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2005年甘肃发展报告
2700900000023

第23章 2004年金昌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综述及2005年展望

2004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措施和省委“两个高举,一个加强”的战略方针,坚持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促使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在快车道稳步运行,全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明显增强。呈现出社会供需两旺,微观主体趋活,两大需求、三项收入有效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的运行态势。

一、经济运行态势及特点

2004年,全市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经济运行呈“高开稳走”之势。初步测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5.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第一产业生产形势良好,实现增加值5.9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势强劲,实现增加值68.7亿元,增长22.2%;第三产业平稳发展,实现增加值11亿元,增长8.1%。从全年经济运行来看,具有以下七个方面特点:

(一)快速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主基调

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5.6亿元,是2000年经济总量的一翻多,增长18.2%,增速比上年快3个百分点,是近1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强势产业工业的进一步壮大,以及绝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改制改组的完成,不仅有效地扩大了企业效益增长空间,也为整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2004.年全市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1.88亿元,比上年增长23.8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1%,有色金属、无机化工、能源三大支柱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7%、9%和2%。其中规模以上60户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0.27亿元,净增27.51亿元,几乎是上年的一倍,增长26.14%。市县区属5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61亿元,增长13.52%。市县区属国有工业企业改变了近年来发展缓慢的局面,增幅达到16.67%,比市县区属平均水平高3.15个百分点。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加,镍6.42万吨、铜12.81万吨、硫酸镍1.97万吨、水泥88.31万吨、化肥6.64万吨、纯碱17.23万吨、烧碱3.99万吨,酸类54.7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6.62%、28.06%、20.6%、21.37%、10.86%、11.95%、10.01%、和4.17%。

(二)投资拉动是经济发展的主支撑

今年,全市启动项目186项,其中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97个,涉及资金26.53亿元,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8个。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6亿元,比上年增长31%。投资形成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拉动GDP增长14.06个百分点。其中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7.36亿元,比上年增长32%。金昌市技改投资自1999年以来,平均增幅保持在40%以上,这为金昌市工业保持快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金川集团公司2.5万吨烧碱、4万吨铜、8万吨亚硫酸钠、镍都实业公司1万吨硫酸铜、华德林有限公司400吨碳酸钴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成投产,进一步提升了金昌市工业生产力水平。同时,作为接续产业发展项目——新材料建设也有新突破。

(三)外向型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亮点

一是对外贸易较快增长。近年来,金昌市充分利用有色冶炼加工技术优势,依托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推动产业升级。预计全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倍。其中出口总额1.25亿美元,增长78.57%;进口总额4.45亿美元,增长1.08倍,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金昌市有色工业,预计全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倍。其中出口总额1.25亿美元,增长78.57%;进口总额4.45亿美元,增长1.08倍,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金昌市有色金属工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2004年,金昌市共签订合同项目166项,合同资金32.2亿元,到位资金5.3亿元。恒昌花园小区、金世纪大厦等144个招商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同时,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工业园区建设也有了新发展。

(四)质量改善是经济发展的主方向

从宏观层面来看,财政收入增幅再创新高。全年金昌市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3.8亿元,增长38%。一般预算收入3.43亿元,增长21.63%。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确保了重点支出的需要。财政支出6.53亿元,增长11.1%。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继续大幅提升。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 63.47%,比上年提高39.83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178.11亿元,比上年增长52.33%;实现利润总额10.73亿元,增长1.28倍;实现利税总额22.78亿元,增长87.64%。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417元,比上年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620元,比上年净增343元,增长10.47%。农民收入增长加快的原因,一是农业风调雨顺,农产品价格上扬以及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措施的出台。据调查资料显示,金昌市农民因粮食丰收和价格上涨人均增收186元。同时,取消了特产税、牧业税,农业税率降低了1个百分点,兑现粮食直补资金780万元;二是不断优化养殖结构,扩大生产规模,牧业收入大幅增加。农民出售牧业产品,人均净增41元;三是劳务输出工作显见成效。全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6.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4亿元,人均净增65元。6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50.21亿元,比年初增长18.81%。

(五)元素趋活是经济发展的主现象

适应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经济系统运行中一些关联因素日趋活跃。一是电力弹性系数(即电量消费增长速度和GDP增长速度的比值)上升。2004.年金昌市电力弹性系数为1.02,电力供应增速高于GDP增速,有效地保障了需求。二是金融信贷扩张。12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3.76亿元,比年初增长10.77%,企业存款34.24亿元,比年初增长48.54%。现金收支非常活跃,现金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32.19%,现金支出增长29.49%。三是民间资本趋活。2004年个体完成投资2.78亿元,增长56.47%,金昌市个体私营企业上缴税金0.49亿元,增长20.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14亿元,增长14.2%。

(六)协调和谐是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一是优势产业凸现,“一特两化”步伐进一步加快。2004年全市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86.6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55.69万亩,比上年增加11.06万亩,粮食产量26.04万吨,增长25.13%,为历史最高;种植啤酒大麦21.78万亩,增加4.5万亩,优质率达到98%以上,总产量达9.97万吨,比上年增长30.84%。在特色产业迅速成长壮大的同时,产业化经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抓工业的思路谋划农业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全市各类龙头企业达到270多家。尤其是啤酒麦芽加工能力达到18万吨,饲草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农业特色种植以及特色养殖的整社推进,正逐步成为金昌市农业新的增长点。二是城乡发展统筹兼顾。在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农村政策倾斜,第一产业投资额达到0.88亿元,增长54.82%。三是在金昌市经济运行良好及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城乡居民消费信心增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稳定,市场呈现出稳步攀升态势。2004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农村消费品市场呈现活跃势头,自4月份以来,农村市场增速一直高于城镇。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外出就餐在城镇成为时尚,餐饮业有较快的发展。城镇居民新一轮消费热点初显,住房、汽车、旅游等消费逐步升温。

(七)以人为本是经济发展的主号角

一是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市共投资近1亿元,重点实施了与广大市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供水管网改造、城市景观建设、道路路灯改造、街头绿地建设工程,城市容貌有了较大改观,为改善经济循环和发展环境奠定了基础。二是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全市新增就业岗位6027个,218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进一步完善了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三是加大了文教卫体的投入,整合了城市教育资源。高中升学率由去年的60%到今年的70.5%,提高了10.5个百分点,启动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四是启动了10万农民劳动技能提升计划,多方筹集资金400多万元,培训农民4万多人次,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增收难问题仍然不容忽视。2004年虽然出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但农业基础仍比较薄弱,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2004年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产品丰收、价格上涨的因素,也有政策性的因素,而这些因素的拉力均存在相对减弱的可能,未来农民增收的难度还很大。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高涨也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城乡居民内部高低收入者之间的差距也呈扩大之势。

二是三次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发展不够全面。农业生产基础依然薄弱,防灾抗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任重道远。工业生产和效益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部分主导行业和骨干企业的支撑,高技术类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产品数量少、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和效率的提高受到制约,整体经济效益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小,发展较慢,不利于就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就业压力增加等因素短期内不会很快改善。

三是投资活力仍显不足。首先,投资总量和速度并不高。从西部50个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近两年,金昌市投资总量小,增长较慢,位次一直靠后,就是与嘉峪关、白银、武威相比,增速一直比上述3市低。其次引进项目中,大项目偏少,小项目偏多,大项目基本集中在商贸、房地产上。招商引资项目中,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仅占总数的12%,国内外有影响力的500强企业投资尚为空白。

四是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关联度仍然不高,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不突出。主要表现在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低,大量的农产品不能在区内加工增殖,农业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区域产业竞争优势。同时,受结构调整和市场供需矛盾的影响,市场物价上涨较快,通胀压力有所加大。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农民新增的部分收入被抵减,直接影响到农民生产投入的积极性。生产领域价格涨幅较高,挤压了部分企业的利润。上游产品涨价积累的成本压力将逐渐显露。

五是城市发展产业支撑度不高。城市是产业发展的产物,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产业定位决定城市定位,产业发展决定全局发展,产业特色决定城市发展方向。一个成功的中心城市的崛起,必须有主导优势产业作为支撑,有清晰的城市产业定位,这样才能增强城市对经济增长的集聚和辐射效应。金昌市由于主导优势产业不仅单一,而且受资源和环境约束较大,致使城市扩张和发展缺乏强力拉动与支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化进程。

六是资金、运力等供应环境不够宽松。2004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紧缩,尤其是下半年增速明显回落,6月末,金融机构贷款比5月末少增0.69亿元,12月末,同比少增达到5.99亿元。中小型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成品油价格也不断上涨,提高了工业、交通运输业生产成本。公路运输紧张局面虽有缓解,铁路运输仍很紧张,这些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和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2005年展望

展望2005年,金昌市总体经济有望承接2004年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全年经济总量将突破百亿元大关,经济增长将在10%以上。

从近年来的情况看,金昌市经济的实际表现要比预计的好,说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增强,发展元素趋活,自我调节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日益提高。从内生机制看,经济周期规律显示金昌市经济已进入新一轮扩张期。经济增长曲线图显示:金昌市经济处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在投资强劲推动下,扩张势头不断加快并延长,未来2—3年金昌市经济将进入上升阶段的高峰期。

(金昌市统计局 胡江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