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2476400000103

第103章 火类(九)

所谓聋者,由水衰火实,热郁於上,而使听户玄府壅塞[听户玄府:听户,耳朵;玄府,汗孔。],神气不得通泄也,其所验者,《仙经》言,双手闭耳如鼓音,是谓鸣天鼓也[鸣天鼓:道家的一种修养方法,其法以两手掌掩两耳,用中、食指敲击脑後作声,称为鸣天鼓。]。由脈气流行,而闭之于耳,气不得泄,衝鼓耳中,故闻之也。或有壅滞,则天鼓微闻。天鼓无闻,则听户玄府闭绝,而耳聋无所闻也。故一法含浸鍼砂酒,以磁石附耳[含浸鍼砂酒,以磁石附耳:鍼砂,磨制鍼时落下的铁粉;含浸鍼砂酒,以磁石附耳,为古时治疗耳闭的一种方法。以酒浸鍼砂一日,去砂含酒一口,以绵裹磁石塞于耳中。],欲导其气令通泄也。

所说的耳聋病,是由于水衰火盛,火热郁滞于人体上部,而使耳朵汗孔壅滞闭塞,神气不能通泄所致。这可以用《仙经》中记载的方法验证。用双手掌掩闭两耳,以中食指敲击后脑,耳中发出如鼓的响声,这种方法称为鸣天鼓。因为经脉之气本来是流行的,这时气阻闭耳中,不能通泄,于是冲击耳中,所以听到如鼓的响声。也有因气机壅滞,便只能听到微弱的声音。如果鸣天鼓时完全听不到声音,便表明听户,玄府完全闭阻不通,因而耳聋便什么也听不清了。古代有一种方法,即口含浸针砂酒,并以绵裹磁石塞于耳中,目的在于引导经脉之气使之通泄。

或问曰:聋既为热,或服乾蝎[乾蝎:即蝎,收取烤乾备用,故名乾蝎,气味辛甘,入肝经可治耳聋。]、生薑、附子、醇酒之类辛热之物,而或癒者何也?答曰:欲以开发玄府,而令耳中郁滞通泄也,故“养生方”言[养生方:即宋初虞世所著的《养生必用方》。],药中其效,则如闻百攒乐音[百攒乐音:百,泛指多数;攒,聚集;百攒乐音,象各种乐器合凑所发出的声音。],由阳气开衝耳中也[开:原作“闻”,形近而误,据伤寒三书本改。]。凡治聋者,适其所宜,若热证已退而聋不已者,当以辛热发之,三两服不癒者,则不可久服,恐热极而成他病耳。若聋有热证相兼者,宜以退风散热涼药调之,热退结散而癒。然聋甚闭绝,亦为难矣。慎不可攻之过极,反伤正气。若非其病,不可服其药,饮食同法。当所宜者,过度则反伤正气,病已则止药,欲求不病无损而已矣。

有人问道,耳聋既然是热证,有服干蝎、生姜、附子、醇酒一类辛热药物治愈的,是什么道理呢?回答说:想用这些辛热药物开通汗孔,使耳中郁滞得以开通。所以《养生方》说:耳聋服药奏效,耳中就像听到多种乐器合奏一样,是阳气开通,冲击于耳所致。凡是治疗耳聋,应当适宜病情需要,假若热证已退而耳聋不愈的,应当用辛热药发散,服两三次仍然不愈,便不能久服,恐怕热到顶点而转变成其他疾病。若耳聋而又兼有热证,应当用祛风散热的凉药加以调和,使热退结散而病愈。但若耳聋闭塞过重,治疗就相当困难了。谨慎防止攻伐过猛,反而损伤正气。假若不是这种病,就不能服这种药,饮食调养也如此。对证的药服用过度,反而损伤正气,因而病愈便当停药,是希望既不产生新病,又不损伤正气。

故《经》云[经云:本节文字均引自《素问》,但与原文略有出入。]: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小毒治病,十去其七;常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果菜,食养尽之,勿令过度,反伤其正,不尽行复如法。故曰:必先岁气[岁气:指每年的气候变化规律。],无伐天和,无实实,无虚虚[无实实、无虚虚:无,通“勿”,即不,不要;实实,《素问·五常政大论》作“盛盛”,义与此同,即用补法治疗实证;“虚虚”,即用泻法治疗虚证。],而遗天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帝曰:其久病者,有气从而不康,病去而瘠,奈何?岐伯曰:昭乎哉圣人之问也,化不可代[化不可代:即大自然创造化育的规律是人力不可代替的。],时不可违,夫经络以通,气血以复,复其不足,与众齐同[与众齐同:身体恢复健康,与众人一样。]。养之和之,靜以待之,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乃长,命曰圣王。故大要曰:无代化[无代化:无,通“勿”;代,原作“伐”,形近而误,据《素问·五常政大论》及伤寒三书本改。无代化,与前“化不可代”同义。],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此之谓也。

所以《内经》说:用大毒的药治病,十分病去掉六分;用小毒的药治病,十分病去掉七分;用一般毒性药治病,十分病去掉八分;用无毒药治病,十分病去掉九分,均应当停止用药。剩余的病邪,运用谷肉果菜饮食调养。用药不要过度,以免伤损正气。病邪不除,再按上述方法治疗。因而临证首先考虑当年气候变化,不要伤害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不要用补法治疗实证,也不要用泻法治疗虚证,从而给人身遗留祸害。既不要招致邪气伤人,也不要损伤正气,而断绝人的长寿。黄帝说:有久病的人,正气运行已经调顺,病虽痊愈,但身体仍然羸瘦,这是为什么呢?岐伯回答说:真是圣人的提问,问得多清楚啊!自然造化是人力所不能代替的,时序的变化也是不可违背的,病人经络已经通畅,气血运行已经恢复正常,不足的得到补益,与平常人一样。这时应当安心调摄静养,静心等待,谨慎地保守正气,不要出现偏倾,身体就会完全恢复健康,生气才能长起来,这就叫做圣王。所以《大要》上说:不要以人力代替自然造化,不要违背时序变化,必须安心静养调摄,以待正气恢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