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2005年甘肃发展报告
2700900000028

第28章 2004年武威市经济运行综述及2005年展望(2)

居民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的释放,需求不断扩大,结构有所改善,增长的合理性进一步增强,消费品市场在2003年不断回升的基础上,2004年继续保持较陕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亿元,较上年增长14.67%。一是城市市场快速增长,农村市场持续回升。全年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10.60亿元,增长15.7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5.90亿元,增长13.97%。二是批发零售贸易业高速增长。全年实现零售额20.59亿元,增长14.66%,成为消费品市场的重要拉动力。三是消费结构出现新的变化。城镇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支出人均达4782元,增长9.62%;农村居民人均达1107元,增长17.68%。消费结构呈现出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快速增长的趋势。城市居民用于交通通信的支出增长20.28%,农村居民用于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的支出分别增长3231%、15.31%。

(七)财政收入增速加快,金融运行基本平稳

2004年我市财政收入始终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格局。全年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49323万元,同口径增长8.65%;实现一般预算收入26718万元,增长13.79%,增值税(20%部分)、营业税(70%部分)、个人所得税(20%部分)等主体税种均呈快速增长态势,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6%、21.83%、7.87%。分县区看,凉州区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2323万元,增长0.5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567万元,增长9.96%。民勤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788万元,增长15.5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43万元,增长18-31%。古浪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372万元,增长33.62%;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36万元,增长20.53%。天祝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6491万元,增长29.98%;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34万元,增长29.82%。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05.5亿元,较年初增长10.8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6亿元,增长13.0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1.1亿元,较年初增长5.29%。

(八)经济发展环境宽松,增长条件进一步改善

2004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着力解决影响武威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建设、工业化、“三农”问题、城镇化、发展资金、就业再就业等六个重大现实问题,制定了《关于切实加强项目监督的意见》和《关于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加快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续建和新开工项目达23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年签约合同项目115项,到位资金10.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全年预计实现增加值49.85亿元,占GDP的46.1%,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仍比较脆弱,5月和9月,全市出现了严重的寒潮强霜冻灾害性天气过程,加之粮食生长期古浪、天祝出现的干旱,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全市共有137.45万亩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60.43万亩,因灾减产粮食41773吨。今年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产品丰收、价格上涨的因素,也有劳务输出和政策性的因素,但这些因素的拉力均存在相对减弱的可能,未来农民增收的难度还很大。同时,伴随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也出现了农资价格上涨的现象,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年初上涨了10.8个百分点,如化肥价格较上年上涨20%左右,农膜每公斤上涨3元左右,农资价格上涨,农业成本加大,比较效益降低,农民增收空间缩小。

(二)骨干企业生产、效益不尽理想,影响工业整体效益提高

从1至11月的运行情况看,我市的荣华、甘肃西凉啤酒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受技改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生产、效益不尽理想。其中:荣华集团因技改停产5个月,导致销售收入下降12.8%,利润下降21.2%;甘肃西凉啤酒有限公司由上年同期的盈利98.5万元变为亏损368.6万元;莫高葡萄酒业分公司由上年同期的盈利51.8万元变为亏损39_4万元;武酒、爱雅由于尚未完成改制,仍处于停产状态。由于骨干企业的影响,虽然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到89.75%,但仍比全省低4.72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虽比上年同期提高1.09个百分点,但仍比10.7的标准值低5.53个百分点,比全省低1.5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比1.52次的标准值低0.45个百分点,盈利企业盈利额下降0.88%。

(三)原材料价格上扬,企业利润空间缩小

由于铁路运输紧张、运力不足,铁路、公路运价不断上涨,加之原材料、燃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加大。全年工业品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94个百分点,原材料价格指数为104.17%。生产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四)金融存贷差继续扩大

我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十分匮乏。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仅为71.1亿元,增长5.29%,存贷差由2003年末的23.57亿元扩大到2004年末的34.4亿元,存款增速与国民经济基本同步,贷款增速大大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速,存贷差不断扩大,导致资金需求矛盾更加突出,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五)物价涨幅持续升高

2004年,我市物价上涨速度加快。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个百分点,上半年同比上涨2.7个百分点,全年上涨3个百分点。食品类价格是影响物价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各月涨幅均在2%以上,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83个百分点,其中,粮、油、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较为突出,粮食价格和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分别上涨13.5%和17.9%。

三、2005年全市经济发展展望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一年,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要力争实现“一保一争”,即:确保经济发展在全省不退位,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从生产角度看,中央已明确提出加强农业仍然是2005年整个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将继续加大农村改革和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因此,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会减退,武威农业发展的相对优势仍将保持,速度将保持略快于2004年增速的态势。随着“工业富市”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企业改制后发展活力增强,将使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超过2004年,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的趋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金融保险、物流业、旅游、文化、体育等休闲健身产业、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总体判断,2005年全市经济将持平或略高于2004年增速。

从需求角度看,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主要是近几年国家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及离退休职工工资收入,提高低收人家庭生活保障线水平,落实农民减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促使住房、通信、教育、旅游等新的消费亮点继续保持。同时,假日经济也是消费品市场繁荣的重要动因。从投资需求看,一方面2004年新开工项目和在建项目的投资有一定的后延性,将对投资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民间投资较快增长的势头仍可以延续,工业投资出现恢复性增长,也将对投资产生积极的影响。2005年投资需求形势依然看好,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在较快增长区间。

(武威市统计局刘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