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英译漫谈及“花儿”译赏
2697900000005

第5章 文体与翻译(1)

1. 文学作品翻译

一般语言的翻译是用词义与语法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而文学翻译的语言特点是用词义的形象感情色彩和语义结构形式表达各种感知表象的关系,特别是诗的语言,呈现跳跃、闪现和凝聚的特征。正因为文学语言的这种独特性,文学翻译应以不同文体风格寻求不同语言结构的表达方式。严肃文学的翻译应多重视语言的文雅词藻和典故比喻等。浪漫文学翻译应该多重视语言的形象、感情色彩和象征手法。如:

A stream was winding its way through the valley into the river. 可译为:

1. 一条小溪曲曲弯弯流过山谷流进大河。

2. 一条小河山沟流,直奔大海不回头。

这是一条谚语,既是谚语,应把所寓于的生活哲理,以人格化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译文1只是把两种语言的词语和结构等量译出寓于的生活哲理。译文2可谓精品。“大海”是river的引申译法,“不回头”是拟人的表现手法。江河译“大海”,正是揭示“滴水归大海”“小我融大我”的思想精神。“不回头”揭示“永往直前”实质意义,意在言外,意在深层的内涵里。译文通过引申和形象化的联想,悟出了语言的艺术意境意义,语句对仗工整,这就是文学翻译。

如“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这是警句名言,译文没有把实质意义译出,只译了字面意义。如译为“孩子是成人的父亲——三岁知老”就一语破底。这是“father”的比喻的结果。如此译法,是翻译推敲的结果,是警句名言的要求。

再如“…His and Miram affair was like a fire fed on books—if there were no more volumes it would die out. ”(……他和米莉亚的亲爱关系像用书点燃起的一团火——书没有了,火也就熄灭了。)这种知识的圣洁的恋爱关系缺乏人情和人性的丰富性,这是一种殿堂的人性。“a fire fed on books”译为“用书点燃的一团火”,这是艺术,是哲学家的艺术。

再如“Turning sharply,he walked towards the city"s phosphorescence. His fists were shut,his mouth set fast. He would not take thatdirection,to the darkness,to follow her. He walked towards the faintly humming,glowing town,quickly. ”(他猛地回头,向城市金色的磷光奔去,捏紧拳,咬紧牙,不跟她走进黑暗,而向着喧嚣的金光闪闪的城市大步迈去。)这里有人物形象,有人物性格,有艺术意象,也有哲理思维,如“Turning sharply”(猛地回头),“His fits were shut,hismouth set fast”(他捏紧拳,咬紧牙)。文学作品,每个句子,都经过推敲,要形象、生动。劳伦斯文学创作最显著的艺术表现手法是象征性、意境化。象征法是现代主义作家所青睐的,他的象征法常常带着浓厚的主观色彩和神秘感。

再如:

Dream

——L. Hughes

Hold fast to dream

For if dreams die

Life is a broken-winged bird

That cannot fly

Hold fast to dream

For when dreams go

Life is a barren field

Frozen with snow

梦想

紧紧抓住梦想

它一旦损伤

折断翅膀的小鸟

怎能飞翔

紧紧抓住梦想

当它远去

生命的荒野

盖满雪霜

有人把“hold fast”译为“快快抓住”,而译为“紧紧抓住”,则更形象,富有诗的意境,这正是文学翻译所要求的。

2. 课堂教学中的翻译

教学翻译的实质是以方便教学为目的的翻译,是借助学生的母语掌握外语形式,帮助学生解惑,记忆和运用语言材料的教学手段。其对象同为一个群体,不属社会其它各阶层。

教学翻译与科技翻译遵循着一个共同的标准,即“信、达、雅”的标准。但是,两者也不能完全吻合。

如:We won"t understand the diligence of our teachers until we ourselves become teachers. 不当教师不知教师之勤苦。按翻译标准,译文可谓上乘。但作为教学翻译,译文只译出了句子的含义,而没有从句型结构译出语言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如译成“直到我们自己当了教师,我们才知道当教师的勤苦”就紧扣“not…until…”的句型特点,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This book is too difficult for me to read”,这本书对我来说是深奥得读不下去。译文只拘泥于讲解和表达的需要译出句子的含义,而没有从教学翻译、有利于学生理解的角度出发,尽量做到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的对称和词语含义上的等值,提供教学方便。如果译成“这本书太难,我不读”,就更符合教学翻译的要求,因为“…too +(a. )…for+(n. /pron. )…to+(v. )…”是这一句子结构特点。“for”实为动词不定式带逻辑主语的标志,没有词义,译成“对我来说”欠妥,在教学翻译中,词量与语法不一定等量地一一对应,但一些特殊的句型结构、语言点,必须遵循相应结构的译法。

For there to be life there must be air and water.(有生命存在就必须要有空气和水。)

for 后接引导词there构成“for there to be …”特殊结构,表示行为条件,其翻译法与上文同。

再如:Electric current comes to us along the wire.(电流沿导线来到我们这里。)“……来到……”是两种语言要求等义的逐句死译。这是教学翻译最忌讳的。应译成“电流沿导线输送到我们这里”。词义一般有语言意义与言语意义,语言意义是指语言体系中的固有意义,而言语意义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人们在交流时,双方都能理解的特定的临时意义。“come”译为“输送”,这是come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语言意义与言语意义出现不一致时,译者可根据词的语言意义推敲引申出的言语意义。实际上这种引申意义贴近原文的语言意义。这是教学翻译中的引申译法,至关重要。

又如:“他一看见我就跑开了”,可译为:

1. He had no sooner seen me than he ran off.

2. He had hardly seen me when he ran off.

3. He had scarcely seen me than he ran off.

4. No sooner had he seen me before he ran off.

5. Hardly had he seen me when he ran off.

6. As soon as he saw me,he ran off.

7. On seeing me,he ran off.

这些句子意义基本相同,只是语气有所强调罢了。这些句子的结构特点是:

1. 主句一般用过去完成时,从句用一般过去时。

2. 如否定副词在句首时,要求句子倒装。

3. 从属连词相关为:“no sooner…than”,“hardly…when”,“scarcely…before”(before用法较老)。

4. as sooner as为短语连词。

5. on + v. ing…为介宾结构,作状语,表示“即”。

语言是系统,是结构,更是多变形式,从来没有只用一种形式表示一个完整的意念。同一完整的意念,往往可有多种相似形式来表示。而且这种形似相近的形式也有其细微的差别,它们既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时也有内在意念联系。因此,教学翻译过程中,要反复对比,层层分析,面面比较,通过教学翻译去学习、比较,在教学翻译中巩固、掌握。

3. 科技文体翻译

科技翻译实质是一种文体性的翻译。科技内容词汇、语法及习惯用语的特点,表现在词汇的单一性,名词词组化,多用被动态及复式结构句。这与一般英语微有差异。如:“古时候,绳是手工做的,如今,制绳用机器。可是,在一些不发达国家里,却仍然使用古老的方法制绳”。

一般英语翻译:

In the very old days,people made rope by hand,but today,people still makerope as they made it in the very old days.

科技翻译:

In ancient times,rope was made by hand,nowadays,however,it is made by machine.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today,rope is still made as it was in ancient times.

一般英语翻译中:

1. the very old days

2. but today

3. people still make rope as they made it

科技翻译中:

1. ancient times

2. nowadays,however

3. rope is still made as it was

这里ancient times,nowadays,however均为确切词。科技翻译中,只要有确切词,尽量避免使用词组。“rope was made”,“it is made”,“rope is still made”均为被动语态,这是科技文体的特点。

科技翻译一般没有感情色彩词语,没有激昂文字,更少译者的联想和想象。

如:The sunshine was playing on the water.(阳光在水面上闪跃。)

这里把“playing”译为“闪跃”是文学的形象手法。而在“The piston is playing with in the cylinder”中“playing”可译为“运动”。这里是科技翻译,不需文学的形象字眼渲染。这句可译为:“活塞在汽缸中运动”。

再如:The moon is high.(明月高照,或月儿高挂在天上。)

The car moved at a high-speed.(汽车高速行驶。)

同一个high,但文体不同,翻译也不同,科技翻译中,词意较稳、确切,没有形象色彩,因为科技是严肃的科学,不需要形象。

又如:“我看见一台机器在运转。”

在汉语中这是谓语动词的递系句。所谓递系就是动词依次出现。在递系句中,动词可有初系动词和次系动词。初系动词的宾语是次系动词的逻辑主语。这种结构在英语中是由“see”这一动词所决定的复合宾语结构句型,即:“I saw a machine running. ”这里“saw”为谓语,“machine”为宾语,“running”为宾语补足语。而在汉语中“running”= “运转”为次系动词。这种次系动词可以由现在分词充当,也可由不定式充当。词的结构不同,其语意也有所不同。但在汉语里就不存在这种分歧。

又如:“The rotor is a well-designed structure. ”

(转子的结构设计得很好。)

不能译成“转子是一个设计得很好的结构”,这不符合汉语习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运用方式不尽相同,英译汉时,需要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改变原句一些成分作用。这里将表语移作主语,这种译法经常碰到。

4. 谚语翻译

(一)

现代汉语把谚语划为熟语范畴,而英语把谚语划为习语(idiom)范畴。两种语言自有其语言术语,但就谚语本身源流和作用而论,其实质相同。

“谚语是一种规劝或警告的智慧简言(popular short saying with words of advice or warning)。”谚语是流传在广大人民口语中的具有概括性和形象化并带有浓厚哲理意味的警句简言,它是“语言中的盐”。“它是永远不过时的。”(A good maxim is never out of season. )最伟大的智慧是在语言的朴素中。谚语是简短的,然而却包含着可以写整部书的思想、生活和感情。

在民间文学中,谚语(proverb)与格言(maxim)是同属于习语或熟语范畴的两个不同概念。格言源出于引语的庄重之言,在语感上它是郑重地讲道理,直叙明言,目前,国内外有些词典里,谚语格言不分,或者分而不清。英语格言(maxim),又称箴言,这词源出于拉丁文(maxima),原指“道理标准或行为规范”。但格言在许多词曲里为“proverb”,这大概源于《旧约全书》中的“Book of proverbs”(箴言)一语。格言是出自名人名作,而谚语扎根于人民的沃土中,它的作者一般不为人所知。目前,国内外有些词曲或书籍中,经常将这两者混淆。如“Let begones be begones.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在A Gemof Proverbs一书中认为是格言,出自Homer,而在English Proverbs一书中认为是谚语。谚语与格言有联系,有时有一定社会因素的制约,但谚语毕竟不等于格言。有时,有些出自名人名作中的格言,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感情和生活理解,深得群众的喜爱,并广为传诵,天长日久,逐渐成为脍炙人口的谚语。如:“Povert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s.”(贫困是万恶之源。)这是Mark Twain的名言,现在有的谚语书中把它搜集进去成了谚语。A. T. 特瓦尔道夫斯基的诗句“不要看杯中有什么,应当看前边有什么!”现在苏联已成为广泛流行的谚语。显然,这里不是有意混淆谚语与格言,而因为有些格言,颇受人民喜爱,群众在有意无意中自觉不自觉地顺手拿过来了。既拿过来,逐渐成为不是谚语的谚语。翻译难,翻译具有诗的概括、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意境的谚语更难。它不仅要求词义译得准确,句子通顺符合汉语习惯,而且要译出民族特色,谚语的风格。这里谈谈汉译英语谚语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不宜以汉语成语翻译英语谚语

汉语的成语与谚语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成语的结构定型,章节整齐,意义精辟,而谚语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而讲求工整对仗;成语一般为词组,绝大部分由四字组成,而谚语讲究口语特色和民族风格。因此,我们不能把谚语译成文绉绉的成语。如:

Better small fish than empty dish.

聊胜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