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2454600000107

第107章 作者点评

毛泽东喜欢读《水浒》,正因为它是讲造反的,讲的是农民反抗压迫的故事,所以他不满意金圣叹“腰斩”《水浒》,不满意金圣叹对梁山英雄的贬低。可是毛泽东又一次一次地要看金批改过的《水浒》,这是对金本的文学价值的肯定。

毛泽东对金圣叹“腰斩”《水浒》是很不满意的,但他仍喜欢金圣叹对《水浒》作的一些批改。他爱读《水浒》,最喜欢的版本是影印华堂原本的《金圣叹批改水浒传》。

毛泽东对金圣叹批改《水浒》的评价,包括在文笔上的肯定和内容上“不真实”,都是慧眼别具的。

金圣叹批改的《水浒》,确实有妙处,也有败笔。他去掉了穿插在原本中的与情节无关却徒占篇幅的诗文词赋,使故事的推进更为紧凑流畅;但同时也删去了一些神来之笔,或是略去了人物出场的背景,略显粗疏。金圣叹的修改使旧书的语言风格变得一致,但有些地方对旧本的句读未弄清楚,便胡乱修改,以致失去了原意。最大的败笔是,他硬把宋江写成一个懦怯、虚伪、患得患失的伪君子,来符合他对宋江的批判、仇视。

金圣叹反对农民起义,删去招安、打方腊的情节,是他的生活环境带给他的情感取向。他生在流寇遍天下的时代,眼见张献忠李自成一班流寇强盗在全面作乱,社会的不安定让他觉得强盗是不能提倡的,是应该口诛笔伐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封建的纲常观念对他的影响。他对义军的不满也是忠君思想的反映。

说到金圣叹的思想,很难只举其端。他愤时傲世,行事与俗乖违,在当时被视为怪人,也因为儒、释、道几种思想体系在他脑中浑然杂处,使他的个性表现出多面性,和不同的人接触时显出不同的形象,各种矛盾的观念在他的著作中随处可摘。他咒骂农民起义者,却又由衷地赞美梁山英雄的节义。他一再宣扬忠义、忠君、忠孝、忠悌的道德观念,反对犯上作乱,所以在张献忠、李自成义军有席卷天下之势的时候,他在批书时反对招安,这完全合乎他的思维逻辑。但是另一方面,中年以后的他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深切体验到普通民众的疾苦,他对杜诗的欣赏,正是因为杜诗激起他感情的共鸣。于是,他又发表了另一番议论,宣扬儒家的民本思想,竭力抬高庶民的地位。甚至在一些文字中对王者的统治质疑,认为君王没有给庶民带来和平富足,反而破坏了自给自足的安定秩序——这简直是向往古典社会的无君论,与他的忠君观念,相去何远!他狂放任诞的行径颇有魏晋名士的遗风,好像是蔑视礼法,其实他又推崇圣人的遗教,赞美克己守礼。他批改《西厢记》,削弱了莺莺大胆追求爱情的叛逆性格,为莺莺冲破礼教大防的叛逆行为作曲意辩护,恰恰显示了他恪守先王礼法的迂腐。金圣叹看到了封建礼法的不合理性,但他没有勇气去直接冲撞礼法。金圣叹的思想中包含着一对又一对的矛盾,这些矛盾他无法解决,他的性格也因此被蒙上了一层多维的、易变的色彩,成为众人眼里的“怪人”。

总的来说,金圣叹的进步思想倾向无法掩盖。就在他写完《水浒传序三》的后一年,即崇祯十五年六月,明朝政府下令禁毁《水浒》,此时的金圣叹,明知与政策相抵触,还是给予了《水浒传》高度的评价。而对《西厢记》,他始终视之为神圣纯洁之书,无疑也是对道学家的一种挑战。

也许因为观念的混乱,金圣叹无法成为一个思想家,但他对生活的感知和不懈的内省使他的文学评论充满了激情,他的批改使旧书得到了新的提升。我们可能为他的思想而疑惑,但我们推崇他为文学家、评论家,毫无疑问。

(方立)

——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曹雪芹,名ⅲ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代伟大的小说家,祖籍辽阳。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后家道中落,一蹶不振。晚年的曹雪芹举家食粥,他以坚忍的毅力,历经十载,写成《红楼梦》。该书思想深刻,内容丰富,语言精湛,将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顶峰,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至少读了五遍,并称它是“中国古典小说写得最好的一部”。毛泽东评点曹雪芹

曹雪芹写《红楼梦》还是想补天,想补封建制度的天,但是《红楼梦》里写的却是封建家族的衰落。可以说这是他的世界观和创作发生矛盾。

——摘自张贻玖著的《毛主席的书房》第58页,工人出版社1987年7月出版。

你现在也看《红楼梦》了吗?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呢。……中国古典小说写得好的是这一部,最好的一部。创造了好多文学语言呢。

——摘自毛泽东1973年12月21日的一次谈话,见周溯源编的《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第360页,红旗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开始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

——摘自毛泽东1964年8月18日的一次谈话,见龚育之等编的《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第220页,三联书店1986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