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2454600000105

第105章 作者点评

“惜乎死得太早了”——毛泽东的这句评语,把他对夏完淳的敬佩和惋惜之情,尽展无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青年人的无限期待和希望。

毛泽东在感慨之后接下去又说:“青年人比老年人强、贫人、贱人、被人瞧不起的人、地位低的人,大部分发明创造,占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他们干的。百分之三十的中老年而有干劲的,也有发明创造。这种三七开的比例,为什么如此,值得大家深深地想一想。结论就是因为他们贫贱低微,生力旺盛,迷信较少,顾虑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说敢干。如果党再对他们加以鼓励,不怕失败,不泼冷水,那就会有很多的发明创造。”毛泽东一直对青年人的虎虎生气和敢拼敢闯的胆量大加赞扬,他认为和地位低的人一样,青年人的优势就在于没有沉重的包袱,思想活跃。而这种朝气和活力正是我们事业的希望所在。

毛泽东在许多地方都反复阐明了他的这种“青年人活力观”。1958年5月8日他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破除迷信”的讲话中就列举了古今中外二十九个年轻有为的名人和青年发明家的例子,来证明青年人胜过老年人。同年的一个批文中又谈到了社会地位较低、学问较少的人获得更大成就的例子,用以鼓励更多的小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中去,同时希望新老干部打掉自卑感,砍去妄自菲薄的观念,破除迷信,振奋敢想、敢说、敢做的大无畏精神。

夏完淳的诗,也在他的一身正气的浸染下显得悲壮而激烈,他用情景交融的笔触,表现出对祖国河山易姓的悲痛之情和对故乡深深的眷念。

这个一身是胆的少年,也充满了智慧,他在堂上怒斥洪承畴的故事,广为流传。智勇双全的夏完淳,用他短暂的一生,唱响了又一曲动人心弦的正气之歌!

(方立)

——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金圣叹,原名张若采,吴县人。他出生于贫寒之家,年轻时博览群书,好饮酒,怪诞不羁,有“狂放才子”之称。入清以后,金圣叹绝意仕途,潜心评书、著述。其评点本有《水浒》、《西厢记》等,著述更为丰富,主要有《唱经堂外书》、《第五才子书》、《第六才子书》、《杜诗解》、《左传解》等,后因聚众闹事被斩。金圣叹的评点本《水浒传》在民间广为传播,政治家毛泽东对此书却另有看法。毛泽东评点金圣叹

金圣叹把《水浒》砍掉了二十多回。砍掉了不真实,鲁迅非常不满意金圣叹,专门写了一篇评论金的文章《谈金圣叹》。

《水浒传》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一回本都要出,把鲁迅那段评语排在前面。

——摘自七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对《水浒》的评价,见江东然编著的《博览群书的毛泽东》第264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