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2454600000103

第103章 作者点评

毛泽东十分推崇高启的诗。1957年1月他同袁水拍、臧克家谈话时曾说:“我过去以为明朝的诗没有好的,《明诗综》没有看头,但其中有李攀龙、高启等人的好诗。”高启的《梅花》就是毛泽东十分喜欢的好诗。1961年11月6日上午,毛泽东想集中阅读古人咏梅的一些诗作,首先想到的便是高启的这首《梅花》。但是他先以为是宋初林逋所作,因为林逋隐居西湖,终身不仕,以赏梅养鹤为娱,人称“梅妻鹤子”。他的诗大都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尤以咏梅著称,风格幽静淡远,艺术性很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后来毛泽东逐渐记起那首《梅花》是高启所作,便用草体书写了全诗,并评价:“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高启的诗,兼众体之长,摹拟取法,不限于一代一家,但受李白的影响最为显著。他才华横溢,笔力豪健,而不锋芒毕露;辞句俊逸清秀,而不事藻饰,具有俊秀自然之美的特色。王世贞称赞他的诗“快若迅鹘乘飚,良骥蹑景;丽若太阳朝霞,秋水芙蓉,词家射雕手也”。李时远也说:“季迪诗抢龆无粉泽,清新而复高古,优于盛唐。”赵翼对其的评价是:“青丘才气超迈,音节响亮,宗法唐人,而自运胸臆。一出笔即有博大昌明气象,亦关有明一代文运,论者推为明初诗人第一,信不虚也。”又曰:“青丘适得诗境中恰好地步,盖其用力全在使事典切,琢句浑成,而神韵又极高秀。看是平易,实则洗炼功深,此正是细腻风光,固不必石破天惊以奇杰取胜也。”这些评价都指出了他的艺术风格,以及他钻研诗歌艺术技巧的刻苦。

高启高才博学,虽然经历过元末的乱世,但他绝大部分时间是隐居青丘,终日苦吟,钻研诗歌艺术技巧,没有像李白、杜甫漫游名山大邑或流离颠沛的切身生活感受,狭隘的生活视野,限制了他的诗歌创作取得更高的成就。他从诗中学诗,为做诗而做诗,找错了诗歌创作的源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高启诗天才高逸,实踞明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晴壤鲋习而返之于正,启实有力。”今人惋惜的是他“行世太早,殒折太速,未能熔铸变化,自为一家,故备有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名启为何格,此则天实限之,非启过也”。这说明高启天资聪颖,工于摹拟古人,但也指出了他的缺点,也可以说是作家的一个教训。作为一个诗人,不深入现实的生活与斗争,对人民的思想感情缺乏深切的体验,不能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只以模拟古人为工,即使天才作家,也不可能有很大的创造。当然,他的作品中也有一些现实性比较强的,如《猛虎行》、《养蚕词》、《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等等,但毕竟只占极小的一部分。

高启对与他同时代的诗人影响很大。与高启同在苏州城北的一批诗人,形成一个作家群,当时称为“北郭十友”。而他更与同时代的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号称“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与“初唐四杰”相提并论。

(傅乐园)

——明末清初爱国诗人夏完淳夏完淳,明末清初一位才华横溢的爱国诗人,十七岁英勇就义。毛泽东称他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毛泽东评点夏完淳

(贾谊、王勃)都是少年英发,贾谊死时年三十几,王弼死时二十四。还有李贺死时二十七,夏完淳死时十七,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

——摘自毛泽东读《初唐四杰集》的批语,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0—13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