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2476400000097

第97章 火类(三)

又经曰[又经曰:指《素问》又说。]:热中消中[热中消中:热中,即内热,消中,即中消,均为内热病,表现为口渴,尿濒、消瘦、大便坚硬等。],皆富贵人也,今禁膏粱是不合其心[膏粱:膏,即肥甘厚味;粱,即精细的粮食。],禁芳草石药[芳草石药:芳草,指气味芬芳的草药;石药,指矿物类的药物,如钟乳石等。],是病不癒,愿闻其说。岐伯曰: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急疾坚劲:急疾,急迫、迅速;坚劲,坚强有力。],故非缓心和人,不可服此二者。夫热气慄悍[慄悍:轻疾勇猛。],药气亦然,二者相遇,恐内伤脾。注曰[注曰:注,指《素问·腹中论》王冰注。下述所引王冰注文,只是概其大意,非王冰原文。]:膏谓油腻肥脂也;粱,粮米也,芳草,谓芳美之味也。芳,香美也;悍,利也;坚,固也;劲,硬也;慄,疾也。盖服膏粱芳草石药,则热气坚劲疾利,而为热中消中,发为癫狂之疾,夫岂癫为重阴者欤!

又如《内经》说:热中、中消病,都是富贵人常见的病,现在禁止他们食用肥甘厚味和精细粮食,是不符合其心愿的,禁用芳草石药,又不能治愈其病,希望听您说说其中道理。岐伯回答说:芳草气味芬香可口,石药性质勇猛强悍,这两类药物的性质均迅速急迫,坚强有力,所以如果不是性情平和的人,不能服这两类药。热性本身轻疾勇猛,药气也是这样,这两者相遇,恐怕会内伤脾气。王冰在注解《素问·腹中论》说:膏,是含油质丰富的脂肪类食物;粱,指精细的粮食;芳草,是芳香美味之品;芳,是香美的意思;悍,是猛利意思;坚,是坚强的意思;劲,是强劲有力的意思;慄,是轻疾的意思。大凡服用膏粱、芳草及石类药物,那么热气旺盛有力,迅疾滑利,于是形成热中消中病证,从而发为癫和狂病,这怎么能说癫是重阴而形成的呢!

骂詈,言为心之声也,骂詈,言之恶也。夫水数一,道近而善;火数二,道远而恶[水数一,道近而善;火数二,道远而恶:天地间大数凡十,前五个为生数,後五个为成数。世间万物的生成是先有水,而後有火。水为阴,火为阳,阴阳相互作用而产生万物。道,此指养生之道;近,靠近;善,本指吉祥、美好,此指有利;远,疏远,违背;恶,害,有害。道近而善,接近养生之道,就有利于人体;道远而恶,违背养生之道,就有害于人体。]。水者内清明而外不彰,器之方员,物之气味,五臭五色[五臭五色:五臭,即臊、焦、香、腥、腐;五色,指青、赤、黄、白、黑。],从而不违,靜顺信平,润下而善利万物[润下:指水向下流动以润养万物。],涤洗浊秽以为清靜[为:原脱,据伤寒三书本补。],故上善若水。水火相反,则下愚如火也。火者外明耀而内烦浊[烦浊:烦,混乱;浊,不清。烦浊,混乱不清。],燔炳万物[燔炳:点燃、焚烧。],为赤为热,为苦为焦,以从其己,躁乱参差,炎上而烈,害万物熏燎鲜明以为昏昧。

骂詈,语言是表达心声的,骂詈,是最恶劣的语言。水的生数为一,其特性接近养生之道,因而有利于人体。火的生数为二,其特性违背养生之道,因而有害于人体。水的特点是内部透明而外部不明显,无论容器是方是圆,物质是何种气味,以及五臭五色,它都能顺从而不违逆。它清静柔顺,伸展平定,滋润物体根本从而有利于万物,又能洗涤秽浊,使其变为洁净。所以擅长于养生的人,其德性像水一样。水与火性质相反,因而不善于养生的愚笨人,其德性像火一样。火的特点是外部明亮光耀而内部混乱不清。它焚烧万物,发红、发热,以致变成焦苦。使物体顺从他自己的特性,躁动乱窜、高低不齐,炎上而暴烈,伤害万物,熏灼燎烤,使鲜明物体,变成污浊昏暗的东西。

水生於金,而复润母燥;火生於木,而反害母形。故《易》曰:“润万物者,莫润乎水[润万物者,莫润乎水:语出《周易·说卦》,意为能够滋润万物的,没有比水的滋润效果更好的。]。又言,离火为戈兵[离火为戈兵:离,离卦,离卦代表火,所以称离火。戈兵,义同,均指古代兵器。],故火上有水制之,则为既济[既济:六十四卦之一,上为属水的坎卦,下为属火的离卦,水能润下,火能炎上,水火相交,所以称为既济;既济,指万事皆济。]。水在火下,不能制火,为未济也[未济:六十四卦之一,与既济恰好相反。],是知水善火恶。而今病阳盛阴虚,则水弱火强,制金不能平木,而善去恶发,骂詈不避亲疏,喜笑恚怒而狂[恚怒:恚,huì,音“晦”,怒。恚怒,即怒。],本火热之所生也,平人怒骂亦同。或本心喜而无怒,以为戏弄之骂,亦心火之用也。故怒骂者,亦兼心喜骂於人也。怒而恶发可嗔者[嗔:生气。],内心喜欲怒於人也。

金能生水,而水又反转来滋润金燥;木能生火,而火反转来伤害木体。所以《易经》上说:能润养万物的,没有比水的滋润效果更好的了。又说,离火如同能伤害人体的兵器一样,所以离火之上又加一坎水予以制约,于是形成了“既济”一卦。如果坎水在离火的下面,就不能制约火,于是形成了“未济”一卦。由此可知水善火恶。如今出现阳盛阴虚的病证,那么水衰火盛,火制约了金,以致金不能制约木,于是善的一面消失,恶的一面暴发出来了。不回避亲疏地漫骂人,喜笑恼怒发狂,本是火热邪气所引起的,正常人的怒骂也是这个道理。也有本来心里高兴并无恼怒,只是一般的喜笑嘲骂,这也是心火的作用。因而怒骂也兼有心火的作用。大怒恶气暴发而发怒,是由于内心有对人发怒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