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2454600000100

第100章 冯梦龙小传

冯梦龙,字犹龙,又字耳犹,别号墨憨斋主人,又有一号龙子犹。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

公元1574年,冯梦龙出生在长洲县(今江苏省吴县),当时社会还比较繁荣,冯梦龙少年时的生活比较闲散,和哥哥冯梦桂、弟弟冯梦熊一起读书习字,三个人都很有些学识,被乡亲们称为“吴下三冯”。兄弟们中间,冯梦龙最有才气,常出口成章,下笔千言。他还会写些小令,读来上口,很得歌妓们的喜欢,于是他也成了烟花里巷的常客,是个放荡不羁的人物。

无奈命运多舛,成年后的冯梦龙在科举上颇不得志,屡屡应考却每每落第,直到崇祯三年(公元1631年)时才补了一名贡生的头衔。因而在官场上的时间不长,做过丹徒县的训导,又做过寿宁县的知县。

冯梦龙为官时日不长,却十分关心国计民生。他任寿宁知县时,看到朝廷上下的种种弊端,不由得感慨万千,上疏皇帝,直陈国家衰败的原因,期待着重振河山。但很快农民起义军以排山倒海的力量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关外的清军又在瞬息之间入主中原。无论是对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军,还是对铁骑南下的清军,冯梦龙都充满了愤恨,他编了一部《甲申纪事》和一部《中兴伟略》,还写了两首《离乱歌》来表示他对义军和清军的不满。

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6年),带着对故国的怀念,对南下清军的憎恨,冯梦龙忧愤而终。

冯梦龙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对中国通俗文学的整理和发展。选编“三言”是他最辉煌的成就。“三言”是指刻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的一部《醒世恒言》、刻于天启四年的《警世通言》和比这更早的《喻世明言》。其中共收录了短篇小说一百二十篇,多半是辑录前人的作品,也有少量冯梦龙自己的创作。

“三言”收录的故事,内容丰富。有的通过动人的爱情故事,描写被压迫妇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抨击封建制度对妇女的残酷压迫。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塑造了一个个性十足的杜十娘,用青春和生命,控诉了罪恶的世界,维护了她对爱情的理想。《卖油郎独占花魁》描写了卖油郎和花魁娘子的爱情,宣扬了在爱情和婚姻的问题上,可贵的不是金钱、门第、等级,而是彼此的知心知意和相互尊重。这也正是市民思想进步性的表现。有的故事描写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揭露了他们的丑陋与罪恶,表达了人民的憎恶与谴责。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就是直接反映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忠奸斗争的作品,小说写了忠言直谏、嫉恶如仇的沈液腿ǔ佳厢愿缸蛹捌涞秤鹬间的斗争,基本情节都有史实依据。通过对封建统治者的揭露和批判,来表现人民的愿望和理想。还有的歌颂友谊、斥责背信弃义。在冯梦龙的小说里,友谊不仅是文人士大夫所特有的美好情感,也是工商业者所追求的,这一点真实地再现了时代的特征。《施润泽滩阙遇友》写的就是两个小手工业者相互忠诚、和衷共济的感人故事;而《桂员外穷途忏悔》则是对朋友间背信弃义行为的批评和嘲讽。当然,“三言”中也有一些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宿命论和描写色情的作品,如《张道陵七试赵升》等表现“灵怪”、“妖术”的故事。

冯梦龙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过重大贡献。在小说方面,他除了选编“三言”外,还增补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改作了《新列国志》,鉴定了《盘古至唐虞传》、《有夏志传》、《有商志传》等。在民歌方面,他刊行了民间歌曲集《桂枝儿》、《山歌》等。此外,他还改编了《精义魂》、《酒家佣》等戏曲,创作了《双雄记》和《万事记》两种剧本。这些丰硕成果推动了我国古代通俗文学的发展,也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