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风流词人柳永轶事
25275300000041

第41章 四十一、相见恨晚良言劝告奔汴京

柳永一怔。心想,我在家族中排行第七,也有人称柳七。莫非这是我写的词。只是我这一生只出过一本“乐章集”,并没有出过这样一本书。

他翻开一看,顿时整个人都呆了。原来这里面果真都是自己的词,有些是“乐章集”里有的,有些是“乐章集”中没有的,还有些是自己此次四处漂泊奉旨填词新写下的,不知怎么也到了她这里。而且每首词都是这姑娘用蝇头小楷抄录的,然后装订成册。

正感慨间,英英回来了,见柳永在看那本“柳七新词”,英英红着脸说:“先生等久了。字写的丑,让先生见笑了。”

柳永说:“真难为你了,居然收集了这么多词。”

英英说:“我出去叫了一桌酒席,先生一定饿了,快请入席吧。”

到了饭厅,只见一桌子热气腾腾的饭菜,香味四溢。

适才柳永见了英英收集的词,知又遇见了知己,也就不再假意客气,而且又是好久没有吃过这样的美味佳肴了,便放开肚皮,美美地吃了一顿。

酒足饭饱后,两人又来到书房,谈起诗词韵律,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英英说:“柳先生,你知我为何将你带到这里?”

柳永说:“承蒙姑娘盛情款待,柳永实不知何意。”

英英说:“我从来就最喜先生的词,只恨无缘相见。我想请先生从此就在我这里住下,或读书、或填词、悉随尊便。就是英英我读书有了不懂之处,也可随时请教。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柳永说:“这如何使得。孤男寡女,须防瓜田柳下之嫌。”

英英说:“这如何使不得。我这个院子,最是幽静,平时绝无人来。孤男寡女,正是自由之身,何来瓜田柳下之嫌。”

柳永说:“姑娘不知,自柳永爱妻秋月去世以后,我已发誓永不再娶,不要耽搁了姑娘的青春。”

英英说:“我只想陪伴先生一生,先生娶不娶我无所谓。”

在英英的坚持下,柳永盛情难却,就在英英的家里住下了。

自此柳永总算又有了安身之所。英英又是个多才多艺的姑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每日里和柳永一起弹琴下棋、写词绘画,柳永真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时间久了,柳永便从心里渐渐喜欢上了英英,英英也很亲昵地称他七郎。虽未明媒正娶,两人也象寻常夫妻般在一起生活。

原来英英虽是个歌伎,因为在江州是数一数二的角色,所以就客大欺主,跟唱馆里的妈妈讲好了所得五五分成,而且只要愿意随时可以赎身。因此,英英就自买了院子,每天除了要出场才到唱馆里去外,其余时间都耽在自己的家里。因此,柳永在这里住着也很随心自在。

有时英英出场时,也带着柳永一起去,柳永也不时为英英和其他的歌伎们写新词演唱。

自小玉和楚楚相继去世后,柳永对歌伎已有了新的认识。他十分同情这些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姑娘们,他放下傲视权贵的“白衣卿相”的架子,以心换心,和舞女歌伎做朋友,以满腔的真情温暖那些冷冰冰的心、滴血的灵魂。在词里面写出了这些歌伎们对生活的无奈和痛苦。有首词便写道: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因此,这些歌伎们都很喜欢柳永的词。她们甚至说:“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转眼到了仁宗景佑年间,这一年元宵节过,一天,英英兴高采烈地多外面回来,手里拿了一张告示。英英一进门就喊:“七郎!七郎!好消息。”

原来是皇上颁发了大赦令。

英英说:“七郎,既然皇上已经大赦在天下,你过去那点事也应在大赦之内。我看你今年可以参加大考了。”

柳永摇头说:“我早就没了入仕之心,今生不愿再进考场。”

英英说:“我并不是个爱慕虚荣的女子,我只是想,七郎这般才华,只是写词作诗未免太可惜了。你对我们这些被人瞧不起的歌伎尚且十分同情,你若入仕做官,肯定会关心百姓疾苦,做一些对百姓有益的事。”

柳永听了心里一动。他想起了巧儿和冉伯的惨死,又想起了父亲将宝儿强行带走时说的话:要想见你儿子,除非蟒袍加身。再看看英英殷殷期盼的眼神,说道:“皇上曾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要我‘且去填词吧!’就算我要大考,怕也难中。”

英英说:“事情都过去这么多年了,皇上也未免还记得这些芝麻小事。再说了事在人为,我和你一起进京去,总会有办法的。”

于是英英为自己赎了身,收搭了细软,将院门销了——今后还要和柳永回来安家,雇了辆车,和柳永一起向汴京进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