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神仙阁
25796000000005

第5章 社稷之贼

第三章:社稷之贼

上午八点半,穹灵天尊才进会议室。他看了看三位正襟危坐的神仙,开口说:“今天临时有点事情,迟到了半个小时。现在开会,交流发言开始。今天交流的主题是产生社会动荡的原因是什么?”

仍然是无能第一个发言,他说:“我认为产生社会动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是以智治国,国之贼。用智慧治理国家,只会加速社会动荡。智慧虽然有启蒙作用,但正因为如此,人们智慧越发达,越会催生人们投机取巧的伎俩。人们会利用智慧投机钻营,钻我们管理的漏洞,引发事端。其二是统治者朝令夕改,政策没有延续性。急功近利,缺乏统一规划。只顾当时,不顾长远。只顾本届政府的政绩,忽视统筹兼顾。造成重复建设、豆腐渣工程、半截子工程。这就是‘以其上之有为’而‘民之难治’。‘民之难治’不在民,而在于统治者的胡乱作为,统治者的胡乱作为而导致老百姓无所适从。其三是贪腐。老百姓贫苦是统治者苛捐杂税太多;老百姓不珍爱生命,铤而走险,是统治者贪图享乐,醉生梦死造成的。这就是‘民之饥,以其上食税太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的意思。统治者横征暴敛,导致老百姓饥俄贫穷;统治者灯红酒绿,花天酒地,导致民不聊生。所以,老百姓为了生存,势必会舍身一搏。要平息社会动荡,首先是根治统治者的胡作非为。”

接着发言的是无智,他说:“我认为产生社会动荡的原因是礼崩乐坏。人们无视礼的约束,践踏礼的神圣性,使社会没有了规矩。社会没有了规矩,才导致一班亡命之徒胆大妄为,由此而祸起萧墙。如季氏讨伐颛臾,这就是礼崩乐坏造成的。颛臾是先王制定的东蒙山的主祭国,是鲁国的一部分,是国家重臣,季氏有什么理由讨伐颛臾呢?季氏讨伐颛臾就是对礼的践踏,忽视礼的存在。季氏讨伐颛臾只是借口,其目的是侵占整个鲁国。”

接着发言的是无法,他说:“我认为产生社会动荡的原因是奖赏失当。国君仅凭考察人的才能和智慧来使用他们,那么聪明的人就会根据君主的喜欢爱恨来讨君主的欢心,使官吏处理政务千方百计适合君主的口味,因此国家选用官吏就没有了法规,这样国家就会混乱,而民众不会专心从事耕作和作战,善于巧舌游说的人就更加无法无天了。像这样的民众从事的其它职业怎么会不多,而土地又怎么能不荒芜呢?《诗》、《书》、礼制、音乐、慈善、修养、仁爱、谦洁、善辩、聪慧,国家有这十种人,君主就无法让民众守土作战,国家用这十种人治理,敌人到了,国土就一定被割削,敌人不来国家也一定会贫穷。国家没有这十种人,敌人不敢来侵犯,就是来了,也一定会退却;如果发兵前去讨伐敌国,一定能取胜;如果按兵不动,不去讨伐,就一定会富足。国家注重实力,谨慎地进攻。谨慎地进攻,就一定会兴旺;喜欢空谈的国家,轻率地去攻打别国就一定会危险。所以那些有威望的人和英明的君主并不是能运用万物,而是掌握了世上万事万物的规律和要领。因此他们治理国家的办法就是辩明要领罢了。”

无法说到这里,喝了口茶,继续说:“巧言善变,聪明有智谋,是民众违法乱纪的助手;儒家繁琐的礼节,使人涣散意志的音乐,是导致民众放荡淫佚的原因;仁慈是犯罪的根源;担保、举荐,是罪恶的庇护所。”

说到儒家文化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无能也有想法,他接着无法的话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意思是说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意思是说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仁义,是一种强制手段,要求人们只能这么做,不能那么做,不同于道。道,让人们自觉地去行动,道法自然。”

无智示意发言,被穹灵天尊制止了。穹灵天尊说:“今天就社会动荡不安这一主题,三位神仙各自阐述了自己的主张。我听了大家的发言,有如此想法。无能是站在上游看问题,无智是站在中游看问题,无法是站在下游看问题。其根子都是统治者的问题。无能认为统治者自身对道认识不够,缺乏自觉制约,才引发社会动荡。无智认为社会失去了规矩,才导致无法之徒胆大妄为。无法认为统治者对社会缺乏认识,不能正确使用权力,才导致社会动荡。之所以说无能是站在上游看问题,就是处在上游的统治者出了问题;之所以说无智是站在中游看问题,就是无智指出的是社会运行中出现了问题;之所以说无法是站在下游看问题,是因为无法看到的是底层社会因统治者处置不当而出现了动荡。今天的交流发言到此结束,明天我们交流的主题是如何治理社会?”欲知其详,请看下一章,三仙论道之社稷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