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河西历史轶事和传奇
2698700000042

第42章 书法家张朴卿

张朴卿,名从诚,清末书法家。甘肃省民勤县薛百乡双楼村人。生于一八三七年,卒于一八九九年,享年63岁。系清道光庚戌科进士张尔周的长子。尔周历任四川署夹江、长寿知县,陕西署西乡、紫阳、甘泉、蒲城知县。为人豁达乐观,平易近人,与人无论贤愚,皆坦怀容接,畅所欲言。遇事则厘然精审,居官以检吏祛弊为急,深受庶民爱戴,居官二十八年,谢逝绝少陪葬器物,一生两袖清风,所到之处庶民推崇。

朴卿生于名门,幼承父教,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从容淡静,对社会上那些花花公子的骄傲矜持,深恶痛绝,力创新举。他酷爱书法,学业刻苦攻读,孜孜不倦。初学书法,笔性超群,常常得到父亲及先辈的赞许。每得到一本字贴,昼夜苦练,书艺不断提高。18岁人庠,20岁食饩,因乡试暂停,未能考取举人,仅取得了个附贡生的功名。但对书法一艺的苦练和研究,未有一日停止。其兄张从仁,清举人,在给朴卿的传略中说:我的弟少我一岁,丰采绰约,玉立亭亭,读书识字,与我约同,笔花结彩,自幼超群,青年擢秀,是同辈中的佼佼者。朴卿在书法艺术上有其卓越的天资,有力透纸背之功。

《镇番县志》有传云:“君局度宏敞,和易淡荡,重廉隅,不苟取与,尤笃于伦常。生平无嗜好,凡声色货利,俱不肯染指。惟精研书法,终其身不懈。笔摹临颜柳欧赵,无不备得神髓,书名噪甚,士林咸钦重之。学书者,蒙其指示,俱有可观……”

清光绪四年,其父尔周殁于陕西蒲城任内,朴卿随家孝扶柩归里安葬。父亲生前没有留下良田厚产,家境十分贫困,母亲年老,生活难以维持。为全家的生活,他找到父亲生前好友,陕西兴平县知县王权,任其幕下小职员。有时,辗转于陇右之间,为他人作嫁;有时,长途跋涉,往返于四川、陕西,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欣赏古今名家书法,反复推敲,苦心造诣,或坐馆授徒,或卖书鬻文,以此苦度时日。有一天,他练书劳累饥渴,忙盛一碗开水,放于案头,继续提笔挥毫。饥渴难忍时,他一边欣赏墨迹,一边喝水,等再去润笔时,砚台里的墨水不见了。他很是奇怪,刚刚磨好的墨水,怎么不见了?原来是他把墨水当开水喝了。朴卿慨叹说:“肚无翰墨,饮而补之,扮假也。”随之开口大笑。这一笑,惊动了四邻同缭。后来,他这种专心致志,业精于勤的精神,传为佳话。

正是他十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对书法艺术的刻苦钻研,才由“升堂窥奥”,最后达到“精劲入神”的境地。有一位名家评朴卿书法说:“凡颜柳欧赵之体,无不肖其貌而传其神。”尤以颜体见长,既有真卿遒劲挺拔之风韵,又有凝重透逸,力背透纸,别开生面,独树一格的气魄。他的用笔方中求园,以方为主,刚中见柔,以刚为主。人们说:文若其人,字若其人。朴卿的书艺,把他局度宏敞,刚直不阿的情操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因而蜚声川、甘、陕,名噪省内外。凡他所到过的地方,都留下他的墨迹。晚年归里后,一边教育子孙,源传家学,一边服务于家乡人民,凡登门求字者,无不虚心允诺,无论写条幅,提匾额,都人人所愿。所以“张仆爷”之名,民勤人民有口皆啤,虽含笑九泉已一百二十多年,但其书法艺术和勤学精神,迄今传颂不息。

(民勤县地方志办公室 李兴华 王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