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不知要走出这大沙漠还有多少路程,为了继续长途跋涉的需要,他决定在这里休息几日,恢复体力再行。经过两天两夜的休整,老马已很活跃,他也觉得精力充沛起来,于是就收拾好了行装,把皮囊装得满满的,还给老红马拔了两捆青草,牵马继续向西行进。又走了两天两夜,在深夜时分,终于走出了沙漠,到达了伊吾国(今哈密)的一个边远小寺。玄奘受到了三位和尚的真诚接待,讲述了他那些令人毛发悚立、肝胆欲碎的艰难经历,他们伤泣着,相互祝贺,相互鼓励。玄奘又一次垂泪感激那位沙州老人和那匹老红马的恩助。
玄奘在伊吾休息了十多天,关于他独自一人神一般的越过戈壁和沙漠的消息,很快地在伊吾和高昌国传播开了。玄奘和老马在小寺三位和尚的精心调理下,很快恢复元气。玄奘按照老和尚的意见打点了行装,准备沿丝绸之路北路,过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西行。但是,还没动身,来了一队人马,说是高昌国来的,要玄奘立即去见高昌王。
高昌国,是当时建立在吐鲁番地区的一个汉族人为主体的割据政权,国王麴文泰的先祖麴嘉,是金城郡榆中人,于北魏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被拥为高昌王,到麹文泰时,已传了九代,历时130多年了。这里是丝绸路上的咽喉要地,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国家富强,人民富足。
高昌王麹文泰,是个十分奉信佛教的人,他从去伊吾办事的使臣口里听到玄奘法师赴西天取经已到达伊吾的消息后,非常高兴,马上派重臣驰往伊吾,令伊吾王速送玄奘来高昌,还准备了几十匹好马,一路设接待站,以备玄奘使用。
高昌王的特使找到玄奘后,恭恭敬敬地传达了高昌王的意思,要玄奘立即动身,玄奘谢绝不济,就随使臣去了。他们经六天的急驰,一日傍晚到了距高昌国都不远的自力城,玄奘提出次日再行,使臣们劝慰说:“国王在每天计算着我们的行程,预计我们今天夜晚会到,他一定不会睡觉,在等着法师。”于是,他们一路飞奔前进。那匹老红马则留给后行的使臣们慢慢走来。
他们到达高昌国都交河城(今吐鲁番县西北雅尔湖村一带)时,已是拂晓时分。高昌王的确一夜未眠,听说玄奘已到,带领宫中大臣、王妃、王子在宫外迎候。进宫后,众大臣、王妃、王子礼拜法师后,高昌王以极其诚恳的态度述说了自己渴望见到玄奘法师的心情,虔诚地赞扬了法师独身闯过戈壁沙漠的神奇功能。次日,高昌国国都一片欢腾,街谈巷议着大唐圣僧的降临。高昌王为玄奘安排了极清静的道场,让他礼佛诵经,玄奘也十分满意。
十多天以后,玄奘由于责任的驱驶,向高昌王提出了辞行的要求,高昌王本想长期留住玄奘在高昌国讲经宣法,于是,他就用自己半生以来恭慕佛祖的感受和对玄奘的高洁的崇拜来说服玄奘留下来,但是,玄奘由于渴求真经的信念不容动摇,也以自己誓死为东土求得真理甘露的求学之志,陈述了自己的决心,并十分感激高昌王的厚待,请高昌王放弃这一想法。就这样,两个人互相说服了几天,各不相让。高昌王发火丁,他说,如果玄奘不从,就把他送回长安去。玄奘无奈,痛哭了一场,就以绝食相争,连续四天不进水食,只是端坐诵经。高昌王亲自端茶劝饭,他也不理。在这种情况下,高昌王才深感惧愧,转变了主意,允许玄奘西去求法。高昌王提出:“法师既然决意西行,我们可否拜为异姓兄弟。”在高昌王的恳求下,玄奘同意了高昌王的要求,并答应取经回来后,一定到高昌国来。这一来,高昌王也很高兴,他要求玄奘迟一点西行,他要为玄奘办理起程的一切准备工作。
经过了一个月的准备,高昌王写好了给玄奘西行沿途所经过的屈支等24国的文书,并派使送达,要求他们一路护送;又给西突厥叶护可汗写了信,送了厚礼,请他通知所辖西方诸国,保护玄奘。还为玄奘做了法衣三十件和过雪山用的其他衣物、用品,赠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绫绢五百匹,马三十匹和随从人员二十五人,剃度了四个沙弥,供一路差用。
玄奘在高昌王的大力帮助下,从高昌国西行,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一带),屈支国(今新疆库车一带),跋录迦(今新疆阿克苏),从丝路中道翻越天山的重要孔道凌山(即别迭里山口),以七天七夜的艰难跋涉,翻过了天山。后来又到了大清池(今伊塞克湖),沿湖北行到西突厥管辖的碎叶城等地。所到之处,由于叶护可汗派人护送,倒也比较安全。
玄奘一行从天山南麓继续西行,又经过中亚地区的许多邦国,越过了终年冰雪覆盖的茫茫葱岭,终于到达了阿富汗。他拜谒了阿富汗的无数佛寺,后来又到了被世人称为“北天竺”的巴基斯坦。再后来又游历了印度全境。唐玄奘行越葱岭时和初到阿富汗等地所遭遇的死而复生的几件奇事,更是令人毛发悚然,这里就不赘述了。
玄奘自到阿富汗和印度后潜心学习、参观、讲经,研究佛学长达十多个年头,在这段时间里,他又经历了无数次艰辛险恶的场面,几乎送了性命;也曾受到了无数次佛学界高僧和国王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参加了五天竺举办的几次盛大的佛经答辩会、“无遮会”等,使他如愿以偿地学到了要想得到的学识。
这位年青的中国僧人西行求法的壮举,引起了五天竺佛学界的极大关注,再加他智慧超群,佛学知识过人,以及他对大乘经典提出的不少独到见解,得到了印度佛学界的高度赞服,声望传播四方。
玄奘在达到了学经目的之后,于公元643年,满载着佛经经典和五天竺人民的友谊,从印度的今阿拉哈巴德动身回国。于公元644年翻越葱岭,踏上了祖国的大地。玄奘本想走原路经高昌国向高昌王还了十多年前离别时所许的夙愿,但当他到达怯沙国后,听说高昌王由于袭击伊吾等地,唐太宗于公元640年就派军队平定了高昌国,并在原高昌国都交河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实行了有效的管理。高昌王也已死了,于是他就向东南行五百余里,过斫句迦国(今叶城),又东进八百里,进入了于阗国境。
玄奘到于阗国后,主要作了两件大事,一是赶忙给唐太宗写了信,挑选一名叫马玄智的高昌人飞马送往长安,因为出去时,未经唐王朝批准,写信意在表明苦衷,说明所获;一面派遣众多僧人,分头赴屈支国、疏勒国、乌仗那等国,抄写他在渡印度河时失落的五十卷经文的内容。
唐朝皇帝李世民接到玄奘信后,立即复了回信,说:“闻师访道殊域,今得归还,欢喜无量,可即速来,与朕相见。其国僧解梵语经议者,亦任将来。朕已敕于阗等道使诸国送师,人力鞍乘,应不少乏;令敦煌官司于流沙迎接,鄯善于沮沫迎接。”
玄奘收到皇帝的信,无比兴奋。他向于阗王传达了皇帝的旨意并提出辞行。于是,于阗王派了一支部队护送玄奘。由于太宗发出了圣旨,一路上都有官兵迎送,所以,不长时间,就来到了沙州(今敦煌)。
玄奘去西天经过河西时,虽然在河西逗留了几个月,但是,由于朝廷的盘查,他不敢多露面。这回取经回来,情况就不一样了,有了皇帝的旨意,一路迎送,什么事情都不需玄奘操心,他心情十分愉快。所以归途中,他参观游览了河西的几个佛教胜地。
玄奘到沙州后,参观礼拜了千佛洞佛窟寺,同当地高僧畅谈了西游情况,并交流了学术情报,使当地佛僧大开眼界。他在这里给李世民写了第二封信,报告了行程情况。他经过酒泉和甘州时,受到了当地官员和佛界高僧的盛大迎拜。特别是路过当时已名噪中外的番禾县感通寺(今永昌县圣容寺)时,礼拜诵经,会见高僧,畅谈了西游感受和佛学佛法。当他礼拜并参观了感通寺瑞像佛和听了该寺高僧介绍了这尊瑞像和寺的来历后,似有所悟地说:这就对,我在五天竺时,听彼国老宿云:那里原有佛像一双,一日一像忽然不知去处。今日才明白,这里出现的这尊瑞像,原来就是五天竺那尊佛像东度降临的(今存《凉州御山石佛瑞像因缘记》碑文记此情节)。玄奘回途凉州时,凉州举行了盛大的迎接仪式,因为当时西去时,凉州都督曾阻挡过他,今日的隆重迎接,表示着谢罪。而玄奘自己也特意多住了两日,因为他西游时,曾得到过慧威大师和众佛僧的保护和支持,今日归途这里,有份特别的感情。所以,他会见了凉州高僧和众佛僧,介绍了他赴西天学法的经历,宣讲了他十多年所学经典的最核心的内容。
由于玄奘从五天竺取经归途中在河西一路讲经宣法的影响,促使河西佛教迅速兴旺了起来。
公兀645年(贞观十九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玄奘顺利地回到了唐朝国都长安。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向全国表明自己尊佛爱民的心愿,举行了盛大欢迎仪式,亲自率群臣出宫迎接。长安全城张灯结彩,一片欢腾。玄奘初到后的几个月里,太宗为玄奘安排了一系列的汇报、参观、礼佛、讲经等多方面的活动。一时间,这位从西天取经回来的和尚,成为全国上下崇敬的传奇式的佛界圣人。
玄奘赴西天取经,共历经了十七个年头,跋涉五万余里,九死一生,带回梵本657部和不少舍利、佛像、佛器。之后,在太宗李世民的支持下,组织佛学界学识渊博的名僧20多人,花一年多时间。于贞观二十年七月,首先整理出了记载当时西域、印度138个国家的地理、山川、气候、面积、河流、物产、风土人情、佛界盛事、僧众、寺院及民间传说共十二卷、十万多字的《大唐西域记》。
玄奘从公元645年春组织译经,到公元664年2月5日逝世,共译出大乘、小乘经、律、论等75部,总计1335卷。他还应东印度童子王请求,将中国的《老子》一书译为梵文。
唐玄奘,这颗亚洲佛界的巨星虽然殒落了,但是这位古代中国最杰出的佛学家、翻译家、伟大旅行家、探险家的精神永留千秋!
(永昌县地方志办公室祝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