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抗日英雄赵一曼
24404400000023

第23章 24伉俪情深比翼双飞

陈达邦为人稳健,政治上比较成熟,是1927年底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中国留学生中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因为有陈达邦的帮助,李一超没有卷入中山大学的派性漩涡。

李一超向党组织报告了和陈达邦的关系,并递交了和陈结婚的请示。两人要结婚的喜讯,在同学中像长了翅膀一样疯传。亲近的同志劝他们慎重考虑结婚事宜:相识半年两人就结婚,是否考虑清楚明白了。现在异地求学,国家还处在内忧外患中,还不是考虑安排个人生活的时候。李一超的身体有肺病,并不适宜结婚……

两人早讨论过这些问题,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结婚的事,是我们慎重考虑后提出的。只有我们在一起了,才能更好地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李一超性子急,而且还任性,一旦她决定了的事情,往往八匹马都拉不回头。她做出结婚的决定,就是不愿自己在个人问题上耗去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她认为只有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才能安心地读书学习。

没人的时候,李一超也曾反复审视这段感情。在一超看来,陈达邦和自己这段感情是真心真爱,是以感情为基础的,他们志同道合,是为了革命而走到一起的。这和传统的老式婚姻、媒妁之言是不一样的。况且,他对她是温柔体贴、尊重信任,是把她含在嘴里捧在手心,时刻呵护和爱惜,生怕有什么令自己不满意。

坠入爱河的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经组织研究决定,同意李一超和陈达邦结婚。经校方批准,1928年4月,李一超和陈达邦在同学们的祝福下,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一间教室里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许多同学都来观礼,李一超和陈达邦这一对新人给大家分发糖果,以示谢意。

在组织的安排下,给了小两口一间宿舍。两人把各自的行李搬来,抬来一张桌子,贴上喜字,便是新房。

当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把这对新人送入新房时,陈达邦从贴身口袋中取出了一个红色的首饰包,满脸含笑地递给李一超。

“这是什么?”李一超疑惑地问。

“这是我妈给你的。”陈达邦微笑着说,“临行时,母亲千叮嘱万嘱咐让我交给未来的儿媳妇。现在,非你莫属了。”陈达邦把李一超揽入怀中。

李一超接过小包,打开一看,是一枚金光闪闪的戒指。她虔诚地拿起戒指,面向祖国的方向,郑重地说谢谢妈妈!

陈达邦将戒指戴在李一超的手上。

从此,两个相爱的人喜结伉俪,成了革命的伴侣。

爱是动力。陈达邦同李一超这对新人,在爱的支持下共同学习,互帮互助,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学习中携手前进,比翼双飞。

婚后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李一超是一个贤惠的妻子,把家庭生活和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既懂得生活的情趣又努力学习。

为了促进李一超学习俄语,陈达邦将每天学习的单词和语法系统地给李一超再讲一遍。每天的日常对话、讨论问题和情话都是用俄语,李一超的俄语有了很大提升。在期末的俄语考试中,李的成绩排在了前面。

在莫斯科大学俄语是必修课,法语和英语是选修课,每名学生在主修俄语的基础上,还需掌握一门语言。陈达邦从开始学习法语,到现在已能简单的用法语对话了,进度非常神速。

李一超具有扎实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素养和迅速的应变能力,是一个辩才。

对于苏联老师的教学方法,她适应得很快。每次她都会结合教授的讲授,认真的自学,准备讨论的发言提纲,然后与陈达邦细致的研究,听取他的意见,再进行修改完善。她的讨论发言的质量都很高,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陈达邦也很佩服李一超这点。和李一超讨论问题,胜出的总是李一超。

陈达邦喜欢吃零食,李一超就给他准备了一个点心盒,里面总是给他备着糖果、饼干什么的。这些事看起来很小,但妻子却很贴心,总是温暖着丈夫,让他的心里美美的。

由于暑期临近,面临大考,为了考出好成绩,李一超复习得很辛苦,每天都在废寝忘食地学习。不幸的是由于压力太大,劳累过度,考最后一科的时候,她晕倒在考场里。她的肺病又复发了,而且又开始吐血。

在医院里,陈达邦精心守护在她病床前,细心地照顾妻子。

医生给李一超全面检查后说,她的病,是因为不适应这里的寒冷气候而引发的。肺病在目前的医疗条件,是没有办法治愈的,只能用药物减轻病症。

而一遇突发事件,如情绪紧张、生活失调、压力过大就有可能复发。建议最好到一个气候宜人的地方,进行疗养,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

校方最后采纳了医院的建议。在组织的安排下,暑假期间,李一超在陈达邦的陪伴下,到克里米亚海滨疗养、治病。

克里米亚,是黑海北部海岸上的一个半岛,位于乌克兰南部。它的名字源自塔塔尔语“克里木”,是鞑靼人最早期汗王的名字。克里木半岛是有名的度假胜地,黑海是世界上最蓝的大海。

在灿烂的阳光下,在和煦海风的吹拂下,在碧蓝的海水浸沐滋养下,在陈达邦的细心照顾下,李一超度过了一生中最踏实最快乐的日子。

每天睡到自然醒。推开窗户,就看到蔚蓝的大海,明媚的蓝天,心情一下子也特别的好。和陈达邦结婚,身边多了一个总是呵护和照顾自己的人。新婚夫妻生活是幸福甜蜜的。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唯有美景和爱人相伴。李一超的身体渐渐地好起来。

李一超制定了科学严密的学习计划。早晨爬山,上午学习,中午午休,下午游泳,晚上散步。在散步的时候,李一超爱把大自然的恩赐带回家,平淡的生活立马充满了生活情趣。有时是山野中傲立悬崖不知名的野花,有时就是溪流中的小虾小鱼,有时就是沙滩上的贝壳。

一天早晨,李一超和陈达邦像往常一样登上了别墅后面的小山坡,眺望美景:天,蔚蓝的一片;海水,蓝汪汪的像一面明镜,倒映着蓝天白云。蓝色,让人的灵魂也变得轻松和空灵。几只雄鹰翱翔在蓝天,有时会猛地冲到水面,衔起那一条条美味的鱼。鱼儿欢快地在海水中扎猛子。灰色的山石裸露在紫红色的大地上,红瓦黄房掩映在翠绿的树林中。好一幅人间美景。

空气中飘荡着清新的花香。循着异香,李一超和陈达邦来到一片开满鲜花的草圃。两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只蝴蝶飞累了,静静地歇在花蕊上。李一超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像小姑娘一样,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抓住了那只发呆的蝴蝶。

“这是一只笨蝴蝶。小的时候,在老家疯玩,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伙伴们一起捉蝴蝶。你可知道蝴蝶是由什么变成的?”李一超笑着对陈达邦说。

“我知道,菜青虫。蝴蝶都是成双成对的,你捉走了一只蝴蝶,另一只蝴蝶可就孤单了?干脆,还是把它放了吧。”

蝴蝶拍打着翅膀飞走了。

“是大姐夫郑佑之启迪了我的心智,打开了通往自然的大门,给我讲述了蝶虫蛹的故事,给了我不一样的世界……”在回去的路上,李一超拉着陈达邦的手兴致勃勃地讲。

“不知道家乡的亲人可好?大姐夫可好?二姐可好?”听着李一超絮絮叨叨地谈家事、过去的事,他还是很高兴。

“吉人自有天相。应该都没事。你看我们不都好好的。”

李一超的肺病好了许多,只是时不时咳嗽,咳嗽时喘气难受。

在离开克里米亚的前一天晚上,李一超和陈达邦在海滨的沙滩上散步。

望着头上圆如玉盘的明月,听着海浪冲击岩石的声音,她挽着丈夫的手,像一个哲学家一样,回顾着自己走过的路。

“人生的际遇真的说不清。在老家的时候,我一心想到外面求学。如今我到苏联留学,又和你喜结良缘,这段日子是我一生中最踏实最幸福的时光。”他挽着她的手漫步沙滩,她紧紧地靠在丈夫的身边,幸福着彼此的幸福……

开学前夕,李一超和陈达邦回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学,为新学期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