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2476400000086

第86章 热类(七)

或但伤饮食而怫热郁结,亦如酒病转成水肿者不为少矣。终不知怫热内作,则脈必沉数而实,法当辛苦寒药治之,结散热退,气和而已。或热甚郁结不能开通者[热:原作“势”,指意欠明,据伤寒三书本改。],法当辛苦寒药下之,热退结散,而无郁结也。所谓结者,怫郁而气液不能宣通也,非谓大便之结硬耳。

有些只是由于伤食而使热气郁结,也像酒病转变成水肿一样,为数不少。归根到底是不知道热气内郁,脉象必然沉数有力,按理应当用性味辛苦的寒药治疗,使郁结散,而热邪退,气机调和而病告愈。也有热势过甚而郁结不能开通的,按理应当用性味辛苦的寒药通下,使热邪退,郁结散,因而不会再产生郁结。这里所说的郁结,是指的热气郁结,致使阳气津液不能宣散通达,并不是说的大便硬结不通。

或云水肿者,由脾土衰虚,而不能制其肾水[脾土衰虚,而不能制其肾水:脾在五行属土,肾在五行属水,土能剋水。],则水气妄行,而脾主四肢[脾主四肢:主,掌管;脾主四肢,脾主运化水穀精微,充养四肢。],故水气游走,四肢身面俱肿者,似是而实非也。夫治水肿腹胀,以辛苦寒药为君,而大利其大小便也。《经》曰[《经》:指《素问》。]:中满者,泻之於内[泻:原作“治”,据《素问》改,作“泻”,义长。],然则岂为脾土之虚也,此说正与《素问》相反。《经》曰[《经》:指《素问》,引文与原文小有出入。]: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又云:太阴所主胕肿[太阴所主胕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阴所至为重、胕肿”。太阴,指太阴脾;胕肿,即水肿。]。又云[又云:指《素问》又说。]: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皆所谓太阴脾土湿气之实甚也。又《经》曰[《经》:指《素问》。]:诸腹胀大皆属於热。又云[又云:指《素问》又说。]:诸病胕肿[病:原脱,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补。],疼酸惊骇,皆属于火。又曰:热胜则胕肿。皆所谓心火实热,而安得言脾虚不能制肾水之实甚乎?故诸水肿者,湿热之相兼也。如六月湿热太甚,而庶物隆盛[庶物:即指万物。],水肿之象明可见矣。故古人制以辛苦寒药治之,盖以辛散结而苦燥湿,以寒除热,而随其利,湿去结散,热退气和而已。

有人说水肿病是由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于是水湿泛滥。因为脾主四肢,所以水气游溢,四肢身面均皆浮肿。这种说法似乎有道理,其实并非如此。治疗水肿腹胀,应当用辛苦性寒的药物为君药,以通利大小便。《内经》说,腹中胀满的里实证,用泻下的方法治疗,既然这样怎么是脾土之虚呢。这种说法正好与《素问》的说法相反。《内经》说,由湿邪所引起的水肿、脘腹胀满,多属于脾土的病变。又说,足太阴脾土所致的病是浮肿。又说:水湿过胜就形成水泄,甚至小便闭塞不通、浮肿,这些都是说的太阴脾土过甚的病变。《内经》又说,腹部胀大的病变,多数属于热邪为患。又说,浮肿、酸痛、惊惧不宁,多属于火。又说,热气过胜便形成肿。这些都是说的心火过甚的病变,怎么能说是脾土虚弱不能制约肾水的实甚呢?所以,水肿病是湿邪热邪相兼所致。正如同六月,自然界湿热过甚,万物生长茂盛一样,水肿病的征象也就明显可见了。所以古人制定用性味辛苦而寒的组方治疗。大概是用辛味消散结滞,用苦味燥化湿气,用寒性清除热邪。总之,用药以有利于病情为准则,随着湿邪的清除,结滞的消散,热邪的退去,气机调和而病告愈。

按:完素广引《内经》之文,力辟水肿为“脾虚”之说,倡导水肿乃湿热相兼而然。湿热相间固然可以形成水肿,但绝对不是形成水肿的唯一原因,为医者临证时,应当依据脉证,细加辨认。

所以妄谓脾虚不能制其肾水者,但谓数下致之,又多水液故也。岂知巴豆热毒,耗损肾水阴气[肾水阴气:肾主水而藏精,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则心火及脾土自甚[心火及脾土自甚:水能剋火,水衰则火旺,火旺则生土,所以心火脾土自甚。],湿热相搏,则怫郁痞隔,小便不利而水肿也。更宜下之者,以其辛苦寒药,能除湿热怫郁痞隔故也。亦由伤寒下之太早,而热入以成结胸者,更宜陷胸汤、丸寒药下之。又如伤寒误用巴豆热毒下之,而热势转甚,更宜调胃承气汤寒药下之者也。若夫世传银粉之药[银粉:“水银粉”的省称,即轻粉。性味辛寒,燥烈有毒;外用杀虫攻毒,内服逐水通便。],以治水肿而癒者,以其善开怫郁痞隔故也,慎不可过度而加害尔。况银粉亦能伤牙齿者。谓毒气感于肠胃,而精神气血水穀不能胜其毒[不:原脱,据伤寒三书,伤寒六书本补。],故毒气循经上行,而至齿龈嫩薄之分[齿龈嫩薄之分:指牙龈上娇嫩的部分。],则为害也。上下齿缝者,手足阳明胃之经也[上下齿缝者,手足阳明胃之经: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胃之经”,包括胃经和大肠经。],凡用此药,先当固济尔。或云****遍身而又恶寒,止是寒者,非也。《经》言少阴所主为惊惑[《经》言少阴所主为惊惑:《经》,指《素问》;少阴,指手少阴心經;惊惑,惊,惊懼不宁;惑,精神迷乱。],恶寒战慄,悲笑谵妄[谵妄:意识模糊,胡言乱语。],谓少阴君火热气之至也[少阴君火:少阴属心,心为君主之官,所以称心火为君火。]。详见下文恶寒战慄论中。

致所以随意说水肿病,是脾虚不能制约肾水的缘故,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这种水肿病是屡经攻下,伤损脾气所致,而且病人又表现为水液过多。他们哪里知道巴豆性热有毒,屡用损伤肾中阴气,以致水不制火,于是心火脾土旺盛,湿热邪气相互搏结,形成郁滞痞隔小便阻塞不通,从而形成水肿。这时更宜用辛苦寒性的药物通下,因为辛苦寒性的药物,具有除去湿热郁结阻塞的缘故。也有由于伤寒在表时过早的运用下法,表热乘势入里而成结胸病的,更宜用陷胸汤、陷胸丸等寒凉药攻下。又如伤寒病错误地用巴豆等热性毒药攻下,因而热势转重,更宜用调胃承气汤等寒凉药物攻下。社会上流传用水银粉一类药能治愈水肿的,是因为这类药物长于开通郁结痞塞的缘故。但当谨慎,不能过量服用而增加损害。况且水银粉还能伤害牙齿,服后肠胃感受了水银粉的毒气,而且人的精神、气血以及水谷精气,不能抗御水银粉的毒气。所以毒气沿着足、手阳明经上行,到达上下牙龈的娇嫩部分,于是造成损害,因为上下牙齿是足手阳明经所循行的部位。凡是运用这类药,应当首先补益固护正气。有人说遍身****浮肿而兼恶寒,只能是寒证,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内经》说,少阴之气的病变为惊惑,恶寒战栗,悲笑谵妄等,这是指少阴君火热气所引起的病证,详细内容见下文恶寒战慄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