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2454600000108

第108章 曹雪芹小传

曹雪芹(公元1715年—1763年?),名ⅲ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代伟大的小说家。

曹雪芹祖籍辽阳。其祖上原为汉人。其先祖曹振彦原为驻守辽东的明军将领,后归依清军,入多尔衮属下满洲正白旗当佐领,并随清军入关,立下战功。到康熙大帝时,曹家已跻身贵族,显赫一时。曹雪芹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其曾祖母曾为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则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继父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负责采办宫中日用杂物,并担当康熙在江南的耳目,极受玄烨宠信。康熙数次南巡都下榻曹寅家。曹寅死后,其子曹搿⒉荥ハ群蠹倘谓宁织造。曹家祖孙三代四人任江宁织造之职达六十年之久。曹雪芹生长在这样一个贵族家庭,过着锦衣玉食,奢华无比的生活。

曹家还是一个书香门第。曹寅即以藏书名噪一时,其文学造诣颇深。因而曹雪芹在享尽人间奢华的成长过程中,也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汲取了丰富的文学养分。加上他用功学习,涉猎广博,且在秦淮风月繁华之地见多识广,阅历丰富,便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雍正初年,封建统治集团的政治斗争、权力之争波及到曹家,曹家遭到一系列致命的打击。曹ヒ颉靶形不端”、“骚扰驿站”、“亏空”等罪名被革职,下狱年余,家产被抄没充公,举家迁回北京。曹雪芹随迁回京。曹家家道中落,一蹶不振。经此巨变,曹雪芹深感世间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对社会的认识产生了质的变化,看到了封建贵族的穷途末路,对自身命运的改变回天乏力,因而他愤世嫉俗,豪放不羁,恃才傲物,并嗜酒善谈。

晚年的曹雪芹寓居北京西郊,生活益发贫困如洗,“举家食粥”。但他找到了精神寄托,那就是创作《红楼梦》。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犀利的笔峰,饱蘸着血与泪,专心致志地写作和修订《红楼梦》,历经十载。《红楼梦》尚未完稿,曹雪芹的幼子夭亡。忧伤和悲痛击倒了曹雪芹。他卧病不起。乾隆廿七年底(公元1763年2月),曹雪芹病故(曹雪芹辞世年份另有乾隆廿八、廿九年两说)。终年不满五十岁。

曹雪芹一生最大的成就在于小说创作。他的《红楼梦》思想深刻,内容丰富,语言艺术精湛,将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顶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社会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四大家族尤其是贾家的兴衰嬗变,从中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的残酷腐朽,抨击残害青年的罪恶礼教和传统观念,颂扬贵族地主阶级的叛逆精神和奴隶的反抗行为,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间的矛盾状况。它成功地、深刻有力地揭示了封建体制下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

《红楼梦》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还有很高的艺术性。它塑造了大批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尤三姐、王熙凤、晴雯、薛宝钗等,无不栩栩如生,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全书艺术结构严密,气势恢宏,语言生动流畅,可谓炉火纯青。

数百年来,《红楼梦》以其深邃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巨大而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动着广大读者。史载它刚问世,人们便争相阅读,一时洛阳纸贵。当时流传“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俗语。而今《红楼梦》早已走向世界,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曹雪芹也成为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齐名的世界文学巨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