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文臣武将
2466200000033

第33章 坐观江汉中庸自保(2)

刘表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大量招兵买马。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张济从关中引兵入荆州界,攻打穰城时,被乱箭射死。当时荆州的官员皆来向刘表祝贺。刘表当时没有半点高兴之意,反而表现出十分伤心的样子说:“张济因穷途潦倒而来,我作为主人,未尽到礼节,竟导致双方兵刃相见,这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接受哀悼而不接受祝贺。”而后来刘表派人收编张济的部下,张济的部下听到传出来的话,都感激涕零,纷纷跑来投奔刘表。张济的侄儿、建忠将军张绣接管部队,驻守宛城。在贾诩的劝说下,张绣依附于刘表。

长沙郡太守张羡,性格倔强,刘表很不喜欢他。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张羡率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之众抗拒刘表,刘表派军围住,连年不能攻克。而张羡的依附者曹操正在官渡与袁绍对峙,难以分出兵来救张羡。张羡病死后,他的儿子张怿被众人拥立,接替他的职务。刘表随即攻打张怿,全部平定。从此,刘表拥有土地数千里,军队十余万,便不再向朝廷进贡。他在郊外祭祀天地,住处和衣服器具,都仿照皇帝的式样。

刘表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广泛延揽了各路人才,但没有很好地使用这些力量。他的中庸自保之道无法使他成为一方霸主。

平原人祢衡自幼才华横溢,能言善辩,是个难得的人才。但年轻气盛、刚直而又骄傲,惹怒了曹操,被曹操送给刘表,刘表很赏识祢衡,对他礼节周到,每日都前去嘘寒问暖。祢衡很赞赏刘表的所作所为,但却爱讥讽刘表的左右亲信。于是,刘表的亲信趁势在刘表面前诬陷祢衡,对刘表说:“将军,祢衡这人表面称颂您仁义爱人,可以与周代的文王相媲美,但背后却私下议论将军临事不能决断,最终将无所作为,必定失败。”其实指出刘表缺点的这些话,不是出自祢衡之口。刘表听到后大为恼怒,为了表现他的仁厚之心,他没有亲自处置祢衡。他知道江夏郡太守黄祖性情暴躁,决定借他人之手来处罚祢衡,就把祢衡送到江夏,最后祢衡死于黄祖之手。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刘表拥有很多次机会,但他都没有把握住,使得他手下的谋士们大为痛心。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袁绍率精兵七十万,良马万匹,陈兵官渡,且早早占据了有利地势。而当时曹操只有兵力七万,粮草也不是很多。但由于作战方针正确,将袁绍打得落花流水。于是袁绍派使者向刘表求助,刘表答应了他的请求,却按兵不动,坐观察事态的变化,也不助曹操一臂之力。刘表的谋士们都在此时劝刘表早下决心,占据有利形势。从事中郎韩嵩和刘先都曾劝刘表说:“天下豪强纷争,现在两强相持而立,天下的重大责任在将军身上。如果将军您想要有所作为,现在有可乘之机,可乘他们斗得两败俱伤时起兵,如果不的话,最好选择一方。将军拥兵十万,怎能坐观虎斗,袁绍求援你不去,而又不愿归附贤能之人,将军势必将得罪双方。那时双方的怨恨必定集中在您身上,您恐怕难以中立。曹操善于用兵,而且手下有一批贤能之士,一定能打败袁绍,然后移师打江汉,到时候将军可能难以抵御。臣以为,将军如能带荆州军士附于曹操,曹操一定会厚待将军。望将军深思。”蒯越也劝刘表,刘表迟疑不决,于是派韩嵩到曹操那去观察虚实。韩嵩说:“圣人可以通达权变,次者只能严守节操。我是个守节的人,君臣名分一定,就以死守之。如今我作为将军的部下,只服从您的命令,赴汤蹈火,虽死不辞。据我看,曹操定会一统天下。如果将军能上尊天子,下归曹操,就可以派我出使许都。如果将军犹豫不决,我到京城,万一天子授予我一个官职,又无法辞让,那么我就成为天子之臣,对于将军而言就只是旧部了。既是天子的臣子,便遵奉天子的命令,一臣不能尊二主,在道义上就不能再为将军效命。请您三思而后行,不要辜负了我的一腔忠诚!”刘表以为韩嵩害怕出使,很不高兴,就强迫他去。韩嵩到达许都,果不出他所料,献帝下诏任命韩嵩为侍中、零陵郡太守。韩嵩从许昌回来,盛赞朝廷与曹操的恩德,劝刘表将儿子送入侍,跟从曹操。韩嵩回来盛赞曹操已经使刘表火冒三丈,只是压着火没有发作。听到要自己将儿子送去做人质,脸色立即变了,认为韩嵩怀有二心。马上召集全体僚属,排列武士,手持代表天子权力的符节,准备处置韩嵩。刘表大骂韩嵩:“韩嵩,你竟敢怀有二心!你不过是个臣子,没有权力指使我!”周围的人心惊胆颤,都为他担心,劝他向刘表谢罪。韩嵩不动声色,没有丝毫畏惧,从容地说:“是将军辜负了我,我并没有辜负将军!”把自己的话在大家面前重复了一遍。刘表怒气未消,决定处死韩嵩。刘表的妻子蔡氏深知韩嵩贤能有才,向刘表进言:“韩嵩是楚国的望族之后,所言皆为直话、真心话,杀他是没有道理的。”刘表仍然满肚子火气,严刑拷问韩嵩的随行人员,有的被拷打致死,知道韩嵩没有背叛自己的意思,只是想劝自己早作决断而已。就未杀韩嵩,派人把他囚禁起来。

时间飞逝,当又一次有利时机到来时,刘表因没听劝告,再次与之失之交臂。刘备在建安元年(公元201年)在汝南被曹操打败,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听到刘备来的消息,亲自到郊外来迎接,并且设宴以酒款待他。他给刘备增加一些地方,让刘备驻扎部队。正像很多人所说的,刘表自知才干不能驾驭住刘备,弃之可惜,为他人所用,重用则害怕控制不住,轻用则不会留住他,于是收而不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出兵北伐乌桓,许都兵力很少,刘备向刘表进言劝他发兵袭击许都,刘表以三思为由迟迟不作决定,等到听到曹操得胜班师的消息,刘表后悔不已,对刘备说:“哎,当初没有听你的话,结果失掉了这个大好机会。”刘备安慰他说:“现在天下分裂,战争不断,机会不断有,就看你能否抓住。只要不放过以后的机会,则这次不足以为憾。”

但最终留给刘表的还是遗憾居多。招览了贤才不重用,有了机会不把握。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征讨刘表,还没有到达襄阳,刘表便病死。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曹操,将父亲辛苦打下的一片江山拱手相让。这个结果果然不出刘表手下的部属所料。

【作者点评】

刘表为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豪强,曾占有湖南、湖北,对于军阀混战,一直持观望态度。毛泽东对刘表的评价较散,针对刘表几件事分别作出评点,评点简洁而又能反映刘表的性格特征。

“杀降不祥,孟德不为也”,这是针对刘表入荆州后,诱杀当地作乱的宗室一事作出的评点。

当阅读《刘表传》中有关于刘表周旋于李啤⒐汜,曹操,袁绍三者之间时,毛泽东的评价为“虽绝绍附操,终亦为操所吞”。

长沙太守张羡背叛刘表,刘表等张羡死后,攻打其子,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对于此事,毛泽东的感想为:“做土皇帝,孟德不为。”

对于刘表官渡之战中坐观曹操和袁绍两虎相争,毛泽东的评价为“中立”。

毛泽东对刘表的评价反映出了刘表的性格特征:外貌宽和内心实多猜忌,谈计谋却不能决断,消极的中庸自保,没有立霸王之业的行动。这些评价中肯,指出了刘表的缺点。但毛泽东的评语基本上是贬语,而且在批语中总是把刘表与曹操相比较,这是毛泽东批语的一个缺陷。在东汉动荡的社会中,刘表把荆襄地区治理得很好,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东业,各方贤士、豪族纷纷投奔到襄阳,躲避战乱。自然是刘表治理有方,才能有如此局面出现,这一点是不可抹却的。而且当时很多贤士都知道他没有决断之心,不能成大气候,但还要投奔到他的旗下,这是值得人思考的。可见刘表还有可取之处。毛泽东的评价反映出刘表的主体人格特征,但不是一个全面的刘表。作出这样的评价,反映出毛泽东当时读《刘表传》的情况,毛泽东胸怀大志,对于刘表的中立自保很不欣赏。

刘表为东汉“八俊”之一。年轻时单枪匹马闯宜城,在襄阳爱护民众,使百姓安居乐业。他广泛招贤纳才,礼遇贤士,为当时的各方有才之士提供了一方避难之所,使得襄阳人才云集,社会安定,成为大乱之中的一片绿洲。但刘表生性迟疑不决,采取“坐山观虎斗”的策略以图自保,让一次次大好机会从眼前溜走。广招贤士而不用之。笼络人才,重用则害怕自己控制不了,弃之又怕为他人所用,让投奔他的人大为失望。结果,投奔的贤士纷纷离开。自己大业未成,等到死后,儿子刘琮投降曹操,基业丧尽。

他的许多缺点是不足取的。

(罗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