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苦二丫
25256400000002

第2章 老三结婚

老三从十岁辍学在家,虽然不是家里都顶梁柱,但也是母亲缺少不了都左膀右臂。老大老二初中毕业,又相继参军。老三到了18岁,看到村里里都宣传标语,先前看到大哥二哥胸带红花,到部队里当兵。老三心里按捺不住里,这次征兵老三的年龄够了,老三心里痒痒的,他对母亲提出,“我也想去当兵,像大哥二哥一样,想到外面去闯荡闯荡。”母亲本来让老三中途辍学,心里有些愧疚,这次部队里来人到村里来招兵,母亲在万般不舍中依了老三,老三佩戴带红花,被村里人敲锣打鼓的送去当兵,村里人无不惋惜的对老三母亲说,“你这次放老三走,家里缺一个好帮手的啊。”母亲用衣襟擦了一下眼角的泪水,“不能总让老三在家干农活啊,不能总耽搁他一辈子,在家干农活只在这个小天地里,到军队里锻炼锻炼才能长见识,学本事啊。”乡亲们为母亲都深明大义感动着,纷纷附和着,“是啊,是啊。当兵了总比干农活有出息啊。老三这么能干,在部队里肯定会混出个模样的,到时候老嫂子到时候你也能享享清福里。”母亲说,“出门在外总不比家里强啊,吃公家粮食,就得给公家卖命。他只要平平安安的就行了。”乡亲忙安慰道,“老三肯定会有出息的,我们都是看着他长大的,这孩子什么性子我们还不懂吗?老嫂子你也就不要担心了。”

老三到部队里,分到炊事班,当了一个炊事兵。一年探亲一次,转眼在部队里当里几年兵,又一次回家探亲,老三已经二十五六,到了男大当婚的年龄,本村张叔介绍自己的内侄女给老三,通过本村的张叔牵线搭桥,老三到张家来相亲,张家的当家见了老三,见老三一身军装,仪表堂堂,虽然个头不高,但是浑身透着一股精气神,心里已经十二分中意,张家当家也是军人出生,当年还参加乡里都游击队,带领乡亲打击日本鬼子。他很看好当兵出身的老三,在外当兵见多识广,比在家劳动强,有出息。儿女婚事只需要父母做主,只要父母同意,一切都顺理成章里。

张叔介绍的是张家排行老二的女儿,名叫晓玉,晓玉下面有三个弟弟,所以晓玉长大一些后,在家相继照看三个弟弟,不识字,。这次相亲晓玉得知舅舅给她提亲,她早羞得带着弟弟到别处玩去了。晓玉在家里的时候也是个特别害羞的女孩,见人未说话脸先红,言辞木讷,寡言少语。后来家人打发人专门找晓玉,晓玉才扭扭捏捏的走到家门,但是双脚就是不迈进门来。外面看热闹的人把晓玉推进屋,她才低着头壁在门口站着。只听父亲说,“这就是二丫头晓玉”,老三瞅了她一眼,没看仔细,也不敢多看,老三在部队里平日里见不到女人,所以他扫里晓玉一眼,心里也就满意了。而晓玉低头站了一会,终于鼓足勇气看着眼前的这个穿着军装的人,这一眼,她的心一下子已经被眼前的这个人掠走里,她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英气的男人,当兵的人果然跟身边见过的人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她说不上来,就是心砰砰的跳的厉害。

晓玉看了老三一眼,脸色都红了,退也不是,进更不是,刚好弟弟过来拉扯着晓玉,晓玉趁机领着弟弟到别处去了。而这次相亲,晓玉与老三的亲事就这样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确定下来,晓玉为此激动着,兴奋着,也害羞着,她的心里已经被老三填得满满当当的,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老三的形象就会浮现在眼前,虽然老三的模样当时没看真切,有些模糊,但是一身都绿已经植入她的心底。一身草绿的军装,一颗五角星形都红帽徽如同她火热的心一样闪耀着。

老三再次探亲回家,已是次年,也是老三与晓玉拿结婚证举行婚礼的日子。先是老三和晓玉两个人一起到乡里去拿结婚证,那个时候交通基本是靠步行的,两个人并没有利用一起出行的机会好好的聊聊天,晓玉见到了一年来日思夜想的人,今后就会和他一起生活了,心虽然很激动,但是嘴里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加之晓玉天生就是不善言辞的人,所以一路上晓玉跟着老三后面低头默默的走着。而老三呢,也不懂得该说什么,他都内心也很激动,眼前的这个女子就会和自己共度一生,她是如此都害羞腼腆,如一朵鲜花一样娇艳欲滴,不时地回头望望晓玉是否跟在后头,有没有跟丢,他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就这样两个人一前一后的走着,老三走在前面,晓玉低头走在后面,与老三保持四五米的距离,不远不近。到了乡里,老三与晓玉合影拍了一张结婚照,这是晓玉与老三的第一次合影,老三与晓玉一人坐在长凳的一端,摄影师不停说,“靠近点,靠近点,再靠近点。”晓玉挪一挪身体,脚底也挪移都一下,她不敢靠的太近,怕自己的心跳太快,被老三识破,像做里亏心事头低垂着。老三虽然是男人,但他也扭捏着,他揣度不透晓玉的心思,不敢一下子靠得太紧,只能一点一点的靠近,摄像师傅喊着,“两个人抬头向前看,对着镜头。”晓玉和老三抬头,挺起胸,只是两个人的脸上任何的表情,寻不来一丝的笑容。

结婚照拍好,证领回了。在回来的路上,两个人依然一前一后的走着,保持着四五米的距离,一路上依然没有一句话。路过一座桥时,走在前面的老三走在了小河的东边,而跟在后面的晓玉走到了小河的西边。晓玉看到老三在四处张望时,她内心有些甜蜜里。但她不敢向他挥手说,“我在这里呢?”两个人在河岸都两边一东一西的行走着,中间隔着一条河。老三先回家了,母亲问他,“晓玉怎么没跟着一起来?”老三说,“在后面跟着,等会还不过来啊。”

结婚证领回来,晓玉的娘家置办了简单的嫁妆用品,给晓玉定做了一个木箱子,一个梳妆台,一个被橱,家具都是漆成朱红色的,买了一个梳妆盒子,盒子上面有龙凤的漆画,盒子一打开,打开的一面是一玻璃镜子,盒子里面有一个可以拿下的隔层,隔层上面可以放着梳子之类的物件,也可以放一些针头线脑都小物件。晓玉做了两身新嫁衣,两条裤子。两件上衣的款式是一模一样的,带领子的对襟衣服,下面有两个方方正正的大口袋,两件衣服的质地也是一样的,都是竖条纹的,区别在颜色上,一件衣服是红色,一件衣服是绿色的。裤子两条是一模一样的,是丈青色的咔叽布料。

晓玉嫁过来的当天,周围的邻居都涌过来看热闹。晓玉进了简单布置的洞房里,红蜡烛在长条桌上忽闪忽闪的跳动着,如同晓玉的心在忐忑不安的紧张跳动一般。老二家的媳妇给晓玉倒了杯茶,双手端给了晓玉,晓玉害羞的低着头,伸出单手来接茶。从此,二嫂子对晓玉产生了意见,逢人便说,“老三家的媳妇不懂得规矩,不懂礼貌,我好心好意的倒杯茶给她,她竟然单手过来接,哪有这样待人的理。”只这一个下意识的简单动作,二嫂子对晓玉从此产生了过节。

说起这个二嫂,当年她与老二结婚还有一段故事,当初老二通过媒人介绍认识了二嫂子,当时媒人拿了一张黑白照片,从照片上看,人长得还过得去,老二没有什么意见。于是,媒人安排老二与她会面,第一次会面,女方挑晚上出来约会,第一次约会,二嫂子带着口罩,老二不明就里,以为这是人家女孩子第一次见面,害羞怕见人,遮挡一下,显得她的矜持。第二次约会的时候,女方没有带口罩,而是围着围巾,围巾把面部遮挡的很严实,只露出一对乌溜溜的眼睛出来,老二心里还纳罕,天又不是很冷,有这么夸张吗?心里这样想,嘴里自然不好说出来。约会了两次,媒人催问如何,如果中意的话,亲就定了。老二也想着也见了两次,也该给对方一个交代了吧,见了两面两人确定关系,女方的真面目除了照片上见过,见到本人却始终是雾里看花,捉摸不透。等到结婚的时候,老三才发现没有任何遮挡的“美娇娘”,原来是个面脸横肉,一面麻子的“丑女人”,老三当时后悔不跌,可是人已经迎娶过来,不能反悔,老二只得认命。这个二嫂子从长相上看就知道不是省油的灯,这不晓玉在新婚之时,就被这个二嫂子抓住了把柄。

晓玉是个农村人,没见过世面,哪里懂得茶水需要双手捧才能显得是对对方尊重的意思。自古以来妯娌相处难,晓玉进门第一天就被人指点了,以后的妯娌关系还怎么相处下去呢。后来证明妯娌之间无法相处,而且冷漠如冰。好在二嫂子在城里生活,与在乡下生活的晓玉基本没有交叉点,所以谁离谁日子都照常过。

老三完婚后,只呆了一个星期,又回到部队,与晓玉两人天各一方,晓玉不知道老三心里是怎么想的,不知道自己在老三心中的位置。但是晓玉知道自己既然成为老三的人,以后就要尽到一个媳妇兼儿媳的责任,伺候公婆,田间劳作,家里没有男人支撑,这一片天需要女人柔弱的肩膀去抗着,这个担子很重,晓玉心里有些茫然无措,但她是农村的女人,再苦再难她都会抗着走下去,她绝不会让在外当兵的男人担心忧虑。她虽然不善言辞,但是她对老三的心永远是冰清玉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