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2005年甘肃发展报告
2700900000014

第14章 2004年甘肃省物价运行评析及2005年走势研判(1)

2004年以来,我省同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经济快速发展与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下,甘肃省物价运行总体保持了平稳上升的势头。2004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2.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7.4%。

一、物价运行的轨迹及基本特征

总地来看,2004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呈现为“两头低、中间高”的运行走势。

可看出,七月与八月份达到最高点,为103.5%,最低点为二月份的101.2%。全年呈现出食品价格引领价格走势的显著特点。与往年相比,2004年物价上涨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品价格与工业消费品价格呈现为“冰火两重天”

2004年,在居民消费价格八大类中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全年平均上涨6.2%,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7.8%。而在工业消费品价格中,以家电产品为代表的“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全年下降0.6%,以抗菌药品价格为代表的“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0.4%;以手机、同定电话机为代表的“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4.9%,此外,“衣着类”价格下降0.6%,以上四大类工业消费品全年基本处于负增长的运行格局,与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反差较大。

(二)省会兰州市与其他城市价格涨幅差距较大

在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过程中,兰州市价格指数在全省各大城市中一直居末位,因兰州城市规模大、人口多,在价格计算总权重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对全省价格指数的下拉作用比较明显。全年兰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1%,低于全省1.2个百分点。而天水、酒泉、武威、平凉四个地级市该指数分别为103.2%、103.6%、103.0%、103.6%,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可见,结构性差异是比较明显的。

(三)带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因素交替变换

2004年,我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平均上涨7.4%,前10个月呈现为持续上涨的态势,10月份以后,呈逐月回落的态势。前期(一、二季度)主要是化学肥料价格(全年上涨15.1%)引领价格走势,后期(三、四季度)饲料(全年上涨13.3%)、畜产品(全年上涨18.3%)、农用机油(全年上涨18.2%)等价格逐渐走高,成为新的带动因素。因此,2004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呈现出由单一因素强劲推动向多种因素共同推动转变的显著特点。

(四)城市与农村消费品价格差距拉大

2004年,我省城市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1.3%,农村为104.3%。二者差距从2000年相差不到1个百分点渐渐拉大至相差3.0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城市消费品单位经营成本低于农村;农村商品流通成本高于城市;城市打折促销降价的空间较大;城市价格监管力度大于农村。此外,在2004年价格上涨中,恰恰是农村权重占比重高的食品价格在引领价格走势,较为明显地推动了农村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

(五)我省分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9%,甘肃为2.4%,位居全国倒数第4位;在西部12省中位居第10位;在西北5省中居第5位。

2004年,我省12个月物价总水平一直处于国家发改委规定的预警线(CPI同比上涨4%,环比上涨1.0%)以下,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来看,甘肃省与全国最大的差距是“食品类”,甘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7个百分点。

甘肃省食品价格低于全国的主要原因是:在食品价格中占较大权重的“粮食价格”上涨幅度低于全国8.6个百分点左右。

二、对社会关注的几大热点问题的解析

(一)为何生产价格与消费价格指数在全国的排序反差较大

2004年,我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达到了14.3%,在年内一直居于全国前3位。而消费价格涨幅仅为2.3%,在全国排位一直居于后4位。这一现象成为许多人疑惑不解的问题,以下做一简要分析:

1.生产价格。在全国“工业品价格”排位基本遵循以能源原材料生产为主的省份一初级加工业一制造业为主的省份依次由前到后排位的规律。如新疆、黑龙江、甘肃、山西、青海居全国前5位,而上海、北京、广东、福建处于全国末4位。

我省是一个典型的以能源原材料生产为主的省份,年内,国内石油、钢材、铝等产品价格上涨较为直接地推动了我省生产价格的上涨,仅石油、有色、黑色等产品价格上涨就影响我省工业品价格总水平上涨85%以上。本轮工业品价格上涨的特点决定了甘肃省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势必会成为受影响较大、较为敏感的省份之一。

2.消费价格。200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基本遵循中部粮食主产区排位靠前的规律。全年排在全国前5位的依次为河南、云南、安徽、湖北、湖南省。河南省、安徽省粮食价格上涨幅度最高时达到了45%以上,全国最高时达到了33%,而我省最高时达到22%。我省市场大环境带来了粮食价格涨幅与全国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甘肃省政策大环境带来了调价措施出台的时机滞后于全国,这两大差异的背后潜伏的深层原因是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居全国末几位。受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年内,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同居末4位。

(二)为何上下游价格传导有的渠道通畅而有的渠道明显受阻

从全国普遍情况来看:

1.以粮食为源头的食品产业链价格传导机制基本是通畅的。表现为粮食价格上涨引发肉禽及其制品、鲜蛋、鲜菜以及其他副食品价格持续上升。经测算,我省c P I的涨幅88%来源于以粮食、肉禽蛋为主导的食品价格的上涨。

由于从粮食到肉禽及其制品、鲜蛋、鲜菜等副食品这个产业链条相对较短,加之这些农产品及用其加工的食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其需求的刚性特点决定其需求量并不因价格的上升而明显减少,这种供求关系决定了其价格传导是顺畅的,实践证明,年内食品产业链呈现出传导速度快、强度大的特点。

2.工业产业链在价格传导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阻塞。上游初级工业品价格向下游工业消费品价格的传导渠道发生阻塞,违背了上游价格上涨约3—6个月后下游价格跟随上涨的价格运行规律。全年,我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及通讯四大类价格一直呈现为下降的态势。

工业产业链价格传导阻塞的根本原因是:消费品供过于求的矛盾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供过于求导致消费品价格快速上升缺乏相应的动力。2004年下半年,商务部对600种主要商品供求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内,供求平衡的消费品占26%,供过于求的占74%,没有供不应求的消费品。此外,部分商品价格持续下跌是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更新换代步伐加快等良性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