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河西历史轶事和传奇
2698700000030

第30章 窦融台·尹夫人台·刘林台

(唐善宝)

武威城西约五里处,有一组雄伟壮观的古建筑,掩映在垂杨绿柳之中,车水马龙,人流似海,轻舟泛水,歌声荡漾,这就是著名的海藏公园。

就是这个今日的公园,当年却是一片焦土瓦砾,杂草丛生,十屋九空的所在。但它的存在,又给人们显示了古浪州漫长的历史进程。西汉末年,中华民族处于群雄割据,互相杀伐的年代。古浪州西边有羌胡统治者的侵扰,东边割据陇西天水一带的隗嚣,也不时觊觎金城,并企图西犯武威。在这种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官为属国都尉的窦融,因众望所归,被推选为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五郡大将军。窦融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其曾祖父曾任张掖太守,从祖父为护羌校尉,从弟曾任武威太守,因累世在河西作官,故对这里的情况十分熟悉。他担任五郡大将军后,立即组织起五郡联防。“修兵马,习战射,明烽燧之警。”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当年的“千岁城,万岁城,皆光武帝时窦融所筑”。建武十四年,匈奴统治者入侵河西,窦融立即与诸郡相救,给予狠狠打击,促使东边的隗嚣也望威却步。窦融据守河西,选贤任能,惩罚分明,为政宽和,因此凉州境内,平静为故,百姓安居乐业,晏然富殖。当时武威太守梁统就是一个“为政严猛,威行邻郡”,受百姓拥戴的太守。窦融还推举外地迁居武威的一个叫孔奋的人担任姑臧的议曹掾(地方小官)。孔奋是一个清明的官吏,在姑臧任职四年后,调离时只雇一辆牛车,拉了日常所用的简单行装,悄然而去。姑臧人民闻讯追行数百里,给他送去很多财物。孔奋表示感谢,但对财物拒之不收。仅此两例就证明了窦融知人善任的政绩。在他的领导下,河西一带,四境晏然,生产发展,竟成了中国西部一块被人们向往的富裕地区。仅金城一郡,一次就迁来4300口,饮泉思源,为了怀念这位五郡大将军,后人就在姑臧城西北五里处修建了一座高台,台上建起窦融庙,此即后人所称的“窦融台”。

到了西晋永嘉以后,中州平原到处是“流失满布,白骨蔽野”。但在凉州这片土地上,前后交错出现了五个小凉国,即史书上所说的“五凉”。到西凉国时,国王李暠,是一个雄才大略,勤政爱民的政治家。在李暠创建西凉的政绩中,有着其妻尹氏的许多心血和智慧,她为西凉政权的创立出过很多成功的好主意,后人有把西凉称“李尹政权”的,原因就在这里。尹氏,是天水郡尹文的女儿,后来随父移居姑臧,她姿质秀丽,好学多才。李恳死后,其子李歆继位,尹氏被尊为太后。不久李歆起兵攻打北凉。北凉的沮渠蒙逊是匈奴族。尹氏从人民的生息和团结的愿望出发,规劝李歆不要在民族间干戈相见,但李歆听不进母亲的劝告,终于全军覆没,演成了国灭家亡的悲剧。由此尹氏也被沮渠蒙逊囚禁在姑臧的这座窦融台上,终日过着以泪洗面的悲苦生活。唐代的开国皇帝李渊系西凉国王李暠之后,为了纪念皇上的先祖,遂将凉州窦融台命名为尹夫人台。还在台上修建了寺院,名叫尹台寺。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曾登临此台,并作《登凉州尹台寺》诗:“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这里竟成了历史名胜之地。

历史不断前进,隋朝时期,古凉州又一次出现了一个繁荣阶段,在通往丝绸之路的驿道上和城池的街衢间,又传出了丁当的阵阵驼铃声和荡人心弦的琵琶声。然而人类的历史,总是在和平与战争两股琴弦上交替进行着。在漫漫的岁月里,古凉州经过几度变迁,几度兴衰,到了明朝洪武十年的春天,当时已退出中国历史大舞台的元朝残存势力,在元将也先贴木儿的率领下,像一股强大的飓风,飞旋到凉州上空,刹时间古城内外,天昏地暗,杀声震野。那时凉州百户(百人之长)刘林,率领一百多个军士,从早晨辗转战斗到夜幕来临,就在尹夫人台下,被数倍元军包围,待到援军赶来时,刘林和他的百余名军士,已是血染土台,全部壮烈牺牲。据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隆重祭奠刘林,还派了礼部大臣从京师专程来到凉州,在台上修建了刘林祠,四时香火不断,从此以后,此台又被叫作刘林台。

时序更迭,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流水般逝去了,如今古台遗址依然留在那里,它像一座永不消逝的丰碑,纪念着那些曾在历史上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人们。而窦融、尹夫人、刘林的事迹,至今还在古城凉州的千家万户中广为流传。

(文自《凉州1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