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2454600000119

第119章 作者点评

毛泽东对康有为的认识和评价有一个过程。在青年时代,毛泽东视康、梁为两位“奇杰”,并欲以之为楷模。以为若有康、梁当政,即可达到救国之目的。康有为是青年毛泽东心目中的“国务总理”。但随着毛泽东的不断成长,逐渐地对康有为从有所批判到最终抛弃康、梁二人。在毛泽东成长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后,他又以历史的眼光重新审视康有为,指出他“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一个历史人物是离不开当时的历史环境的。康有为确实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先进分子,在中国近代史上,康有为及其改良主义思想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甲午战后,面临着民族的危亡,康有为勇敢地向“祖宗之法不可变”的传统观念发起了挑战,创建了一整套维新变法的理论,对人类社会的美好远景作了大胆的设想。他推动和领导了戊戌变法,最终虽归于失败,却不失为一次可贵的尝试。梁启超称赞康有为是“先时之人物”,“其理想之宏远照千载,其热诚之深厚贯七札,其胆气之雄伟横一世。则并时之人,未见其比也”①①见《戊戌变法》(四)第7页。此言虽不无过誉之词,亦说明了康有为确曾领袖一个时代。康有为的政治悲剧,在于他感激光绪帝对自己的圣恩,为了报效皇恩,他死守忠君保皇的信条,拒绝作任何调整,终于落后于时代,日益成为历史前进的绊脚石。在中华民国诞生十余年后,他依然沉湎于复辟帝制的幻想中,当然只能是痴人说梦了!

(蔡国斌)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谭嗣同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博览群书,喜爱习武,崇尚西学,著述《仁学》,宣传变法,被梁启超称为“思想彗星”。其后,他积极参与戊戌维新运动,被杀。毛泽东盛赞其“魄力颇雄大”。毛泽东评点谭嗣同

人之心力与体力合行一事,事未有难成者。……故余有以谭嗣同《仁学》可炼心力之说,友鼎丞亦然之。

——参见《毛泽东早期文稿》第638页,湖南出版社1990年出版。

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颇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拟。

——参见《毛泽东早期文稿》第639页,湖南出版社1990年出版。

二十年前,谭嗣同等在湖南倡南学会,招集梁启超、麦孟华诸名流,在长沙设时务学堂,发刊《湘报》、《时务报》。一时风起云涌,颇有登高一呼之概。……“变法自强”的呼声,一时透衡云澈云梦的大倡。中国时机的转变,在那时候为一个大枢纽。湖南也跟着转变,在那个时候为一个大枢纽。

——参见《毛泽东早期文稿》第362页,湖南出版社1990年出版。

中国维新,湖南最早。丁酉戊戌之秋,湖南人生气勃发。新学术之研究,新教育之建设,谭嗣同、熊希龄辈领袖其间,全国无出湖南之右。乃未久而熊逐谭杀,亡清政府以其官力施于湖南,新锐顿挫,事业旋亡。

——参见《毛泽东早期文稿》第514页,湖南出版社199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