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2005年甘肃发展报告
2700900000021

第21章 2004年嘉峪关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05年展望(1)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两个高举,一个加强”的战略方针,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两个率先”和“五城三高”的奋斗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呈现出社会供需两旺,微观主体趋活,三大需求、三项收入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的态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去年增长17.74%,增速比去年提高5.7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6.7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8.24个百分点。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一)三次产业全面提速

2004年,是我市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黄金年,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4.4亿元,增长17.74%,增幅比上年提高5.74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GDP总量首次超过临夏州,居全省第十二位,增速居全省第二位,仅次于金昌。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速度上都创造了近十年的新高。全年经济运行呈“高开稳走”之势,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21亿元,增长22.05%;二、三季度增幅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增速分别达到19.81%和16.22%;四季度比二、三季度又有回升,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4.4亿元,增速达到17.74%,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3:81:16调整为2004年的2:85:13,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工业比重占绝对优势的结构特点更为显著。人均GDP达到25199元,突破两万元大关,比上年增加6776元。

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8号文件,2004年一次性取消农业税,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加之风调雨顺,特色农业(洋葱)、农产品价格上扬、畜牧产品共同拉动,农业生产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可喜局面。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亿元,增长14.69%,增幅比上年提高10.19个百分点,打破了嘉峪关市第一产业连续七年增速在5%左右徘徊的局面。第一产业高速增长对GDP的贡献率达到2.8%,拉动全市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 在规模以上工业的带动下,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7亿元,增长18.06%,比2003年提高5.06个百分点,也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3%,拉动经济增长14.0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2.8%。2004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5.58亿元,增长18.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30亿元,达35.34亿元,增长18.52%,比2003年提高5.3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2.7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71.3%。

在交通运输及其他服务业的推动下,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实现增加值5.7亿元,增长16.94%,比上年提高7.3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9%,拉动经济增长3.17个百分点,也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二)三大需求高位增长

投资需求增势强劲。2004年,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部分行业投资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带动下,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资,从总体上看对嘉峪关市的影响不是很大。在三次产业投资与重点项目的推动下,投资增幅在2003年高平台上仍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42.58亿元,增长46.5%,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二、三产业完成投资0.92亿元、33.1亿元和8.5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3倍、42.7%和61.5%。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由2003年的18.2%提高到20.1%,拉动全市投资增长9.3个百分点。投资的主要特点:一是施工项目数增加。2004.年我市施工的项目个数达历年来最高水平。截至12月底,施工项目个数218个(不含房地产开发和农村投资),比上年增加5个。其中新开工194个,增加24个。二是工业投资力度加大,更新改造投资创历史之最。2004年工业投资完成33.1亿元,增长43.2%;更新改造投资累计完成31.56亿元,增长52%,为历年最好水平,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4.1%。三是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资金到位情况较好。绝大部分重点项目,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和受益的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部分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年资金来源情况较好,全年资金来源40.2亿元,占完成投资额的94.6%,保证了项目的正常进度。

消费需求持续升温。作为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也在逐渐升温,扩张速度明显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出近年来少有的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4亿元,增长13.99%,居全省第六位,比上年提高6.49个百分点。

全市餐饮业零售额完成1.59亿元,比上年增长24%,增幅比上年提高12.3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出用餐已成为亲朋好友增进交往的重要方式,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务和商务活动不断扩大,拓宽了餐饮市场。

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成为消费市场重要的拉动力量。2004年我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有11家(批发业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零售业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实现销售额24.7亿元,增长21.4%;实现零售额1.5亿元,增长47.7%,拉动全市零售额8.28个百分点,所占零售额比重也由2003年的13.42%上升为17.4%。

消费结构继续优化。受价格的影响,食品类商品的消费比重提高;日用品、化妆品依然是消费热点。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2.8%;化妆品类商品增长64.5%;日用品类商品增长47.7%;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增长46%。

出口需求形势向好。全年进出口总额1.9亿美元,其中出口1.04亿美元,增长2.94倍;进口0.86亿美元,增长1.33倍。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2004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73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三大主体收益丰厚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04年,是我市财政、税收高速增长的一年。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4.25亿元,比2003年增加3.26亿元,仅次于兰州和白银,居全省第三位,比上年增长29.6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亿万元,增长31.32%;财政支出3.91亿元,增长18.03%。全市累计完成各项税收14.36亿元,增长30.43%其中国税完成10.22亿元,增长31.47%;地税完成4.14亿元,增长27.91%。财政、税收大幅增长支撑了我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生产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是酒钢公司的快速发展为全市财政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酒钢公司上缴各项税收11.21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78%,比2003年增长25.61%,增收2.28亿元。全年完成增值税8.64亿元,企业所得税1.13亿元。

企业效益显著提高。2004.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6.49亿元,增长82.71%。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倍;亏损企业亏损额353万元,下降46.02%。其中地方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7亿元,增长17.12%;利润总额3560万元,增长6.18倍;地方亏损企业亏损额260万元,下降26.82%。

居民收入快速增加。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不断改善、国家支农政策的落实和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2004年嘉峪关市城乡居民收入、城镇职工工资水平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80元,比上年净增981元,绝对额居全省第二位,仅比第一位的金昌市低37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60元,比相邻的酒泉市高1098元,比最低的临夏州高4867元;收入全年累计增长11.7%,居全省第三位,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