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2005年甘肃发展报告
2700900000020

第20章 2004年甘肃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情况(3)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83元,比上年增长8.3%。人均消费性支出6483元,增长14.15%,其中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较快,增速分别达到了29.12%、25.91%和17.76%。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1%。八大类商品中食品、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和居住三类上升,其余五类下降。

(五)宏观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宏观调控能力有效加强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市完成地区性财政收入84.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4.95亿元,比上年增长21.33%,其中营业税收入8.8亿元,增长15.83%,企业所得税收入1.1亿元,增长37.35%;一般预算支出40.8亿元,增长11.45%。

金融运行平稳。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 239亿元,比年初增长16.0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087亿元,比年初增长15.6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525.5亿元,比年初增长12.1%。

二、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2005年兰州市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一方面是全国整体经济向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另一方面是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把握和运用好加快发展的新机遇的结果。

一是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是保持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和政策保障。全市上下统一思想,真抓实干,为全年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经济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加强对全市经济运行的分析研究与宏观调控,突出项目建设、国企改革、工业强市和“三农”等重点工作,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坚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市新批外资企业29户,合同利用外资额达到2.03亿美元,增长7.28%,。国内合同项目223项,引进内资到位35.3亿元,增长15.36%,确保了全市大局稳定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是结构调整成效显现,推动国民经济自主的内在机制逐步形成。通过近年来的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全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投资环境和经济秩序明显改善,一大批结构调整项目相继投产,支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些积极因素不断扩大,微观经济的适应性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不断提高,这些基本条件是全年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内在原因。

从农业看,由于经过几年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虽然在干旱、霜冻灾害等因素影响下粮食减产,但是由于各级各部门抗灾减灾措施有效,大力发展养殖业,“以养补种”成效显著。

从工业看,工业经济增长的积极面得到有效扩大,新增生产能力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几年相继建成的中石化、连城铝厂、酒钢榆中分厂等重点更新改造项目,今年全部投产见效。连铝、中石油兰州分公司技改项目工程完工后,企业生产能力大幅增长。同时在全国范围出现的石油、钢材、有色金属紧缺的情况,为兰州市这几大重点项目的高负荷运转提供了市场保证。

从消费需求看,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形成了新的市场最终需求。在初步实现小康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改革实行一段时间以后,居民的消费预期开始趋于稳定,以改善住、行条件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加速启动,部分城镇居民逐渐进入汽车与住房消费时代。由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市场最终需求拉动了生产与投资迅速跟进,也使整体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这是当前乃至今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可靠支撑。

三、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应当看到,兰州市经济运行中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产品丰收、价格上涨的因素,也有政策性的因素,而这些因素的拉力均存在相对减弱的可能,未来农民增收的难度还很大。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高涨也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资源瓶颈制约问题仍较突出。经济结构偏重,自身能源生产不足,对外依赖性大。“两头在外”生产结构使全市经济运行对运输有较大的依赖性,运力紧张、运价上涨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耗能高的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是兰州市的主导产业,特别是去年以来这些行业的高速增长,加速了能源紧张。目前,国际国内能源价格处于近年来的高位,给降低生产成本带来很大压力;国际局部局势的不稳,以及国内各省之间经济竞争的加剧,给能源供应带来不稳定性。尽管宏观调控已使冶金、建材等行业放慢增长,但能源与运输的制约没有根本缓解,能源与运输仍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项目建设力度需进一步加大。近年来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投资环境的制约,纵向比全市社会投资总量仍然偏小,建设项目规模小的问题突出。投融资渠道单一,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低于全国及其他周边城市。从投资结构来看,随着我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速已经呈现回落的趋势,企业更新改造投资比上年下降5.49%,工业投资主要投向石油、化工、有色冶炼等重化工业,投资方向面临着如何应对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以及如何更好地推动工业化向更高程度升级的问题,投资质量有待提高。

四是受国家局部经济过热增长和宏观调控的影响,2004年兰州市经济增长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亏损企业亏损额加大和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减弱等方面。全市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成本同比上升24.55%。由此可见,尽管兰州市经济运行整体趋好,但在其背后,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尚未有效消除,各种矛盾反复交替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四、2005年经济发展展望

从国际经济环境看,2005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的大趋势不会因油价变动发生改变,但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比2004年有所放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4年9月发布的报告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为4.3%,当然,石油价格的走向和影响还有一些不确定性,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较高,压力较大,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会对兰州市出口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从国内环境看,多种因素支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200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妥善处理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把工作重点真正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对我市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央行在2003年8月存款准备金率提高1个百分点的基础上,2004年4月又提高了0.5个百分点,国债投资将减少300亿元等措施将对我市消费和投资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兰州市发展环境来看,近几年一批重点技改项目的完工将促进全市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如中石油生产能力继续扩张,兰铝3万吨改造工程满负荷生产,小三峡电厂的建成投产等将对工业经济发展形成有利的支撑。在消费方面,随着兰州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加之消费环境逐步改善,2005年居民消费仍将会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在投资方面,2005年兰州市一批重点项目如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45万吨乙烯装置改造、榆中钢厂二期工程、兰铝26万吨电解铝大型预培技改等项目实施将有利支撑投资的适度增长。

2005年兰州市经济虽然面临着诸多有利形势,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从国家历次宏观调控来看,兰州市经济有一定的滞后期,2004年全国范围出现的以需求拉动为特征的物价持续走高有可能在2005年转化为成本推动性的物价上涨,企业生产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同时围绕产业政策准入,严格用地管理,提高建设项目市场准入标准、贷款利率提高等政策对投资产生影响。从2004年投资来看,以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为主体,2005年随着一批重点项目收尾,房地产市场受宏观政策影响,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减少,增速有可能回落。

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认为,2005年在世界经济政治环境平稳发展的格局下,兰州市经济的增长速度有可能在2004年较高增速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兰州市统计局 李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