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2005年甘肃发展报告
2700900000019

第19章 2004年甘肃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情况(2)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宏观调控,使经济增长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本轮上升的经济增长周期得以延续,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从经济运行周期分析,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自1994年的12.6%之后,逐年下滑。1999年降至8.3%之后,在扩大内需,扩张固定资产投资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等措施下,逐年反弹攀升,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经济增速分别达到8.8%、10.3%、10.4%和11.0%。2004年全市经济发展在2003年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仍然延续着快速健康发展的轨迹,生产总值全年增长11.4%,创下了自1995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全市生产总值1992年实现了第一个百亿元,达到100.58亿元;经过三年,到1995年实现了第二个百亿元跨越,达到214.54亿元;“九五”时期,受亚洲金融危机和中央宏观调控的影响,经济总量扩张放缓,历时五年,于2000年实现了第三个百亿元跨越,达到309.43亿元;进入“十五”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经济调整效益的显现,整体经济快速发展,利用三年时间,于2003年实现第四个百亿元跨越,达到440.1亿元;而2004年仅一年时间,全市生产总值就实现了第五个百亿元的跨越,经济总量扩张的持续性得到延续,经济总量扩张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更高、更新的提高。

(二)三次产业有序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改善

从供给角度分析,第一产业发展因灾增速有所回落,第二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增势依然强劲,第三产业平稳增长,生产供给活力较强,各产业的协调性进一步改善。

第一产业:

1.农牧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较大,种植结构进一步向市场化、区域化和优质、特色转变。种植结构呈现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和饲草料播种面积增加,优质专用农作物和无公害农产品播种面积继续扩大。全年粮经比例达到65.84:34.16。由于农业生产气象条件出现干旱、霜冻、阴雨等灾情,粮食生产呈现下降趋势。2004年粮食总产达到32.77万吨,下降6.98%。

2.畜牧业、养殖业较快发展。全市继续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畜产品市场需求的扩大,推动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全年牧业实现增加值5.18亿元,同比增长11.9%。全市肉类总产量达4.01万吨,同比增长3.08%,牛奶产量达到7.16万吨,同比增长29.48%,鲜蛋产量1.49万吨,同比增长7.97%。

3.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全市企业+农户、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已初具规模,全市共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345家,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84个。榆中县无公害净菜配送中心建设及蔬菜专业批发市场扩建项目、发展万头奶牛工程项目、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兰州牧工商联合总公司花庄乳业生物科技园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已达到50个,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

4.随着中央连续出台的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支持农业等重大政策措施的实施,特别是农业税的取消或降低以及粮食直补资金的到位,同时农副产品价格上扬等多因素影响下,确保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50元,增长6.3%。

第二产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仍是支撑经济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以下口径同)完成增加值201.92亿元,同比增长14.58%。

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1.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经济增势强劲。全年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06.2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2.62%,比上年增长18.04%,高出全市平均增速3.46个百分点;股份合作企业2.13亿元,增长12.48%;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59.13亿元,增长13.52%;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20.45亿元,增长5.55%;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实现增加值10.17亿元,增长4.54%。

2.轻重工业同步快速增长,重工业仍是带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主导因素。全市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3.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9%,增幅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重工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到80.9%,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重工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全市工业生产增长12.75个百分点;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8.5亿元,同比增长14.18%,增幅比上年提高2.24个百分点。

3.中央省属企业、大中型企业是拉动全市工业较快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市99户中央、省属企业完成增加值152.1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5.33%,比上年增长15.69%,高出全市平均增速1.11个百分点;市及市属以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9.8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4.67%,增长11.44%,低于全市平均增速3.14个百分点。全市82户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56.93亿元,增长10.6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99%。重点企业及重点行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上年一些重大技改项目的投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规模;二是受市场需求拉动的影响,工业主要产品价格上涨。

4.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7.6%,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4.64亿元,与上年持平;亏损企业亏损额为9.09亿元,下降10.06%。

第三产业:

对经济的稳步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全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兰州市第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2004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09.07亿元,占GDP比重达41.43%,比上年增长10.62%。第三产业已成为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产业部门。

(三)需求结构不断改善,合理性进一步增强

从需求角度分析,我市投资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小,投资与消费需求结构有所改善,经济增长的合理性进一步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1.基本建设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年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0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4%。兰海高速公路、兰临高速公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已建成通车,兰武铁路二线建设进展顺利,城市基础设施稳步推进,项目总投资达到12亿元。

2.更改投资有所下降。随着上年度一批工业技改项目陆续完工,2004年有所回落,全年更新改造完成投资额65.31亿元,同比下降5.49%。

3.房地产开发产销两旺,投资增长迅速。2004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4.66亿元,同比增长48.15%;施工房屋面积933.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67%;商品房竣工面积188.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2.17%;商品房销售面积142.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5.29%,全年实现销售额32.49亿元,同比增长102.94%。从销售情况看,房地产市场需求仍趋旺盛。

消费品市场稳中加快。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02亿元,增长12.03%,全年呈现稳中趋快的发展态势。市场销售热点、亮点频现,主要特点为:

1.消费品市场销售活跃。全年兰州市消费品市场各月零售额平均增幅均在10%以上。其中“春节”和“五一”、“十一”黄金周所在的五月、十月零售额增幅较高,分别为14.2%和20.66%、15.16%。

2.私营、股份制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全年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34.12亿元,增长42.7%;股份制经济实现零售额22.83亿元,增长34.21%。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20.6亿元,增长11.85%,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5.87亿元,增长12.03%。

3.餐饮市场日趋繁荣。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餐饮市场消费环境的日益完善以及商务、旅游活动增多,使餐饮市场日趋繁荣。全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3.48亿元,增长22.56%,增幅高于批发零售贸易业11.04个百分点。

(四)城镇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物价水平小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