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河西历史轶事和传奇
2698700000040

第40章 卢翰林和“小翰林”

卢生薰,字文馥,号月湄。清雍正元年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土,众称“卢翰林”。今甘肃省民勤县人,雍正二年卒于任内。清朝,秦陇翰苑开先自卢翰林始,镇番(今民勤)学额,向隶小学,岁科各八名。雍正二年,四川、陕西制府观风秦陇。他和胞兄弟生莲、生华、生荚四人文卷,俱列优等。主司观赏,文声彪炳,倾动一时。遂复奏特开大学,其卢氏文卷总批云:“人在长城以外,文居诸夏之先,历阅诸名作,令人作武陵桃源之想,其文章动人如此。”

清雍正二年,翰林院修撰金沙于振题卢月湄先生墓志说:镇番自明代以来,凡四百年始有一琼林人物。卢翰林更灵根性具。五岁就读,八岁行文,十岁而斐然成章,总角青衿在握,于癸卯联魁进士。钦试内殿,卢公文字举列上考。诸大臣又以孝友交章荐剡,而兄弟勤学家风俱轰扬于陛下。读其文,仰见其丰采者,谁不钦为本朝一代文人。岂料三年之馆未授,而两楹之梦已成。一代文章,长埋地下;千秋人物,永吊湘滨。雍正二年十月初十日子时,以病卒于凉任,享年三十六岁。奉旨赐扶柩勘合,给夫十二名,马二匹、车一辆;礼部给回籍入城治丧咨文,于次年二月初八日录枢回籍。卜新茔以葬。

清雍正二年翰林院京官张芳等题月湄卢公行状:卢翰林文名素著,论者总不免边方之目,及读其人,光芒万丈,一时无两。不啻登山观海。御试馆课,人人甘拜下风。于是本朝一代人文之俎豆,争奉之边方公座下。而两闱墨艺与灯窗杂吟,脍炙于南北文人之口。并附哭词“及第步琼林,名震当今,万言锦绣一场空。屈指草鸾曾几日:才大难容,才大难容”。为寄对卢公的哀思,附吊诗云:“文章博大最风流,翰院声名谁与俦?不独近科俱下拜,即教先辈亦低头。延津忽失衡星剑,天上想成白玉楼。史馆朝廷今缺一,乾坤何事使人愁。”

父子联句

卢翰林从小就很聪敏。五岁始,就由他父兄教书识字,记忆力很强,被誉为“过目成诵”。六七岁时就能出口成章,联句作对。有一次跟他父亲到他大哥和二哥躬身务育的小菜园里去,辅助劳动时,当他父亲看见麻叶分五瓣,即兴吟出上联“路旁麻叶伸手要啥?”要他接对下联,他瞧见花椒开绽,随口答云“园内花椒睁眼望谁?”遂使他父亲和大哥、二哥都信服其才华不凡,慰勉交加;连同塾师平常面试的联句,传之于世,名噪一时,可惜他在八岁上丧失了父亲,只靠大哥生莆、二哥生芯供给衣食,由他和三哥生华在家学经教养,抚育成长。

叔嫂趣对

卢翰林在八岁过端阳节日,当三嫂嫂忙着在堂前端献三角粽子,他贪馋地开口三嫂要吃粽子,激起三嫂当机出联的兴意,信口对他说出五五上联:

“五月五日五叔堂前要五粽五谷六味。”如能立即对出,就给你五个粽子。

“三更三点三哥床上教三嫂三从四德。”使他三嫂涨红了脸,只好给了五个粽子,虽说“谷”对“从”名实稍逊,因属趣对,时被广为流传。

驱鬼斥神

卢翰林在十岁上学时,他每天起的很早,路过邻居家窗门口,老是听到邻家的中年农妇的纺线车声,时断时续,农妇总是唉声叹气不止。有一天他起床上学的时间过早,约在冬天的四更左右,听到农妇的悲叹声比往常更加凄苦。他就停步从窗缝观看:发现农妇对面跪着一个陌生的凶像男人,喜皮笑脸地长伸着舌头,农妇每一抽线,他就用手钩断。她越悲叹,他越嘻笑叩拜不已,导致她停车不纺,寻绳系梁。他就帮助她端凳子上吊寻死,关键时刻,卢翰林大声喝止。见那凶汉逾墙而出,她即倒身昏迷。喊起家人救醒。细述了经过。因而卢翰林驱走“冤枉鬼”的怪诞之谈,越传越衍,越传越奇。

康熙年间,镇番城内营街口,建成三官阁。祀赐福、赦罪和解卮三神。会众多次邀请卢翰林作序。他既鄙神之缺德,又恶人之迷信,推来让去,因众意难违,遂援笔成文,其中斥神之句有“……惟神非德不馨。三官何神?而不日不月,非男即女,拜之跪之。余惧夫此举之数则渎矣……余不通神志,如三官之赐福、赦罪、解卮,余实不能序也。余所序者天覆地载水生之功而已矣。”他还在原稿后批有“不信鬼神究天人,姑从众意作斯文。他日若遂凌云志,敢教天人驱鬼神”四句。

巧辩雍正皇帝

清雍正二年夏季,卢翰林正在翰林院的课馆里专心致志地修缮馆课中,不意雍正饰便服简从突然到馆,影在他的背后,检阅他的举动和窒内陈设,发现他的对面放着一个柳条篮子,遂问“篮子里放着啥?”他漫不经心,殊不成礼地边忙乎,边答云:“是东西。”侍从者驱前怒报:“圣驾到,是陛下在问话。”他才从容离席下跪请罪。雍正又问“为啥不放南北?”他随口而答说:“南方丙丁火,放火必烧;北方壬癸水,放水必漏,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只有木和金篮子才能盛着。”当场引得侍从者转即为笑,雍正和气地说:“幸得嘴巧舌辩的翰林。”他仍从容再拜而奏日:“谢过腹大量宽的天子。”之后仅得数月优待而卒。

卢毓莱,系卢翰林六代孙子。据县志载“人皆以翰苑目之”。众称“小翰林”。

卢毓莱字篷洲。少有才华,家贫嗜学。就傅年余能文,入泮后家贫如洗,就籍砚田墨雨,为人佣书以佐读,即食饩,稍足自给。但功名念切,藏书无多。每于经史子集,按时借读,辄能成诵不忘。尤工骈体诗文杂作,真逼唐宋四六之上。光绪丙子登贤书,因春闱屡踬,遂终身讲学,设馆授徒,声名噪甚。一时人士所有腾霄昂壑,文学卓著者,皆称篷州学派。

祖孙斗智

小翰林的祖父卢鉴,是以“昼耕夜读”传家。在他亲生的儿孙辈就有举人、秀才十余名。到晚年仍然才思敏捷,每天还是早起晚睡,常坐大门口,每值儿孙外出时,必问吃饱没?带上自家的口粮否?如返回进门时,必亲查带进什么东西,有无来路不明的,不管你年龄大小,或功名如何,先策之以杖并训诫日:“我叫你满怀进门,谁教你空怀进门?”因而儿孙们都能遵守祖训。就四五十岁的举人、秀才辈,也得老远下车、捡柴拾粪准备进门交验,勤俭成风。有一次,小翰林刚换上旧白土布汗衫,含着眼泪出门去上学。乃祖照例问他:“吃饱没?”小翰林说“吃饱了,只是旧白衣衫太贱了。”等到晚上放学回来,乃祖照例策诫时,因出联面试其才日:“无才还嫌白衣贱。”小翰林即应命:“有书更比黄金贵。”乃祖遂另转题目说,我问的是柴、米、油盐的“柴”。像硬材、木材或茨柴,而不是秀才、茂才或奴才的“才”。小翰林接着说,孙答的是书、易、诗、礼的“书”,如经书、史书与子书,也并非桃树、李树与杏树的“树”。乃祖又语意双关的道出“柴(才)怕不着”四字,小翰林紧接上“树(书)能广用”一句。之后祖孙相顾互笑而罢。

髫龄佳话

小翰林自幼疑悟好学,从六岁上私塾,强记善解,得到塾师的器重和加意栽培。因家贫缺书,由塾师抄书借书,授读后,辄成诵不忘,七八岁就能联对、作诗、行文,吐嘱风雅。而且敏捷非凡。在一次乡先生们参加的庙会上,塾师先把小翰林习作的诗句、对联和课文,择念给会众赏鉴,乡先生们多想面试其才。就叫小翰林到场,有个老绅士问他“读何书?临何贴?”他应声而答说:“读孔孟曾思四子之书,临颜柳欧赵四家学贴。”另一个乡先生出联说“虎豹犀象”,他立即接对说“鼋鼍蛟龙”。正在乡先生会众评赏的时候,一个农民手里拿着一束肥嫩叶宽的韭菜,被在场的一个文秀才看准。随机出上联“韭叶如玉带”,他又紧对出“枣花似金钟”的下联。博得全场一致叫好道绝,自后小翰林的称号和才华便传扬四乡了。

诗讽左宗棠

由于小翰林的胞弟卢毓葵(增广生)才识广博,精工制艺,擅专诗赋。曾多次替名参加府考,每试能代数人之笔,被誉为时文“强手”。之傲世不恭,结怨于凉州知府;更因镇番与武威、永昌三县争水案,卢毓葵曾具名上告知府治水不公,激怒知府,被反揭出卢毓葵强手卖文,扰乱府考。申报陕甘总督左宗棠麾下,请准勾销功名,查阻冒名顶替窜入乡试闱场。适值小翰林卢毓莱也参加丙子科乡试入考,经过三场荐卷披露后,列名中式举人,左宗棠是这科的主考监临,在阅选中发现小翰林的名字,疑是枪手卢毓葵。遂批交学正查实勾销功名等语。小翰林获知原委,立即写小诗一首,讽刺左宗棠“强手毓葵没有勾,举子毓莱可要勾?本是同胞异兄弟,监临认定勾不勾?”侍父同学娱乐晚年

小翰林五岁时,过房给伯父为子,八岁继母去世,由继父抚养。十二岁时,继父续弦生子,他遂让产分居,但父子间恩爱备至,经常团聚难离,吟诗联句,切磋文字。不幸于四十五岁上又丧糟糠之妻,就与七十高龄的继父共居同学,畅叙天伦,娱乐晚年,躬亲侍奉继父享年七十四岁,卒于学舍,遂避新茔安葬,克尽人子之职,较诸亲生,更加恩爱,颇为时人所乐道。

智遗储金

小翰林半生穷困潦倒,仍然固穷守节,直至食廪中举后,延任山长,主讲苏山书院,才得到较高的束脩和谢仪,生活渐裕,尤以勤俭自持。每有节余,即密窖于寝室地下,五十一岁患重病。临终前,呼其子云生侍寝,欲告所储,奈因继室曹氏窃悉甚密,守候不离,他即连续吐痰到窖银地点,以目暗示,嘱其子深挖去痰沫,以保证生命。父子会意后,他方溘然长逝。后果得银三百两,其子弃儒就商,迁居红柳岗务本务实,足衣足食,实现了小翰林生前的志愿。至今子孙繁衍,仍保持着耕读家风。

(民勤县地方志办公室 李兴华 王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