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河西历史轶事和传奇
2698700000010

第10章 米喇印和丁国栋

清军入关后,由于实行了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所以清王朝建立不久,激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当时,甘肃也爆发了米喇印和丁国栋领导的各族人民反清起义。

米喇印是甘州回民,清初任甘州副总兵。他对清王朝实行的民族压迫政策十分不满,恰在此时,湖南、广东等地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就更加坚定了米喇印反清起义的决心。他暗中联络了凉州(今武威)的丁国栋,商定共同举义反清。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九月,米喇印在甘州以召开军事会议为名,乘机诱杀丁,请来作客的巡抚都御使张文衡和甘肃总兵刘良臣等清朝官员,随即宣布起议。丁国栋也同时起兵响应。他们为了进一步扩大回汉人民共同抗清力量,拥立原明朝延长王朱识锛,提出“反清复明”的政治口号。这一口号,在号召群众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不仅广大回民群众积极参加起义,而且汉族以及河湟一带的藏族等少数民族也纷纷起而响应。

这次起义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起义开始后,由丁国栋留守甘州,米喇印率起义队伍东征,很快占领了凉州(今武威)。控制了河西走廊。然后,立即率部渡过黄河,于四月占领了兰州,受到兰州回族人民的热烈响应。接着,起义军继续东进,相继攻陷了狄道(今临洮)、渭源、河州、洮州、岷州,直逼巩昌(今陇西),军威大振,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十多万人,号称百万。清政府得知甘州回民起义,十分惊恐,急调陕甘总督孟乔芳统兵前来围剿。孟以重兵扼守秦州(今天水),并派马宁、赵光瑞等率部救援巩昌,与起义军大战于巩昌城外的广武坡。结果,起义军失败,清军遂解巩昌之围。清政府为了尽快扑灭起义军,又调户部侍郎额色等率西安满州八旗精锐前来甘肃,协助孟乔芳镇压起义。

米喇印率军撤离巩昌后。驻兵防守安定(今定西)、狄道、岷州、洮州一线。这时,清军分三路进攻起义军,马宁由上路攻安定、狄道间之马坞内官营,这里是起义军指挥部的驻地;张勇由中路取狄道;赵光瑞由下路取岷、河、洮三州。当时,起义军由于战线太长,后方又被清军切断,故在三路清军合击下,虽经艰苦奋战,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接着清军攻占了兰州。从此,起义军的势力由河东撤往河西。

第二阶段的战斗主要在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一带展开。顺治五年(1648年)五月下旬,米喇印、丁国栋等率军守凉州。清军渡河西进,集中兵力攻打凉州。由于双方兵力悬殊,义军又缺乏作战经验,战斗失败,米喇印在凉州被清军游击张三耀杀害,丁国栋余部退回甘州。孟乔芳率清军继续西进,围困了甘州。丁国栋据城固守,最后因弹尽粮竭,丁国栋率余部突围,联合哈密王伧泰(维族)撤往肃州。斗争坚持了近一年。次年十一月,清军马宁攻破肃州城,起义军撤底失败。丁国栋及义军主持黑承印被俘,于公元1650年农历正月15日被凌迟杀害。

米喇印、丁国栋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清初全国抗清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甘肃的农民起义军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米喇印、丁国栋最后虽然牺牲了,但他们的名字却铭记在甘肃各族人民心中!

(张掖市地方志办公室 马伯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