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风流词人柳永轶事
25275300000040

第40章 四十、天不绝人江州城里遇知音

深秋的一个傍晚,柳永来到了一个名叫江州的地方。当时的江州已是个挺大的城市,虽不及苏杭富裕、汴京繁华,也是个十分热闹的城市。

江州城当时有个歌伎叫谢玉英,艺名英英,是江州城里的名伎。英英长得是国色天香,多才多艺,平时里最爱唱柳永的词。这一天,她刚赴了州府的堂会回来,在轿子里睢见街上有个不修边福的中年男子,手举一个条幅,上书四个大字:奉旨填词。

英英心里一惊。她想:素闻柳永曾打着“奉旨填词“的招牌在汴京城四处填词,有意给皇上难堪,后被皇上找个荐子赶出京城。这许久没听说柳永的消息了。这个人也打着“奉旨填词”招牌,不知是冒名顶替,还是果真是柳永自己。看这人衣履破烂不堪、面黄肌瘦,一副穷困潦倒的样子,若是假的也就罢了,若是真的,我不妨帮他一把。

于是,英英对轿夫说:“停轿!”

轿夫放下轿子,英英掀起桥帘,走到柳永面前。

柳永正在低头走路,猛见前面有一人挡住去路,抬头一看,竟是一个无比娇艳美丽的女子。柳永心里暗暗吃惊,没想到这江州城里竟有这样的绝代佳人,其容貌气质竟可与当年的小玉媲美。柳永心里虽然这样想,可自秋月去世以后,因感秋月对自己的一片深情,柳永对别的女子再未动过爱慕之心。况且世态炎凉,天下女虽不求夫贵妻荣,像柳永这样身无一官半职、又无有一技之长可以安身立业,养家糊口之人,怕是除秋月外,天下决没有第二个女子会对他真心相倾。因此,柳永只当是自己挡了这女子的路,就向旁走了两步,欲饶过她而去。

英英问:“请问你就是人称柳耆卿的柳永先生吗?”

柳永听了一愣,心想我在这里连一个熟人都没有,怎么会有人知道我的名和字。他疑或地问:“姑娘你有何事?”

英英说:“你既然是奉旨填词,我请你做一首词如何?”

柳永说:“我就是靠卖词为生,有何不可。只是不知是你出题,还是我随意而作。”

英英说:“自然是我出题。”

“请讲。”

英英想了想说:“描写离情别绪吧。”

柳永略一思索,从口袋里掏出笔墨,也不管有没桌子,就将纸铺在地上,俯下身子挥笔写道: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碪、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英英一看就呆了,心想:都说柳永的词做得好,果真是名不虚传。看起来这个人是真的柳永了。直可惜如此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却落到这般田地。她心里好大的不忍。于是她对柳永说:“柳先生,因我身上并没带银两,你可愿意和我一同去取?”

柳永愣了一下,心想这个女子可有点怪怪的,特地请人做词,却又没钱,要跟她去取。看样子也不象个赖帐的,莫非她心里有什么名堂。又一想:今天还未开张,若不去取,恐怕今夜又得露宿街头了。我一个大男人,还怕她一个女子不成。

于是,柳永便说:“有何不可。”

柳永便跟着英英走大街过小巷,来到一个大门前。

进了门,里面是一个不大却收拾的很干净的院子,院子里种了些花草树木,假山怪石,看上去十分雅致。

柳永站在门口,等着英英拿银两出来。

英英说:“柳先生,银两自是少不了你的。既然来了,进屋坐坐何妨。”

柳永一路上身心十分劳累,早日疲惫不堪,一心只想早点拿到银两找个旅店住下,见这姑娘总是找些话题拖延时间,很不爽快,又不好催要,心想:坐坐就坐坐,你还能把我吃了不成。

走进房里,英英请柳永坐了,沏了一杯茶,又端了一盘点心放在柳永面前。

“柳先生,你先吃点点心,喝点茶,我去去就来。”说完带上门出去了。

柳永只当她是取银子去了,可等了一阵并没见来。

柳永不耐烦起来:“姑娘!姑娘!”喊了几声没人答应,走出房间看了看,整个院子一个人也没有。

柳永此时已是又渴又饿,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先端起那杯茶吟了一口,只觉一股清香沁人肺腑,已是好久没有喝到这样的茶了。又见那点心做得很精致,便吃了几块,更觉美味无比。

此时,柳永方细细打量起这间房子。只见屋子里沿墙摆了一大排书架,里面放满了书,临窗的书桌上也摆了几本书,放了好几块砚台,还有一大撂纸。柳永想:这姑娘不知是什么身份,怎么一个人住在这里,倒还挺喜欢读书写字的。

他走到书桌前拿起一本书一看,上写“柳七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