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2476400000098

第98章 火类(四)

惊骇,骇,惊愕也[惊愕:惊讶。],君火义同[君火义同:惊骇与惊病机相同;惊,为少阴君火的气化;惊骇为少阳相火的气化,所以说惊骇与少阴君火义同。]。

惊骇,骇,是惊讶不定的病证。与少阴君火气化惊的病机相同。

胕肿[胕肿:肌肉痈肿。],热胜肉而阳气郁滞故也。胕肿,是热邪伤肉,而使阳气郁滞不畅所形成的。

疼,酸疼也,由火实制金不能平木,则木旺而为兼化[兼化:两种以上的气化相合,此处指木、火二气合化。],故言酸疼也。

疼,就是酸疼,是由于火邪旺盛而制约了金气,以致金不能平木,于是木气过旺,从而出现木、火兼化,所以说酸疼。

气逆衝上,火气炎上故也。气逆冲上,是因为火性升腾向上的缘故。

禁慄如丧神守。慄,战慄也;禁,冷也,又义见君火化中,禁,俗作噤[噤:指牙关紧急,口噤不开的病证。]。如丧神守者,神能禦形,而反禁慄,则如丧失保守形体之神也。

禁栗如丧神守,栗,战栗发抖;禁,是寒冷的样子。其含义参见前面君火气化的病证中。禁,通俗写作“噤”。所谓如丧神守,因为精神能驾驭形体,现在反而出现战抖怕冷的样子,就像神丧失了驾驭形体的作用一样。

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於声也。鼻为肺窍[鼻为肺窍:鼻为肺的外窍,即肺与鼻相应。],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幹於阳明[阳明:指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中起于缺盆的一分支,上颈,经面部入下齿龈中,还出回绕至上唇,左右交叉,在鼻翼两侧与足阳明胃经联接。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上行至鼻根,折回沿鼻外侧进入上齿龈内。],发於鼻而痒则嚏也。或故以物扰之痒而嚏者,扰痒属火故也。或视日而嚏者,由目为五脏神华[目为五脏神华:五脏藏精,精舍神;五脏神,即指五脏精气,五脏精气均能上昇到目;华,精华;目为五脏精气精华集中表现之处。],太阳真火晃耀於目[晃耀:闪耀。],则心神躁乱而发热於上,则鼻中痒而嚏也。伤寒病再经衰而或嚏者[再经:伤寒病六经传遍不解,即为再经。],由火热已退,而虚热为痒,痒发鼻则嚏也。或风热上攻,头鼻壅滞,脈浮而无他证者,内药鼻中[内:音义同“纳”。],得嚏则壅滞开通而癒也。或有痛处,因嚏而痛甚不可忍者[甚:原作“其”,据伤寒三书本改,作“甚”义长。],因嚏之气攻衝结痛,而不得通利故也。

喷嚏,是由于鼻中发痒,气向外喷而发出的响声。鼻为肺的外窍,痒属火热气化,心火邪热,侵犯手足阳明经,反应于鼻孔而发痒,于是便出现喷嚏。也有故意用物体搔挠鼻孔发痒而喷嚏的,是由于搔痒作用属火的缘故。也有仰视日光而喷嚏的,因为眼睛为五脏精气精华所聚集之处,太阳的真火在眼中闪耀,致使心神烦躁而热发于人体上部,于是鼻中发痒而出现喷嚏。也有伤寒病六经传遍正气衰弱而喷嚏的,是因为火热已退,虚热搔挠作痒,痒发生于鼻中便打喷嚏。也有风热邪气上攻,气机壅滞头鼻,脉浮而无其他证状,采用纳药鼻中取嚏的治疗方法,使壅滞通达而病愈。也有身体某处疼痛,因喷嚏疼痛加重而难以忍受,是由喷嚏时气机冲击,不能使郁结疼痛通畅的缘故。

呕,疮疡,君火化同。呕吐,疮疡,与前述君火气化的病机相同。

喉痹,痹不仁也,俗作闭,犹闭塞也,火主肿胀,故热客上焦,而咽嗌肿胀也[咽嗌:嗌,yì,音“益”;咽嗌;即咽喉。]。喉痹,是麻痹不仁,通常作“闭”字,如同闭塞不通的意思。火热邪气伤人常出现肿胀,所以热邪侵袭上焦时,表现为咽喉肿胀。

耳鸣有声,非妄闻也。耳为肾窍[耳为肾窍:耳为肾的外窍,即肾与耳相应。],交会於手太阳、少阳,足厥阴、少阴、少阳之经[交会于手太阳、少阳,足厥阴、少阴、少阳: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都与耳有直接联繫。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耳也有间接关繫。]。若水虚火实,而热气上甚,客其经络,衝於耳中,则鼓其听户[听户:此指耳窍。],随其脈气微甚而作诸音声也。《经》言[经:指《素问》。]:阳气上甚而跃[跃:向上,此有上衝之意。],故耳鸣也。

耳鸣,是耳中有响声,而不是人的幻觉。耳为肾的外窍,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以及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均与耳有直接或间接联系。假若水虚火实,水不制火,热邪充实上部,停留于上述经络,进而冲击耳中,鼓荡耳窍,随脉气强弱而发生大、小不同响声。《内经》说:阳气甚于上而上冲,所以出现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