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从阴阳五行来说道德经
24748400000003

第3章 道 的 起 源 与 发 展

春秋时期有个叫老子的人,姓李名耳,字聃。他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打算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要来函谷关很是欢喜。但是又知道老子要出关云游,又感到可惜。因为他早就听闻老子是位大圣人,有很高深的学问。但老子去意已决。自己肯定是阻拦不了。而是对老子说:“先生如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好让学生跟后人能聆听你的教诲。老子本不想写,但尹喜再三相劝,没办法盛情难却,而是老子就在函谷关呆了几日。走之前留给尹喜一部五千多字的著作。也就是后世知道的《道德经》。写完后老子便骑着青牛离开了,自此再无他的讯息。

这不写还好,一写不得了。自从老子的《道德经》问世以后,对先贤们的思想做了一次革命性的大融合。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思想流派,后事成为道学。老子成为到家学派的鼻祖。《道德经》

现在通行版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为德篇。在书中老子提出了一个朴素的辩证的哲学思想。在修身方面主张虚心实腹,清净笃定。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指教、顺其自然。

道家学派经老子开创以后。历经后世先贤的不断的继承与发展。到了秦末汉初时期迎来最鼎盛的时期。汉初的文景之治就是统治者崇尚道家黄老之术的治国典范。但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了主流。道学慢慢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后来道学慢慢跟长生炼丹之术联系到了一起,成为了一门求仙问道的学问,完成背离了老子的思想。时至今日,虽然还有不少人很推崇《道德经》,但并不普遍。特别是当下的年轻人。可能他们知道《道德经》这本书,但也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讲的是些什么内容。虽然这部蕴含着伟大智慧的书籍慢慢被大家淡忘,但他的思想却影响中国人几千年,应经植入我们的骨髓之中了。我们生活中一些用词、为人处世的方法无不受到《道德经》的影响。可以这么说我们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是道。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道德经》是不是老子一个人想出来的呢,我想应该不是,一个人的智慧肯定是有限的,他肯定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为纵观《道德经》全文,老子的哲学思想跟人类更早的太极阴阳学说完全契合,而且老子在《道德经》中直接说了一阴一阳即为道。所以我们想更深入了解《道德经》中的道,必须的从太极阴阳五行学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