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2496200000082

第82章 日本发现的太平天国新史料(4)

红粉即火药。统兵大元帅李、甘,应是指李文茂、甘先。这份文书说明了"大埔坪军民郡"师帅与李文茂、甘先所部起义军的合作关系。但从文书格式、称谓、职衔和当时的实际情况看,这个正副师帅不会直接来自太平天国,大概是当地起义军遥奉太平天国领导或已由太平天国加委的。

自1854年6月起,广东天地会大起义,广州受到各路起义军的包围。起义者称为"洪兵",但他们号令不一,互无统属,致少成效。《军机文房司事萧秋湄上大元帅策》建议定名分、行军法、立乡正、征粮饷诸项,是研究当时"洪兵"起义情况的一种很珍贵的史料。该策说:

豪杰并起之秋,人心各有所属。树党纷争,当今之时,势所不免。我佛岭诸将,披荆斩棘,自应为各路豪杰主。惟恩泽未施,仁声未普,又何能总摄群英?且自大自尊,青史留传,贻讥后世。有志创垂者不可不慎。

策文作者建议以太平天国为法:

南京豪杰,所以先设天德王虚位为主。盖王位既立,而后各乡税亩钱粮,始无割据之患,军粮可以永赖,苛刻可以悉除。

说太平天国"设天德王虚位为主",是当时的传闻。他的具体建议是,虚设王位,在王位之下立五祖牌位。"盖五祖固为洪兵素所尊仰,而明王又为五祖之所当尊。"但实际征调兵马粮饷,仍由元帅用事。这样可以"名实两全而后名分可定"。在地方上,主张依靠社学,在各社学中选择几位公正廉明绅老充作乡正,使处理民事,筹办粮饷,"如是而内乱无虞,而进攻之策可讲矣。"

"洪兵"起义事权不一、粮饷支绌的情况,在一份《张光、邝槐禀复甘大元帅》的文书中也有反映。张光、邝槐系奉甘大元帅差遣到华平小榄催粮,给有大印,印文曰:"奉大营命,督催粮务,管理打单,不得乱发。"该禀复中说:"因庙头有营盘屯劄,各乡单口俱要往伊处问明方肯交出。目今所收单银,仅可作日中支费,是以未能有饷解回。""但刻下已蒙庙头营主通传各乡,咸知弟等是确奉大营之命。观此情景,日间尽可收单。如若收得多少,定必着人陆续解到。"但该禀复最后附笔说:"倘收华平之单或有留难处,回来请兵亦不定也。"可见情况之艰难。

"洪兵"起义围攻广州省城数月不下,至太平天国甲寅四年(1854)十月与清军在佛山激战。"安东将军统领水陆各路兵马管理粮饷招讨都元帅陈、镇东将军统领水陆各路兵马管理粮饷招讨副都元帅梁"于"太平甲寅年十月初十日"一份告示中(原件复印)宣布政策说:

兹者各营申命大帅会集战船,严饬陆路分途并进,直指省城。所有水陆村场,耕市不惊,秋毫无扰。……城内官员倘能开门待命,随才拔擢,一体恩宽。若绝意功名,亦不相强,愿留者赐宅城外,愿去者送出岭南。即如炮台兵丁及旗满人等,各事其主,倘能投戈迎附,有志者录用,无志者归农。其余居民,情关桑梓,一经听命,恩遇有加。凡尔官吏绅民,静验天时,默观事势,寥寥白匪,难敌洪门,早审从违,足称明哲,即置身事外,尚可图存,如或负嵎称兵抗拒,定行洗荡,无俾孑遗。

但这一战役"洪兵"失利。此后他们的起义渐趋低落。

关于福建的,主要是小刀会起义的一些告示。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不久,即1853年5月,福建小刀会黄位等即在海澄、漳州等地起义,占领了通商口岸厦门,历时半年,取得很大成功。他们的一些告示文件,英国当时驻厦门领事曾予翻译向港英当局报告。现在发现了这些告示原文,实为珍贵的文献史料。小刀会会众占领厦门后,纪律很严明。据英国领事馆报道,"这支叛军的行为始终非常规矩,而且极遵守纪律,对私人的房屋和财产秋毫无犯。"这次发现的一份"汉大明统兵大元帅洪"的安民告示,发布于天德癸丑年(1853)四月十日,即小刀会起义者占领厦门的前一天,它谴责清朝反动统治:"清朝至今二百余年,贪官污吏,酷害生民,是真气运将绝之候。"申明自己的宗旨和纪律:"今本帅奉仁义之师,救民伐暴。军旅到日,不许抢劫商民,****妇女。……尔商民俱各安守本业,毋容惊恐。"可见他们是做到了的。告示抄件的年月日间画有正方形印记,其中文字为"大汉天德义兴公司信记",并有手写英文"义兴之印"等字样(可能是抄录告示的人在摹写印文时所加的英文说明)。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称此告示下署"天德五十年癸丑四月初十日",想是根据错误的英译文而致误。

清朝军队不甘心失败,据英国领事馆在小刀会占领厦门后不几天所得到的消息,清朝官员正用各种方法在起义军中制造不满和混乱,并谣传他们正在调集军队准备反攻。一份发布于癸丑年四月二十日的"汉大明统兵大元帅黄"的赏格告示说,访得清朝文武官员"现时到厦招军买马",要求军民缉拿,赏格是"大人至游击赏银五百元","守备至把总赏银叁百元","外委并额外赏银一百元"。一份发布于癸丑年四月二十五日的"权大明统兵征厦大元帅黄"所发布的《约禁五条》规定:不许街衢隘门日夜关闭,以阻行路,以塞战道;不许行商铺户日夜放枪,以惊街众,以误军号;不许人民日间在山头结党积堆,大声疾呼,以乱军心,以虚市心;不许街众乱言清兵到厦交战,以摇民心,以启牒心;不许街众在衙内卖茶果饭食,以生觊觎,以便侦伺。凡此都证明了当时的紧张形势。五月十二日的对同安开放米禁告示称同安人民云集蚁附,为此恩准粮米出口,不许遏籴禁港。五月十三日的严禁赌博告示,主要查禁起义军士赌博,以免贻误时机或自相戕贼。

《厦门士商反对拐卖华工告白》是一份不同性质的史料。19世纪中叶,外国侵略者勾结国内头人拐骗华工出国,数量很大,华工被称为"猪仔",境遇极为悲惨。厦门是当时拐骗华工的地点之一。这份告白是厦门人民的血泪控诉:

慨自夷人通商厦岛以来,买人贩卖,罗虐无辜,勾引内地奸匪,拐骗良民……始则以微利媒引孤独穷民,继则以饵术拐带人家子弟。甚至奸计百出,操术弥工。或借以佣工取利,驱之陷阱。或导以析单便宜,坠诸术中。或诱以散步玩游,罩陷良善。

告白揭露了被拐卖者的悲惨处境:

人被拐到夷行甲板,公然指卖。一入其中,舌难通,酷甚囹圄,呼天泣地,任诉莫何。迨至载至番邦,日夜疲劳,不遑假寐,进退无门,毙而后已。而且音信不通,生死未卜,致父母家人肝肠碎裂!

告白写于咸丰二年(1852)十月。"署泉州厦防分府王"在十月十六日的告示中声称"厦地民番和睦",上述士商告白是奸匪借端滋事。但这位官员在十月十四日的另一份告示中承认有"客头林还"拐骗略卖之事,曾引起民愤罢市。

柯文南先生寄赠的这批史料,将由近代史研究所资料编辑室连同其他太平天国资料一起编成专集出版。这必将对我国太平天国研究的工作起到有益作用。

回顾我国太平天国研究的发展史,可看出,是否具有正确的历史观点和方法,是这种研究能否取得科学成就的关键因素。但同时发现和掌握史料的情况也起着重要作用。太平天国本身的文献资料,在革命失败时被清统治者毁灭殆尽。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除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的少量发现外,才由一些学者陆续从海外传回太平天国的部分文献史料。在太平天国时期,有不少外国传教士、外交官、军官,包括侵略者和同情者,到过太平天国地区,带走很多太平天国的印书、文书。刘复、程演生、萧一山、王重民、向达等人从海外博物馆、图书馆中把这些长期沉睡的珍贵史料传回一部分,使当时太平天国的研究耳目为之一新,这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这些学者的工作是在旧中国的时代进行的,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所传回的仅仅是太平天国史料的一部分。我们确知还有不少重要史料迄未传回。柯文南先生为我们丰富了太平天国的史料库,但他寄赠的这些史料仅仅是他查阅英国伦敦公共档案局一部分中文档案时的发现,未查阅的还很多。他最近还报道说,他所执教的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保管的基督教卫理会档案中,就有两本太平天国的官书,即《天情道理书》和《钦定军次实录》,其中《天情道理书》末页有朱戳"戊午遵改"四字,与四十多年前从不列颠图书馆传回中国的"己未遵改"本不同。这些事例也说明,海外蕴存着丰富的太平天国史料。在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以后,在我国奔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时期里,我们对太平天国的研究和史料的发掘需要有相应的新成就。我们应该努力。

198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