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英译漫谈及“花儿”译赏
2697900000002

第2章 英译汉常用方法与技巧(上)(2)

汉语名词没有性的范畴。男、女、公、母、雌、雄等表示性别,这只是词汇问题,而不是语法问题。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有“她”、“他”、“它”、“他们”、“她们”、“它们”等区别,这只是书面使用,而口语并没有这种区别。

人称(person):英语中常以对方的美德来称呼,如,your excellency(阁下)。在古英语里,thou是家庭称呼,相当于汉语里的“汝”。英语里的反身代词不作主语,如myself,yourself,himself。汉语反身代词可以作主语,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是反身代词。

时(tense):时是动词语法范畴。欧洲许多现代语言的动词本身是综合性的形态变化,时间观念包含在动词里。如:

We learn in practice.

We learnt in practice.

We shall learn in practice.

将来时用助词表示,时间观念并不包括在动词里面。这是欧洲语言在时态上的语法形式的特点。语法范畴的时与实际的时的概念并不一致。英语中由于感情色彩,某些表示起始的动词,常用一般现在时直接表示将来。如:

He returns next year.

这类动词常见的有go,come,sail,leave,arrive,begin,return,fly,die等。又如:

The course of true love never did run smooth.

这句是过去时表示普通不变的真理。用过去时表示现在、过去、将来不变是古英语的用法,不合乎现行语法规则。英语的时态既包含“时”的语法范畴,也包括“体”的语法范畴。它是通过词的形态变化和辅助成分而表达的,也包括非谓语形态的时态。斯拉夫语族的俄罗斯语、日尔曼语族的德语、意大利语族的法语、拉丁语族的英语以及这些印欧语系的亲属语言,它们的“时”的语法范畴比较发达突出。

汉语时间概念是用辅助词或时间副词来表示的。严格说,“过”、“着”、“了”并不是“时”的语法范畴,而是“体”的语法范畴的辅助语法手段。正因为汉语动词一般没有“时”的语法范畴而英语“时”的语法范畴特别发达,所以汉族学生学英语,时态是个关键,这和学习介词和冠词一样重要。

体(aspect):又称情貌,也是动词的一种范畴,它与时间不同。“体”的着眼点在于表示一种行为或行动是在发展的哪一阶段,有没有持续性质,所表示的是动作的开端或结果等。

汉语动词对动作过程中每一阶段非常重视,动作进行到什么阶段,就有一定的形式来表示,这种形式形成了汉语特有的一种语法范畴,这也就是汉语动词的情貌范畴。这种范畴在英语里较简单。美国语言学家C. Curme把汉语动词分成五种“体貌”(他的“体貌”就是汉语的“情貌”)。进行貌:动词后边加词尾“着”,或动词前边加“正”、“在”、“正在”,或动词后边加“呢”(他正说着话呢!)。完成貌:动词后边加词尾“了”。曾有貌:动词后边加“过”。开始貌:动词后边“起来”(群众开始动起来。)。继续貌:动词后边加“下去”(继续干下去。)。汉语的这种“情貌”范畴是通过副词的词汇意义和辅助词的语法形式而表达出来的。

态(voice):表示动作与动作者关系的一种范畴。古代印欧语系的许多动词没有主动与被动态。近年来,有些语法学家提出动词加反身代词也表示被动语态,叫反身语态。如:

I hurt myself.

这样英语有三种语态,即主动态、被动态和反身语态。也有人把反身语态称为“中动态”的。这实际上受了印欧语系的影响。据统计,现代英语有70%以上的被动态不表明施动者。如:

He was tempted to go on.

汉语动词没有表示语态的特殊形式,只是用一些辅助词如“被”、“由”、“让”等表示。汉语被动态用得少,英语中被动态用得普遍,特别是科技英语用得更多,这是由习惯和文体决定的。

任何一种语言要有一定的外部语法形式把各种语法关系的意义表达出来,才能说它有某种语法范畴。但是某种语言没有某种语法范畴并不意味着没有相应的概念范畴,因为它可以用一些非语法手段(如词汇手段)把这些概念表达出来。

5.汉英语法手段

语法是存在于语言事实中的客观规律。语法的成分就是语言中起语法作用的标志,任何语法成分都有声音和意义两个方面。语法成分的意义方面叫语法意义,如four modernizations,这里的“s”是语法成分,它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名词复数;语法成分的声音方面叫语法形式,“s”是语法形式的标志。因此,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是密切结合不可分割的整体。

语言的表达形式是多样的,但无数语言形式总是由几种语法手段构成的。语法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附加法:附加法就是在词根之外加上一个以上的附加成分而表示不同意义或语法关系的方法。

附加部分有四种,通常我们熟悉的是接头部分即前缀和接尾部分即后缀。如helmsman,servomotor,townspeople中的s,o,s为中缀,起缀合作用。但也有些语法学家认为英语没有中缀,以上s和o为字母结合词,我认为后一说法有道理。词尾为词的最后可变部分,如:workers,er为后缀,s为词尾。

内部屈折:它是利用词根中的语音交替来表达语法意义的。这种内部屈折有元音交替和辅音交替两种,如foot—feet,man—men,louse—lice,wife—wives。辅音交替在英语中比元音交替少。〔-f-〕—〔-v-〕,这种辅音交替常与构形后缀s连用,这里构形后缀是主要的,辅音交替是次要的,辅音交替“-v-”仅对后缀起辅助作用。

错根法:错根法又叫异根法,是一种用不同词根表示同一词汇意义下不同语法意义的手段。英语中错根形式比较少见。名词中根本没有,个别形容词的比较级利用错根法,如good—better—best,bad—worse—worst。在人称代词中错根形式广泛用来区别格的形式,如:I—me,she—her,we—us。动词be也是广泛利用错根形式表达各种语法意义,区别人称和数的形式,表示时态以及虚拟语气的。英语中的不规则动词就是用错根法表示的,如:do—did—done,go—went—gone,也通过元、辅音交替表示。

重音:英语的重音也可以用来担当形态变化,成为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世界语言重音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固定的,另一种是自由的。英语属于自由语言的一种,这就是具体的词的重音是固定的,就整个语言来说,词的重音又不是固定的。如果词意或其语法意义发生变化时,重音也要发生变化,如:'increase(n.),in′crease(v.),'contract(n.),con'tract(v.)。可以看出这类词的重音在后边的是动词。英语属于拉丁语族,因此它的重音一般遵守拉丁语的规则,具有不变重音的特点。但现在英语里确有一些跟着词性的变化而变换重音的词,如:'family(n.),fa'mi'liar(a.),famili'arity(n.)。其实这类词大多数不是英语而是借词。

声调:英语有重音,有语调,而无声调。汉语有声调,它能区别词意。声调是汉藏语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汉语的“好”,念上声“v”214调号时,是“好坏”的“好”,属于形容词,念去声“`”51调号时,是“好恶”的“好”,一个字声调不同而词素也不同。再如,古汉语里,“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其中两个词相同,但声调不同,第一个是名词,第二个是动词,其区别是声调不同。声调不同可以区别词意,但不是一切可以区别词义的声调都叫做形态(属于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妈、麻、马、骂,是由四种不同的声调来区别词义的,但它都不是形态,因为它们不是同一个词根的词,不是同一个词汇意义所派生的属于语法意义的变化。形态是词的语法部分的形式,这四个字与形态无关。

重迭:英语里的very bad,very very bad,long long ago,这是词根的重迭,它只表示词意加深,只属于词汇部分,不作为语法手段。

重迭在汉语里是一种特有语法手段。名词重迭,如“家家”、“户户”、“人人”、“天天”,有表示“每个”的语法意义;动词重迭,如“看看”、“坐坐”、“走走”、“学习学习”,表示“短暂”、“初试”的语法概括意义;形容词重迭,如“红红的”、“白白的”、“黑洞洞的”等,表示加深词的感情色彩。

同一意义,在同一语言中的不同句子里,可以用语法形式来表示,也可以通过词汇来表达。如“做一做,试一试”这种意义,在现代汉语里可以通过动词的重迭形式——一种特定语法形式来表达:“我来做做”,“你的笔借我试试”。

在英语中,这种“暂短”意义是通过词汇来表达的,而不像汉语采用重迭词的语法形式来表达。如:

Let me have a try.

May I have your pen for a little while?

因此,重迭作为语法手段,在汉语里是特有的,而英语没有。

词序:词序是利用词在词组和句子中的位置来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

汉语的词序是汉语句法形式的一个重要部分。汉语许多语法关系或语法意义是用词序来表现的。在这点上,汉语与英语基本接近。英语的词序也是较固定的,如:Such a large man,many a man,rather a queer fellow,too small an income,aslarge a room。

英语不像俄语、德语,特别是拉丁语有一套格的变化。有格变化的这些语言可以根据格的变化来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实际含义。而英语和汉语分析句子主要看词序,如:

反应放出热量。

The reaction gives off heat.

热量加速反应。

The heat speeds up the reaction.

汉语和英语的“反应”和“热量”都没有词的形态变化,只是摆的位置不同。位置不一样,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又如:

She smiled her thanks.

从意义上看,her thanks既非动作的承受者又不是动作的结果,而是动作的原因,可解释为“她笑着表示感谢”。这充分说明英语里词在句中的词序对于句子成分往往比词的意义还要重要。

辅助词:辅助词是专门用来表示语法意义的词。辅助词一般不表示词汇意义,它们仅仅用来构成表示语法意义的各种分析形式,如has been made,has been没有词汇意义,只表示分析形式的词法意义。现代英语中只有动词和形容词利用辅助词构成分析形式来表达语法意义,其他词类不用分析形式。在语态中,主动语态是用综合形式表达的,被动语态用分析形式表达。某些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是由辅助词表达意more,most加原级构成的。

汉语里辅助词本身没有变化,应该属于词汇学范畴,可是它与语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语法形式。语法学家Henry Bradly说:“词的语法形式就是指在某一具体形式中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部分……”显然汉语的辅助词是语法形式,而不是形态单位。汉语中的辅助词“过”、“着”、“了”等是表示语法关系的有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也就是一种语法手段了。现代汉语的构词法虽有一些前加部分和后加部,如“老虎”、“老鼠”的“老”,“桌子”、“椅子”的“子”,但这些都表示词汇意义,而不表示语法意义。“等着”、“看着”的“着”,“吃了”、“做了”的“了”,“来过”、“看过”的“过”等,可以说是表示语法意义的辅助词或叫词尾,但这些附加部分和词根的结合都没有像英语那样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