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2454600000070

第70章 作者点评

李贺是毛泽东最喜欢的诗人之一。在他的心目中,李贺是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之一,注重想象,大胆创造。在毛泽东故居书房里藏有多种版本的李贺诗集,每本都有毛泽东的圈划。尤其是《南园十三首》和《马诗二十三首》,诗人托物、写景、托事寄情,抒发自己对政治、对人生的抱负、见解和感慨,毛泽东圈点最多。而在《秦王饮酒》、《金铜仙人辞汉歌》、《昆仑使者》等诗中,诗人借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奢靡,语言精辟,发人深省,其意境、词句都充分体现了诗人俏艳哀绝的艺术风格。毛泽东对这些诗的评价也很高。至于游仙诗,更是把李贺奔放的激情、瑰丽多彩的语言、奇峭独特的构思和纵横驰骋的丰富想象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毛泽东不仅喜爱李贺的诗,而且盛赞李贺其人。尊重人才,珍惜人才,关怀人才的成长,是毛泽东的一贯特点。毛泽东最为爱惜的是一些青年英才,这在他读《初唐四杰集》所作一段长达一千余字的批语中尽情显露出来。他盛赞王勃、李贺等人为“英俊天才”,又惋惜他们“死得太早”,进而议论起人才成长道路的艰辛和爱护青年人才的重要性,这些都充分体现出毛泽东这位新时代、新社会的领导者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人才观。

李贺生活在唐王朝日渐衰落的时代,土地兼并、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是当时最严重的三个问题,由此而造成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动摇着唐王朝的统治。生长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里,诗人怀有宏伟的政治理想和抱负,立志于匡时济世。但是由于当朝权贵的偏见,诗人的政治才能得不到施展,而且还饱尝了生活的辛酸和世态的炎凉。这种生活际遇的坎坷和矛盾,造成李贺非常复杂的思想感情,并交织在他的诗歌中。李贺的诗,以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为中心内容,虽不是忧国忧民之作,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不合理性。由于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出路,李贺便寄希望于飘渺的仙境,通过描绘神仙的居处和生活,曲折地表现他对现实的厌恶和否定。李贺还喜欢写鬼魂、死亡,写黑夜、寒冷,写冥界寻找人间找寻不到的温暖。李贺也写了一些积极健康的作品,既有《雁门太守行》等歌颂边塞将士英雄气概的诗,又有《老夫采玉歌》等反映民生疾苦的诗,还有《秦宫诗》等揭露封建贵族腐朽奢靡的诗。这些诗篇,反映了诗人同情人民的进步思想。

李贺在诗歌艺术上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诗人。他上承楚辞、九歌、南朝乐府的传统,下继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并直接受到韩愈“陈言务去”精神的影响,形成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意境迷离、语言瑰丽的浪漫主义风格,为诗歌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在诗歌的意象上,他惯用虚幻和想象的意象,尤其爱写幽灵的世界,写鬼,写黑夜,宋祁称之为“鬼才”。在诗歌的构思上,李贺诗歌的意象之间跳跃很大,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不受任何拘束,恰好显示了诗人那不能平静的灵魂和种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在诗歌的语言上,他极力避免平淡,追求奇峭。他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给人以虚幻奇特之感。正是这种努力创新,使他的诗歌带有奇崛幽峭,浓丽凄艳之美,使他成为中唐诗坛、乃至整个诗歌史上异军突起、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

当然,李贺诗歌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由于生活狭窄和艺术上过分追求奇诡险怪,他的诗歌缺少深刻的思想,不能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反映那个时代的面貌。很多诗歌流于晦涩荒诞,甚至含有较多的颓废成分,经常歌唱死亡。至于那些记述妓女生活的艳情诗,如《花游曲》、《夜来乐》,写得轻靡浮艳,更是他诗中的糟粕。

李贺的诗歌在当时就得到普遍的重视。到晚唐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人,都或在意境、或在手法、或在语言上受过他的影响。此后元代的杜维桢、明代的徐渭、清代的龚自珍也都是李贺诗歌的爱好者,并或多或少地受到他的影响。

(傅乐园)

——唐朝诗人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别号玉旧,樊南山,怀州河内人。其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人都早亡。李商隐的少年生活十分艰难,后入令狐楚的太原幕府,进士及第。后来,他进京为官,因牛、李党争,始终过着飘泊不定的官宦和幕僚生活,并写下了许多因时感事的诗作。其诗采李白、杜甫之长,意境深远,色彩浓丽,抒情婉转。相较杜甫、白居易而言,毛泽东则更喜欢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称他们爱“搞点幻想”。毛泽东评点李商隐

李义山无题诗现在难下断语,暂时存疑可也。奉复久羁,深以为歉。诗词与论,拜读欣然,不胜感激。

——摘自1976年2月12日毛泽东致刘大杰信,见陈晋主编的《毛泽东读书笔记》第361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光搞现实主义一面也不好,杜甫、白居易哭哭啼啼,我不愿看,李白、李贺、李商隐,搞点幻想。

——摘自1958年1月16日毛泽东在南京会议上的讲话,参见《毛泽东读书笔记》第3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