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河西历史轶事和传奇
2698700000011

第11章 祁连山藏区宗教界进步人士马罗汉

马罗汉(1896—1958),藏族,是原酒泉南山东纳三部之三山口之一瓷窑口(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连山区)一位知名的宗教界早期上层进步人士。本名叫马罗藏嘉木措,而人们习惯缩音叫马罗藏。马罗藏幼年随父习藏文,十二岁(1908年)开始了佛门生涯。先赴青海刚察寺院学藏文,后到青海佑宁寺拜大活佛土观呼图克图为师学习深造藏传佛教经典。由于潜心学习,刻苦钻研,年仅二十岁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罗汉”学位,返回故乡,所以人们称他为马罗汉。从此,在祁连山区的藏族、裕固族等各民族群众中马罗汉的名字就愈叫愈响了。

据专门记述祁连山地区藏、裕固等民族中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宗教界人士顾喇嘛事迹的史料《顾嘉堪布传》中记载,1935年顾嘉堪布(即顾喇嘛,下同)提出兴学育人的主张时遭到许多权威人士的反对,但却受到了祁连西沟寺寺主马罗汉的全力支持,并积极投入了创建学校的筹备活动。他一边四处奔波筹集资金,从酒泉聘教员,一边在藏族、裕固族的牧户中宣传办教育的目的不仅只是从事佛事活动,还在于用新兴的文化推动“番区”畜牧的发展,使人民早日获得平安、富裕。他还用群众容易接受的宗教语言宣传办法的好处,说:“天上日月星辰明亮,地上人畜平安兴旺。”

马罗汉积极支持少数民族青年学习文化,掌握知识,以促进民族的发展。1935年前后,他采取地方摊资的办法,帮助家境贫困的牧民,如贺国福、佘玉才、阿永泰、朵生政、赖其明、贾兆年、龚天才、蒲春华、索进升等青年赴酒泉等地上学深造。他们毕业后都回到了家乡,一部分人成了本地首批藏族教师在村办小学执教。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后,这些青年中有的成为牧区建设的骨干力量,有的成长为自治县首任领导干部。

马罗汉深得顾喇嘛的赏识和信任。在“护教救国皆为大事”上观点相同,思想一致。1938年秋,顾喇嘛在主持的慈云寺秘密召开抗战救国宣传会,马罗汉密切协助顾喇嘛倡议:“对于今藏民(这里指生活在祁连山地区的少数民族)进行抗战宣传外,特别注意教育与经济文化关系之解说,从自身利益上,发挥宗教之功用,以引起藏民之求进心理。”1939年初,顾喇嘛、马罗汉组织“祁连山藏民抗战建国宣传团”,提出“兴办教育,以提高牧民文化水准,改善贫民经济生活为目的”的宣传要点。

解放前,马罗汉曾在酒泉西训团受训,1945年担任祁连山自卫队大队长,同年任酒泉县参议员兼42军参议,蒙藏委员会委员等职。

酒泉一解放,马罗汉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三山口牧户中收缴牛、羊,带领地方上的头面人物,赶着牛羊到酒泉慰问人民解放军。又于1950年与其他几位进步人士和牧民群众一起给人民解放军七师部队带路深入到祁连山后山和脑山山沟地区围剿土匪,并捉拿了马成良、田了梅等残余匪首。在剿匪中马罗汉表现积极,智勇双全,数次与顽抗的土匪进行迂回战斗,敌人的子弹几次划破他的头皮,却幸免遇难。被当地群众和解放军战士称赞他是“铜头铁脖子的藏族好汉子”、“祁连山里的藏枪手”。剿匪结束后,解放军上级领导机关奖给马罗汉和其他参加剿匪有功的藏族人士手枪和步枪数支,子弹数发,以表示对他们的感谢和鼓励。自此以后,马罗汉对解放了的新中国更加热爱,对党和国家的号召带头积极响应。1951年马罗汉积极支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事业,在他管辖的祁连山藏民地区宣传国家的政策,开展筹集募捐活动,得到了广大僧俗人民的热烈响应,积极支持,踊跃捐献资金。并由当时祁明区藏族区长强国勇代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各族人民的深情厚意,参加中央赴朝慰问团出国慰问我们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受到了党和政府的赞扬。

1954年2月20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马罗汉被推选为自治县人民政府首任藏族副县长直至1958年病逝。肃南各族人民至今怀念这位为民分忧愁的好县长,藏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马罗汉。

(肃南县地方志办公室郝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