次,较上年加快0.17次;产销衔接好转,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16亿元,增长17.5%c,亏损企业亏损额由上年的3446万元下降为2156万元,下降37.43%,赢利企业赢利额达1 1605万元。企业改制的效果进一步显现,如,古浪鑫淼精细化工销售收入增长93.8%,华藏铁合金增长1.6倍,两个企业上交的税收比去年翻了一番。

(五)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日趋显著

2004.年,全市上下始终把项目建设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认真筛选项目,大力引进项目,狠抓项目落实。全年续建和新开工项目达23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较上年增加3个;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03亿元,增长32.32%。投资高速增长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投资率达42.6%,较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2.67个百分点,居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首。一是基本建设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2.95亿元,增长49.11%,较全部投资增速高16.73个百分点。主要项目有:南营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投资502万元,西营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投资931万元,黄羊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投资1649万元,凉古公路一期改建完成投资1950万元。二是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1607万元,增长298%;工业完成投资94784万元,增长13.76%,占全部投资的20.68%。重点建设的西营电站完成投资2650万元,年产2000万瓶宣肺止咳露生产线完成投资1400万元,益民公司3万吨熏醋完成投资750万元,纸业公司5万吨中高档文化纸完成投资14698万元,古浪鑫淼公司6万吨电石完成投资5000万元等。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10亿元,增长54.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11.98亿元,增长88.3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1.17亿元,增长34.5%。三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43亿元,增长52.61%。其中,完成住宅投资26094万元,增长97.32%,销售商品房10.61万平方米,增长1.35倍,商品房销售面积占竣工面积的比重达到63.84%。

(六)消费需求持续回升,合理性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