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文学名家100人
2650500000006

第6章 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文学 (2)

1745年10月19日,斯威夫特辞世,葬于圣帕特里克大教堂。

斯威夫特的作品特点

作品对人性的理解十分深入透彻。斯威夫特认为人性永远有着严重的瑕疵,虽然通过启蒙,人性会有所改善,但要想使人脱胎换骨是很难的。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下,其作品提倡的不是谴责,而是采取行动改良人性与人为的机构,但时常还是会流露出绝望与愤懑。

作品用词简单精准,行文朴素,没有复杂的句子。善于营造严肃、客观、公允的气氛,从而使讽刺更加尖锐辛辣,令人信服。

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

主人公格列佛是一名在船上工作的外科医生。在一次海难后,他接连来到四个不同的岛国,分别是:岛上居民只有六英寸左右的利立浦特岛;国王身高有六十尺的巨人岛;与世隔绝,充满各种不规则事物的勒皮他飞岛;由马统治的高度文明,没有贪婪,没有欺骗,没有战争,没有陷害,就像生存在幻境中似的慧骃国。慧骃国的族民因为排斥人类的“撒谎”和“贪婪”,所以格列佛并不受欢迎,不久便被驱逐了。

在海上,格列佛得到一个商人的帮助,终于回到了英国。虽然被慧骃族驱逐,但格列佛十分向往和喜欢这个国家的良好品质,所以回国后,格列佛对人类也开始厌恶起来。最后,格列佛买了两匹马,天天与他们相处以度晚年。

该书共分为四卷,对当时的英国乃至欧洲在社会、政治、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道德等生活的各方面作了最有效、最辛辣的批判与讽刺。它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同时对人性的探索与揭示也是深刻的。

作品的四卷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四卷之间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同时,每一卷与其他三卷互为补充,对所表达的人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展现。

14.菲尔丁(1707—1754)

1707年,亨利·菲尔丁出生于英国西南部格拉斯顿伯里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他曾在著名的伊顿公学读书,在那里,菲尔丁博览古典文学著作,培养了超凡的鉴赏力和理解力。此后,菲尔丁进入荷兰的莱顿大学学习,但因与父亲闹翻,父亲决定不再资助他的学业,这使他不得不退学,早早地开始了自立生活。

菲尔丁在二十二岁时开始戏剧创作,并用了八年的时间创作了二十五部戏剧,均遭禁演。后来,他拥有了一家属于他自己的小剧场。他的戏剧作品多为喜剧和讽刺剧,针砭时弊,嘲讽的对象多为政府及其官员们,尤其是首相沃波尔。因此,菲尔丁得到民众的喜爱的同时,也免不了遭到政府的憎恨。

1737年,议会通过了“政治审查制度”并予以实施,封闭了大批剧院,菲尔丁的剧场也没能幸免,他的戏剧创作生涯便就此结束了。三年后,菲尔丁获得律师资格,并被录用。但这份工作仍不足以让他养家糊口,为此,菲尔丁又担任了三家刊物的编辑,并开始了小说创作。

1748年,菲尔丁成为伦敦威斯敏斯特区司法行政官,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深入的了解,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六年后,菲尔丁因病去世。

菲尔丁一生穷困,因而对穷苦的人民极为同情,在作品中,对社会不公及政治腐败进行了大力抨击。因菲尔丁为现代小说模式的创立作出了很大贡献,他被一些人尊为“英国小说之父”。

菲尔丁的作品特点

菲尔丁是第一个在理论与实践上创作了“散文体滑稽史诗”的作者,并为现代小说确立了结构与风格。小说情节既保留了古典作品中壮观的史诗风格,又对现实生活进行了客观真实的描述。作品语言通俗流畅,对生活的刻画生动而活泼,句子富有逻辑性和韵律性。作品里的情节充满悬念、巧合,结局出人意料,但故事的发展却又合情合理,均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毫无雕琢的感觉。

作品通过引人入胜的对话使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有趣的同时也富有生活感。在真实地展示现实生活的同时,作品也不时用夸张的语言描写那些平凡、愚蠢,有时令人觉得可笑的人,从而把现实生活戏剧化,增加了小说的娱乐性。在保持娱乐性的同时,小说巧妙地将说教植入其中,旨在教导人们在纷杂的生活中认识自己,并有一个适宜自己的人生定位。

菲尔丁的代表作《汤姆·琼斯》

汤姆·琼斯是一名弃儿,父母不详,所幸被乡绅奥尔华绥收养。成年后的汤姆·琼斯为人轻浮,但生性善良。不久后,奥尔华绥的妹夫不幸去世,奥尔华绥收养妹夫的儿子布力非。布力菲生性阴险,很会讨奥尔华绥的喜欢。布力非将琼斯当作眼中钉,不时地找他的麻烦,欺负他。

琼斯与邻居的女儿索菲亚相爱,经过一些挫折,他们的感情与日俱增。而布力非因为贪图索菲亚的家财,也展开了对她的追求,琼斯则成了他不得不除去的一个阻碍。布力非想方设法陷害、诋毁琼斯,使其终于被奥尔华绥驱逐出家。无路可去的琼斯前往伦敦寻求生计。奥尔华绥与邻居决定让索菲亚与布力非结婚,索菲亚深夜带着女仆离家出走,投奔伦敦的亲戚。

在伦敦,落魄的琼斯陷入淫荡贵妇贝娜斯登夫人的圈套,致使他和索菲亚之间的关系日益恶化,索菲亚甚至与他断绝关系。而布力非为了彻底铲除琼斯,也来到了伦敦。一时间,各种阴谋轮番在琼斯的身上上演,琼斯差一点因为谋杀罪被处死。

最终,琼斯的身世和布力非的阴谋被奥尔华绥得知,布力非被赶出家门,而琼斯和索菲亚则终成眷属。

小说的主人公汤姆·琼斯曾一度成为全英国人民心中的英雄。人们喜爱他,因为他身上有许多人性的美德——诚实、善良、高尚、忠诚、勇敢,同时也有着易冲动、鲁莽和野性难驯的缺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代表着每一个普通人,人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炼以获得对自身的认识,从而完善自我。

这部小说被认为是菲尔丁最杰出的作品,为他赢得了“散文荷马”的盛名。小说描写了二十多个地方,刻画了四十多个人物,为读者提供了一幅英国18世纪乡村与城市的宏伟的全景图。

15.谢里丹(1751—1816)

理查德·布林斯利·谢里丹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父亲是演员兼剧院老板,祖父是斯威夫特的知心好友,母亲是剧作家,也是小说家。家庭的熏陶,使谢里丹对喜剧产生了兴趣。少年时期,谢里丹在哈罗公学受过良好教育。

1770年,全家定居巴斯,在那里他与著名的女歌手林莉相爱,但他们的爱情之路并不平坦,先是情敌中伤林莉,两个人不得不私奔到法国。林莉的父亲得知他们的事情后,激烈反对这门婚事,从法国将林莉带回家里,并关起了林莉的禁闭。谢里丹的父亲也反对这门婚事。经过两年的争取,谢里丹终于娶到了他的心上人,但谢里丹的父亲并没有参加他们的婚礼。这段经历对谢里丹的成名作《情敌》有非常大的影响。

虽然林莉的收入颇丰,但谢里丹并不希望妻子再登舞台,迫于生计,谢里丹开始写作戏剧。

1775年,谢里丹的《情敌》搬上舞台,首演并不成功,换了主角后,第二次演出竟使这部戏起死回生。此后一年里,谢里丹上演了三部戏剧,名声大噪,收入颇丰,不久便拥有了自己的剧院,并加入了塞缪尔·约翰逊的文学社。当他的《造谣学校》搬上舞台时,再次引起轰动,使他大发其财。

谢里丹事业的辉煌随着1780年他当选议员起才真正开始,一直延续了二十九年,最终随着一场大火而走向衰落,在那场大火中,谢里丹的大剧院化为灰烬。三年后,谢里丹又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参加下一届竞选,而不得不退出竞选;同年又因欠债而被捕。

1816年,谢里丹因脑科疾病去世,死时贫困而孤独。他被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葬礼十分隆重,拜伦为他写了著名的《吊谢里丹》。

谢里丹是英国18世纪著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情敌》《造谣学校》被认为是上承莎士比亚,下接萧伯纳的纽带。

谢里丹的作品特点

作品中情节组织精当,角色性格鲜明。在技巧方面,则对制造误会、戏剧反语等方法运用得十分精巧,而充满灵气的对话使得作品更受欢迎。

作品十分关心当时的道德问题,并无情地抨击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

谢里丹的代表作《造谣学校》

戏剧讲述了约瑟夫和查尔斯两个兄弟的故事。善良的查尔斯与梯泽尔爵士的女儿玛丽娅相恋的同时,施尼威尔夫人也爱上了查尔斯。为了与查尔斯在一起,施尼威尔夫人唆使约瑟夫去追求玛丽娅,并与约瑟夫一同向梯泽尔爵士讲查尔斯的坏话。约瑟夫在答应施尼威尔夫人的要求的同时,却与梯泽尔爵士的新婚妻子发生关系。当约瑟夫与梯泽尔爵士夫人通奸时,东窗事发,约瑟夫伪君子的面目第一次暴露在众人面前。

就在这个时候,兄弟二人的叔叔从印度归来,为了日后遗产的分配,叔叔特意化装考验兄弟二人。当叔叔要买查尔斯的画时,因为画是查尔斯和叔叔在一起的场景,查尔斯拒绝卖给叔叔,叔叔因此被打动。而约瑟夫则拒绝帮助化装成穷亲戚的叔叔,叔叔因此看清了他的伪善,而决定将遗产留给查尔斯。

获得丰厚遗产的查尔斯也最终获得了玛丽娅的芳心,约瑟夫则名誉扫地。

通过这部戏剧,谢里丹对英国贵族的道德败坏,在满口道德的表面下满是虚伪和堕落的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浪漫主义时期文学背景简介18世纪末、19世纪初,苏格兰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的抒情诗自然生动、感情真挚,讽刺诗尖锐锋利、妙趣横生,给英国诗坛带来一股新鲜的气息。威廉·布莱克在诗歌中建立起自己一套独特的神话体系,具有神秘主义色彩。布莱克的革命性、独创性和复杂性使他成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