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风流词人柳永轶事
25275300000042

第42章 四十二、知天命年友人相帮终及第

到了汴京,英英先找到了当日的闺中好姐妹陈师师。

陈师师是当时汴京城怡春楼里的第一名伎,她也同英英一样,自己买了一个院子。听英英讲了来意,她将英英和柳永安排在家里住下。

这陈师师也十分喜欢柳永的词,知道当年柳永曾得罪了当今皇上,怕皇上记仇,仍给他小鞋穿,便给柳永出主意说:“当今宰相晏殊也是文人出身,平日也喜欢写词作诗,你不妨先去拜见拜见他,请他在皇上面前替你就几句好话。”

柳永曾读过晏殊的词,见他的词意境深远,词句高雅,心里也分欣佩,又想都是文人,必是心心相印,于是欣然同意前往。

师师便带着柳永前去拜访晏殊。

因师师常到晏殊家来唱堂会,门子都认得她,便给她通报了。

晏殊在客房里接见了师师,见同来的还有一中年男子,不认得是柳永。

师师为他们作了引见。

晏殊听说是柳永,心里很不高兴,就问:“最近还作词吗?”

柳永说:“如先生一样,也作词。”

晏殊的脸登时沉下来了:“我可曾作过‘针线闲拈伴伊坐’”。

柳永见晏殊话含讥讽,也不答言,起身就走。

晏殊见柳永拂袖而去,忿然道:“还是那个臭脾气。如些侍才傲物,难怪圣上厌恶。“

要说晏殊为何不喜柳永,原来晏殊虽高居宰相之位,可平日里也素喜写词,而且自认为自己的词写得很好。可每次举行堂会,或参同僚的宴请,请来唱曲的姑娘们,唱的曲子大都是柳永的词,而且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凡饮井水处。皆歌柳词。“因此,心里对柳永就十分不满。而且从心里也睢不起柳永的词,认为太俗不可耐,难登大雅之堂。

师师见晏殊十分生气,知其心意,便一旁娓娓劝道:“大人何须生这么大的气。大人现官居高位,一个之下,万人之上。想他一个柳永,不过一个白衣秀才而已。大人是天,柳永是地,天地之隔如何能够逾越。大人的词高雅清丽,如阳春白雪,柳永的词不过是迎合了市民百姓的口吻,乃下里巴人。岂不闻古人曰:阳春白雪和者必寡。大人和柳永的词仅此区别而已。大人何须拿自己的阳春白雪和柳永的下里巴人来比,你们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不可比。“

师师的一席话说得晏殊心里十分熨贴,他捋了捋胡子说:“看在师师的面子上,我就不和柳永一般见识了。不过,终究要他自己努力考中,我才好在皇上面前替他美言。”

师师说:“这个自然。我这里先谢过大人了。”

师师回去将前后过程一一告诉了英英。

柳永从晏殊处负气而走,本不想再参加考试,可是耐不住英英的软语相劝,最后还是上了考场,并且中了进士。但按规矩,中进士后必得皇上圈点了才作数。

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心里还记着以前的事,犹豫不决。

晏殊看了柳永的考卷后,心里叹道:果然是个有才的,只可惜没用在正地方。

见仁宗迟迟不肯下笔,便对皇上进言说:“这个柳永,传言操行有失,但臣看他还是有点才,兴许还能为国家做点事。”

仁宗点点头,这才大笔一挥,在柳永的名字上画了个圈。

此时,柳永已是五十一岁、终于及第。

柳永中了进士,英英欢喜异常。每日里亲手下厨,做一些可口的饭菜给柳永吃。两人感情日笃。

仁宗虽然让柳永中了进士,但那心里,对往事还是心有芥蒂,所以只派了柳永一个小官:任浙江睦州团练推官。

柳永接到委任后,心里十分沮丧,觉得是大材小用,还不如留在京城和英英写词唱曲,便想辞官不去。

英英劝道:“万丈高楼平地起,七郎虽有材,但你平日并未处理过政事,也许皇上是先让你当个推官试试你的办事能力,若果真干得好,再重用你不迟。”

柳永想想也有道理,便和英英依依惜别。

英英一直送了柳永十几里。分手时英英说:“若觉得好就好好干,再久我都会在京城等你。如果觉得不如意,就早早回来,我们回到江州去安度晚年。”

柳永在浙江做了多年地方小官,先后任过余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后又担任了泗州(今江苏省盱胎县)判官、屯田员外郎。柳永虽一心想为百姓做占好事,可官场黑暗,贪污腐败成风,柳永的刚正不阿令他的上司、下司均十分不满,经常给他使绊子、穿小鞋,还动不动上书参他一本。柳永心灰意冷,他十分厌倦官场的尔虞我诈,便递了辞呈,想回到京城和英英过那种琴棋书画,与世无争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