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管理中的心理操纵术
2621700000021

第21章 无酒不成席,“酒”到才能“渠”成(3)

对此,老赵总结经验说,你就学老和尚念经,在心里念“坚持坚持”,三个回合劝不下酒,别人就没有耐心了。

脸皮厚的人为了少喝酒少难受,就不在乎一张老脸皮,达到目的才是硬道理。

脸皮厚固然能应付一些人,但有时候你越是脸皮厚,对方越不买账。如果你再坚持拒酒,难免伤感情。所以千万不能固执,要想其他的招数了。

我们来看唐朝的裴弘泰是怎样应对罚酒的:

唐朝时,节度使裴均有一次大设酒宴,宴请当地大小官员。裴弘泰当时只是一个管理驿站的小官,他接到通知也来凑热闹。但是通知来得稍微晚了点,他急匆匆地赶到宴会场所时,宴会已经开始了有一段时间了。

裴均满脸怒气,训斥了裴弘泰一顿。其他人为了和气,就打圆场说要罚他酒。

裴均说这个方法好。裴弘泰心里偷着乐,他很能喝酒,只不过平时不显露罢了,于是就装作一副被赶鸭子上架的样子,说:

“我接到请帖的时间晚了,不是我有意怠慢。

如果要罚,请您把席上的银酒器一一斟满,我把它们喝干,但您要将酒器赏给我。”

这开什么玩笑,他裴弘泰有这等酒量!大家一起拍手叫好,要看一场好戏。

裴均只好答应了。

饮酒劝酒有学问只见裴弘泰边饮边收拾酒器,那速度、那酒量让人目瞪口呆。于是众目睽睽之下,裴弘泰的衣服里已经被酒器装得鼓鼓的了。他趔趄着,装着昂贵的酒器回家了。

第二天,裴均怕裴弘泰醉酒伤身,便亲自探视。只见裴弘泰正席地而坐,命一银匠用秤称银器,银器共计二百多两。裴均不禁大笑。

这招叫做“困兽犹斗,反守为攻”。裴弘泰面对罚酒,临危不惧,他看准了这时大家的注意力全在让他喝酒上,提什么要求都会答应,于是就反守为攻,主动出击,结果出奇制胜,得到意外的收获。

当然,大多数人都不是海量,面对罚酒、敬酒,怎么喝得少怎么来。

比如,不开先河,以退为进。经常应酬的人,一开始就要态度坚决,不开接受喝酒的先河,反复几次后,大家都认为你是不能喝酒的,就不把你划在喝酒者的范围内。遇到陌生人敬酒,熟人还会帮你解围。但是遇到非喝不可的情况时,可以以退为进。中国人多谦逊,如果你自愿退让,对方一般不会再强硬要敬酒。比如推让几下后,表面妥协,说愿意喝半杯啤酒之类,这样也比喝一杯接一杯的白酒好。

再比如无恙装病,有病宣传。可使用这样的拒酒词:“我身体不舒服,一杯清茶水代酒,情谊照旧很坚固!”

林建是西北人,西北人给人感觉就是喝酒豪爽,但林建是滴酒不沾的人。那么,同事们又是怎么放过他的呢?

那是林建刚进单位的第一次饭局,他反复在饭桌上说:“我正在治疗鼻炎,沾酒就会前功尽弃。”说着还摸出一个药瓶作证明。大家看到药瓶上面果然写着“治疗鼻炎”的字样,虽说不太相信,但也不强行劝酒了。

对于拒酒,林建的经验是:“身体抱恙不能喝酒”这样的招术在酒场上效果可能不太明显,但如果确实要用这招,那么你说话时表情一定要严肃认真。

还比如装醉出洋相。感觉快要喝醉了,不想勉强再喝酒时,你就干脆装醉或耍点小酒疯。对方见此情景必然不会再劝酒,你便可全身而退。

朱丹是一个在本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站编辑,由于工作原因,到了年底,他经常会受一些单位或公司邀请参加各类答谢宴。不胜酒力的朱丹,逢宴必酒让她觉得十分纠结。很多场合由不得她不喝,碰上别人敬酒,更是难以推辞。

无酒不成席,『酒』到才能『渠』成—不过,经过好几次酒宴后,朱丹总结出一个经验,那就是装醉。喝一圈下来,朱丹就装作喝醉了,靠在椅子上做出难受的表情。别人都觉得她喝多了,就不再给她倒酒。

还比如走为上计。喝酒的时候多喝水,以便多上洗手间。上洗手间的空当儿,你就已躲了好多次不得不喝的敬酒。或者在酒桌上偷偷发个短信给朋友,让朋友打电话给你,然后借机离开。不过,“走为上”这招可别用在应酬客户时,不然到手的鸭子就飞了。

既拒了酒还不得罪敬酒劝酒的人,甚至获得劝酒人的同情和肯定,才叫拒酒的最高境界。在拒酒的时候,拒酒的话很重要,平时可以多搜集一些幽默的拒酒词。

练就一张甜嘴儿,面对劝酒多说好话,再加上一些小技巧,就能巧妙应付酒场了。

7劝酒不是斗酒,切莫强人所难.

饮酒劝酒有学问酒桌上不管处于主陪的地位,还是处于宾客的地位,人们总想方设法“劝君更尽一杯酒”。主动制造高潮,让众人多多举杯,喝得开心尽兴,这是一门学问。

巧妙的劝酒,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这就是很多事在酒桌上能办成的原因。

一个劝酒高手不仅善于劝人喝酒,而且还能让人喝得高兴,喝得有味。但喝得高兴,并不是一定要把对方喝高、灌倒。不要把酒场当作战场,以酒论英雄。作为主人,如果把客人劝“倒”,往往会将原有的感情完全破坏,得不偿失。酒品即人品,那些在酒桌上斗酒的人,人人敬而远之——人家都不愿与你喝酒了,还谈什么事!

强子平日里嘻嘻哈哈,很容易与人相处,而到了酒场,却是一个难缠的家伙,让人头疼。

一次,强子联系到一个大客户,为防“出道不久”的强子把这个客户搞飞了,经理打算亲自出马。经理约这个客户在酒楼里见面,强子听说后自告奋勇:“经理,我在酒桌上没有谈不成的事,这次你就看我的好了!”经理半信半疑,强子又解释道:“我酒量大着呢,上学时期就在酒场混了!”

果然,在酒桌上,强子喝酒就像喝蜂蜜水,不仅丝毫没有醉意,而且还满嘴的“甜言蜜语”。来来回回,一杯接一杯,经理正在暗自庆幸的时候,强子又在劝客户喝酒,客户摆摆手说:“不行了,再喝就喝高了!”

强子可不吃客户这一套,依然像之前一样劝酒。客户无奈,只好又喝了。强子觉得,酒桌上谈事,把客户灌倒,让客户稀里糊涂签合同,自然就达到了目的。

所以,他继续加大马力劝酒。

无酒不成席,『酒』到才能『渠』成—眼看客户脸红脖子粗了,强子还是不肯放过。经理一看,赶紧阻止强子。但喝得正起兴的强子哪管这些,说:“喝这点就不行了,可不算英雄啊!”客户终于忍无可忍了:“我不当你那英雄,不喝了!”说完,客户起身就走。

酒场非战场,并不是坚持到最后的人就是英雄。要知道,酒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劝并且都劝得了的。那些酒量小的人,本身不能喝,又何必强人所难呢!应该放过他们,让他们随意,这才显得贴心。那些喝酒比较实在的人不懂得拒绝,不用你多劝,他们也能把握住,喝个尽兴。如果劝不太会喝酒的女士,给她们来硬的,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劝酒一定要把握度,牢记喝酒的目的是双方尽兴,所以应该量力而行。过度劝酒,不仅不会达到增进双方感情的目的,还可能因喝酒过度而出现意外。

小陈和小孔是大学同窗好友,毕业后多年不见。在一次校庆上,两人重逢,昔日的同窗情让两人忍不住唏嘘,便相约去酒店吃饭。

饭桌上,两人谈论毕业后彼此的发展,都很感慨。小陈特别爱喝酒,与故友重逢,更激发了他的酒兴,就点了好几瓶白酒。小孔阻拦道:“你知道我不会喝酒的。”小陈说:“我知道,不过今天情况不一样了,好歹喝几杯。”

拗不过热情的小陈,小孔就答应略喝几杯。但是酒桌上的小陈哪里收得住手,频频向小孔劝酒,喝得小孔面红耳赤,口齿不清。

突然,小孔跑到卫生间呕吐起来,居然吐出了血。小陈的酒被吓醒了,赶紧送小孔去医院,结果诊断为胃出血。一次久别重逢的温馨聚会居然搞成了这样,小陈懊悔不已。

中国人好客,在酒桌上总觉得客人只有喝醉了,才是喝得高兴,于是想方设法故意客人灌酒,即使客人表示自己实在喝不了了,他们仍然不放过,继续用话语刺激客人喝酒。其实过度劝酒,可能会对客人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引发很多事故。

所以,如果是在商务宴会上,劝酒的人一定要展现出大度的一面,不要强人所难,勉强他人喝酒;而应适度喝酒,清醒谈事情。

如果是在家庭宴会或朋友聚会上,更不要存心把他人灌醉。点到为止,气氛才更欢快,更有助于交流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