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河西历史轶事和传奇
2698700000012

第12章 林则徐与河西风情见闻

林则徐,生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字少穆,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清末政治家。19世纪英、美、俄等国商人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使中国几百万强壮汉子成为烟民、病夫。致使中国白银外流,银价飞涨,财政困难。

1838年10月,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指出:“烟不禁,国日贫,民日弱,数十年之后,不但没有可用之兵,而且无法筹到粮饷。”道光帝看了奏章,大为震惊,旋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输入。

林则徐遵照皇帝旨意,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一月八日起程,三月到达广州(以下月日均为农历),他以大智大勇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帝国主义分子展开了有力的斗争。并与总督邓廷祯协力查办,严令英、美烟贩缴出鸦片。

1839年6月3日至25日,他将缴获的二百三十七万六千斤鸦片,在虎门销毁,大张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为防止帝国主义的侵略,他积极筹办海防,倡办义勇,曾多次打败英军挑衅。

1840年1月,他出任两广总督。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严密设防,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后因遭投降派诬陷,被革职。

1841年,林则徐被派赴浙江,筹划海防。不久,这位在禁烟抗英斗争中为中国人民开辟了一百多年反帝斗争道路的民族英雄,由于道光皇帝和权臣的庸愚投降,功罪颠倒,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处理:“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这场壮烈的反侵略战争,也以丧权辱国、割地香港、赔偿军费而告终。于是,林则徐离开浙江军营,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充军旅途。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林则徐到了西安。随之病了两个多月。病情刚愈,他就作好了西行的准备。七月初六日,久雨初霁,林则徐带上“年皆幼稚”的三儿聪彝,四儿拱枢,登上了西去的戍程。他的妻子郑夫人和大儿汝舟送他到乾县。清秋时节,郑夫人念及丈夫花甲远行,关山万里,生死未卜,不禁潸然泪下。林则徐胸怀坦荡,不以自己遭受不公正的对待而伤感,口占七律两首,与夫人作别:

(一)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二)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林则徐告别郑夫人和大儿汝舟,策马西去。由此,他以日记形式,写下了《荷戈纪程》,记载了他沿途行宿及所见所闻。

林则徐一行经陕西永寿县、林乡县,涉经水,过长武,入甘肃境,经泾州、平凉州翻六盘山,又经静宁州、齐家大山、会宁县、定西县、皋兰甘草店、榆中县到兰州。进入甘肃后,途经的州府有平凉州、兰州、凉州(今武威)、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等。其中在平凉住一宿,兰州住八宿,凉州住七宿,甘州住一宿,肃州住一宿,经过了河西沿途各县。

林则徐于七月二十九日到达兰州,在兰州时,遇到了友人安定县(今定西县)主簿陈德培,两人相见十分亲切,叙谈了多年离别的由衷与感慨。陈德培准备专程送他去凉州。林则徐在兰州的七天时间里,游览了古城,答拜了陕甘总督富海□,兰州道云麟、司道程玉樵、唐子方等地方官员和好友,并为很多人书写联、扇。

八月初七,过黄河浮桥,至沙井驿宿,日行五十里。

八月初八,经韩家沟等地,宿苦水驿,日行七十里。

八月初九,经红城驿(城尤大、驻守备)、金寺堡,宿南大通,日行八十里。

八月初十,经庄浪城、平番县城、中铺、武胜驿宿,日行六十里。

八月十一,经岔口驿、打柴沟、镇羌驿宿,日行八十五里。

八月十二,经乌鞘岭、安阳、黑松驿、宿古浪县城,日行九十里。

八月十三,经双塔堡,宿靖边驿,日行六十里。

八月十四,经大河驿,宿凉州城东北五里满城,日行八十里。

十五日至二十一日,住甘凉道署中。

林则徐到达凉州后,当时在凉州的甘凉道尹郭远堂(柏荫,福州人),几天前就盼望着同乡好友的到来,已为他准备好了住处,办妥了所嘱咐的事。因为林则徐从西安起程时,由于疾病初愈,身体虚弱,给郭柏荫写了一封信,嘱咐他为他制做一付牛筋床,以备西去乘坐。郭柏荫对林则徐的到来非常高兴,把他请到甘凉道署住下,一面给林则徐补养调理,整行装,一面邀集地方名流“酬唱应和,挥毫留赠”。经过几天的调理,林则徐精神大有好转,兴致也高,在他与地方名流的叙谈中,抒发了很多忧国忧民的哲理名言,使大家对这位“为民除害”的爱民抗英大人无比崇敬。林则徐在武威的几天中,曾留下了不少赠诗和墨宝,但保存下来的却很少了。现存武威的手迹有一幅是这样的:“万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纯固独着,旷然无忧患,泊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这充分表达了他光明磊落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林则徐在凉州共住了七天。这是他从西安到新疆途中停留时间除兰州外最长的地方。他在凉州买了大车七辆,于八月二十二日,离凉西行。郭柏荫等为了表达对林则徐的一片诚心,请求远送一程,但被林大人谢绝了,只有从兰州专程送他来的陈德培又把他送到四十里铺,“在四十里铺,洪令具膳,子茂送至此,与之共饭而别。”林则徐与陈德培告别时,写了一首《次韵答陈子茂德培》的诗相赠:

送我凉州浃日程,自躯薄笨短辕轻。

高谈痛饮同西笑,切愤沉吟拟北征。

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

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

林则徐在诗里表达了对挚友十日相送的情感。他虽在大西北古凉州遣戍途中,但还时时关注着江东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战争,就连作梦也好像听到东南沿海传来的战鼓声以及他愤时忧国的痛切心情。

八月二十三日,天阴,林则徐从丰乐堡起行,经沙河堡(柔远驿),至九坝永昌县界,又至八坝。“自九坝至头坝,皆民间所筑,以御山水者。”沿途水沟甚多。涂令(指永昌县令涂文光)迎至头坝。“自此至县城东门十里,绿杨夹路,清泉泠泠,颇似南中风景。”在城内行馆宿。是日路九十里,实不及八十里,而大车至更余始到。夜雨颇大,子刻始止。“江苏解缎委员胡(泰胜)回南。夜作第七号家信,托其代交陕寓。”

八月二十四日,天阴,黎明行,县令涂文光送于行馆。出西门。沿路大石很多,行走困难。经十里墩、水磨关、红庙墩、重冈塘、桥儿洞、三条沟、空心墩(道旁有张将军战胜处碑)、王信堡,到水泉驿宿。“仍永昌辖,有堡城,驻一守备,行馆狭小。”驿丁具膳。“是日虽名六十里,实有八十三里。山石涧水,处处难行。下午微雨数阵。”“夜有郭远堂官封接到第三号、四号家书,又接富海职、唐子方、汀翊云诸信。”林则徐从富海□(陕甘总督)、唐方子、江翊云(同乡好友)的来信中,得知清政府议和的消息,心情无比悲愤,深叹国家安危。

八月二十五日,“早起雨一阵,西风大,卯刻风雨俱息,因勉行,甫数里,则大风甚,雨又至矣,须臾雨变为雪,寒冷异常。沿途皆山坡,每五里仅一墩台,并无居民,一望旷然,殆与塞外无异。竟无可避雨雪之处。余坐肩舆,舆夫屡蹶。三十里交山丹县界,始有小村,居民二十余户,有庙日定羌庙,祀关圣,而附以王将军进宝,盖为康熙间名将,戡定羌于此。”“其时关圣在此显灵,故建此庙。余与两儿俱在庙中薰衣为食。未刻雪晴,风亦稍定,微见阳光,乃复行,十里帅圃墩,又十里峡口驿宿。将至驿数里,又是小石子路。驿舍亦窄,山丹蒋令遣人并舆夫来迎,驿丁具膳。”日行五十里。

晚秋的河西,逐渐寒冷了,白雪过早地降落在了河西古道,林则徐触景生情,写了一首《途中大雪》的诗:“积素迷天路渺漫,蹒跚败履独禁寒,埋余马耳尖仍在,洒到鸟头白恐难。”

八月二十六日,天晴,林则徐经新河驿等地到达山丹县城,看见城外立禹导弱水石碑,夜宿行馆。日行八十里。

八月二十七日,黎明起程,经东乐城,(此住居民六千余户,以张掖县丞驻之,催科理讼。)就膳,过黑河,到古城子(仁寿驿)宿。

八月二十八日,晴,到达甘州府城宿,甘州知府李羲堂请林则徐吃晚饭。日行四十里。

八月二十九日,晴,早饭后西进,十几次涉黑河支流,行程五十里,宿沙井。

九月初一,经沙河、九眼泉、古寨堡,到达抚彝厅城(今临泽县),住行馆。日行六十里。

九月初二,晴,微明动身,在抚彝厅最后一站龙王宫稍歇便行,进入高台县界,在高台县城吃了午饭,继续西进。经宣化堡,黑泉驿宿,高台境内,土田腴润,水丰富,产大米,兼种多秫,颇为丰稔。此地北山产盐。是日行九十里。

九月初三,晴,经花墙子堡,深沟驿,宿盐池驿,行80里。这里很穷,缈无人烟,老百姓叫戈壁滩,与高台近城大相悬殊,令人愁思断肠。而且这里常有北边蒙古人与南边黑番骚扰多故。

林则徐在张掖沿途写下了以下诗词。

一、黑水国

沙草迷离黑水边,何王建国史无传。

中原灶具长人骨,大吉铭文草隶砖。

二、河西道中

山川不老英雄逝,环绕祁连几战场?

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软儿香。

三、乌岭雨阻浪陶沙

相对亦悠然,始识天山,

天教回首看祁连。

同似洛妃乘雾至,

冰雪争妍。

乌岭雨沉绵,

云起无端,

龙吟霜匣剑飞还。

转到甘州开口笑,

错认江南。

四、竹枝词

不解芸锄不粪田,一经撒种便由天。

幸多旷土凭人择,歇两年来种一年。

九月初四,晴,经苦水墩、高台第五驿双井堡,黄泥堡,交肃州界,宿临水堡。日行一百里。

九月初五,晴,至酒泉,城内行馆宿。日行三十里。初六日停。

九月初七,晴,经丁家坝、安远寨墩、大沙河墩,宿嘉峪关城外驿舍。日行七十里。

九月八日,晴,林则徐骑马先人关城,城内有游击、巡检驻扎。城楼三座,皆三层,巍然拱峙。林则徐登上城楼,感慨万千,吟唱了《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出关外,见西面楼上额曰“天下第一雄关”,路旁一碑亦然。皆沙漠,无水草树木,南有雪山,北有边墙。西行40里经双井(有人家数十户),饭罢又行,交玉门县界。经惠回堡,这里驻千总一员,兵一百名。此处有泉水和林木,实关外罕见。日行九十里。

九月初九日,晴,行三十里火烧沟,为台站换马处,经赤金湖、于店子(近有赤金堡,驻都司一名,把总一名,设兵二百名),住赤金峡。日行一百一十里。

九月初十口,晴,西风大,经高见滩、三十里井、大东渠,涉靖逆渠,住玉门县城行馆(玉门县系乾隆二十四年御赐名,非古之玉门也,古玉门关在今敦煌县境)。日行八十里。

《出嘉峪关感赋四首》

严关百尺见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削巉摩肩立,瀚满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东西尉候往来通,博望星槎笑凿空。

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敦煌旧塞委荒烟,今日阳关古酒泉。

不比鸿沟分汉地,全收雁碛入尧天。

威宣贰负陈尸后,疆拓匈奴断臂前。

西域若非神武定,何时此地罢防边?

一骑才过即闭关,中原回首泪痕潸。

弃缡人去谁能识,投笔功成老亦还。

夺得胭脂颜色淡,唱残杨柳鬓毛斑。

我来别有征途感,不为衰龄盼赐环。

林则徐经嘉峪关和安西等地的诗作:

《塞外杂咏》(八首选四首)

其二

雄关楼堞倚云开,驻马边墙首重回。

风雨满城人出塞,黄花真笑逐臣来。

其五

沙砾当途太不平,劳薪顽铁日交争。

车箱簸似箕中粟,愁听隆隆乱石声。

其六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其八

经丈圆轮引轴长,车为高屋太昂藏。

晚晴风定摩帷坐,似倚楼头望夕阳。

林则徐路过玉门时的诗作(也指经过胭脂山的感受):

脂山无片脂,玉门不生玉,

荒戍几人家,如棋剩残局。

九月十一日,晴,经头道沟、千店子、二道沟、三道沟,此处交安西界。日行五十里。

九月十二日,晴,经六道沟、七道沟、八道沟,住布隆吉行馆,有土城,驻都司,设兵一百名。行馆内有白杨两株,甚茂。日行九十里。

九月十三日,晴,经野马沟、双塔堡(有堡城、驻千总,兵一百名。有旅店数家)、乱山子、沙枣园、宿小湾。这里水丰田润,林木葱秀,居民数百家。这里有一名生员,与林则徐小谈,林称:此为口外之雅事。日行九十里。

九月十四日,晴,经车辘轳坝、干沟、林家房,住安西州城内。日行七十里。

九月十五日,晴,出北门约十里过疏勒河,河干涸,经地窑铺(仅一家)、大梁(仅一家)、石窑子(两家)、白墩子。自安西以西,沙路,往往数十里无水草,夜在车中宿。日行一百二十里。

九月十六日,晴,经独山子(有土屋两间),宿红柳园(有太清宫),居民数十家无一树木。日行七十里。明日路长,夜行,仍车上宿。

九月十七日,晴,夜行。经小泉、大泉、地窝铺(此地产白玉石,附近有金矿),宿马莲井。驻千户。一夜一日行一百五十里。东自安西州三道沟,西至此,共八站,约六百里。

九月十八日,晴,经红柳河(仅一家人),夜宿星星峡(有两店,居民仅九家。此建有关帝庙,山峡间阴气森然),日行八十里。此处为甘肃与新疆交界处。

林则徐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农历七月初六日,从西安登上了发配新疆伊犁的旅程。于八月七日进入河西,于九月十八日经过了一个多月的颠簸和饥寒艰辛的日夜兼行,走完了河西走’廊全程,到达了甘、新交界的星星峡。他在路过河西,逗留期间,留下了不少哲理名言和诗词墨宝,可惜经过几百年风雨变迁,今存者廖廖无几。

林则徐在河西行程期间,这里已是深秋时节,气候凉而寒,他在路过永昌与山丹县界定羌庙时,初遇风雪天气(这里地势较高)。农历九月十九日进入新疆后,气候逐渐寒冷,节令由深秋进入初冬,他刚走过星星峡的第二天,就在小柳园遇上了强劲的西北风,大雪积厚四五寸。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往西走,气候越寒冷。在戈壁滩上,有时赶不到宿站,就在野外打炊露宿。又经过近两个月的更为艰辛的行程,于农历十一月初九日,终于到达了充边目的地——伊犁城。

林则徐从西安到伊犁,共走了四个多月,行程约3700公里。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曾是身居高位的钦差大臣,在受到了腐败的清政府极不公正的处理后,在充边的艰难行程中,仍然不断咏诗作赋,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实乃可歌可颂。

林则徐到达伊犁的当日,谒见将军布彦泰及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住在了南街鼓楼前宽巷。

林则徐到伊犁后,曾协助伊犁将军布彦泰勘办屯垦,“辟沟渠,教民农作”。三年功绩卓著。他不废吟唱,编成《出戍诗》一卷。东返后,校订诗卷。去世前不久交到同宗弟弟林昌彝手中阅看。爱国诗人林昌彝对林则徐极为敬佩,将西行时口占的两首压卷之作,全诗录入自己所著的《射鹰楼诗话》。又说,林则徐在新疆时,所作的警句,写在赠友人的诗中:

余身岂惜投豺虎,群策当思制犬羊。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奉召回京候补,途中奉命署理陕甘总督,次年接任陕西巡抚,擢云贵总督,旋告病回籍。

道光三十年(1850年),起任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途中病殁于潮州。

(永昌县地方志办公室祝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