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抗日英雄赵一曼
24404400000021

第21章 21海轮上牵起情缘

在船上,为了更好地学习交流,开展必要的活动,从上海出发的青年党员进行了编组,每组10人。

李淑宁所在的小组长叫陈达邦,湖南人,****党员,他们都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6期学员。

陈达邦这个小组长,李淑宁在学校的时候算是认识的,只不过他们没有单独交往过。这次有幸与这位和善儒雅的同学一起远航,到苏联留学,似乎冥冥之中注定了这是他们人生的缘分。

李淑宁在黄埔军校时,擅长演讲,特别是她针对反动派的罪恶行为,组织宣讲队四处宣讲,声势之大,影响之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陈达邦也认得她。他记得在中华门的一次演讲活动时,他同罗瑞卿同学一起,还参与了解围行动。

罗瑞卿曾向陈达邦介绍说,李淑宁是四川宜宾人,同他是老乡,李是一位优秀的同学……令陈没想到的是,这次李竟然和自己一路去苏联学习。

在船上,陈达邦主动向李淑宁问好:“你好!淑宁同学,我们不但是黄埔的同学,这次又一起到苏联学习,真是人生的缘分啊。”问好之后,他才仔细打量。李淑宁:她个子不高,但模样端庄、漂亮大方,特别是她那双像会说话的大眼睛,让人过目不忘。

“陈达邦组长,我能与你同行,一起到莫斯科学习,更是我的荣幸。”李淑宁说。

第一次坐上大海轮,李淑宁开始时感到既新奇又好玩,可海轮驶出港口不久,在辽阔无边浩瀚大海上前行,她就感到不适应了。风浪越来越大,船体颠簸得很厉害,东摇西晃,一会儿左舷一会儿右舷,实在让人头晕想吐。

李淑宁本来就身体不好,从小就患有肺病,又没有时间来调养将息,隐患一直潜藏在身上。在武汉,行军、宣传、打仗,一次又一次累得犯了肺病。

而迫于革命形势,肺病还没好,又开始了新的征程。而到了上海,她隐藏身份当佣人,日子也过得艰辛,身体的营养也没有跟上。仓促中得到命令出国,虚弱的身体实在是经不起海船的颠簸。

坐在行驶的海轮上,当海浪打来的时候,李淑宁只觉得脑袋晕乎乎的,浑身软绵绵的,眼前直冒金星。胃不断地抽搐和收缩,不停地呕吐,她实在是有些受不了。

对于自己的反应李淑宁无法控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是拼命地压着虎口,抑制着内心的难受。一个一个红红的指甲印留在手上,但手上的疼痛还是无法抑制胃的难受。

李淑宁有气无力地抓着船舷上的铁链子,趴在船舷上,面色蜡黄,头发凌乱,冷汗裹湿了发根,毛发耷拉着粘在脸上。好不容易喝进了一口水,马上不听话的胃又把水夹杂着胆汁吐出来。身体严重脱水,又没有任何进补,她的身体已经越来越虚弱。猛的一个海浪打来,只见她伏在船舷上不住地呕吐、呕吐。胃子里已经没有可以吐出的东西了,就连胃酸、胆汁都吐了出来……

“头好晕啊”说话间,李淑宁已经没有知觉,人晕了过去。陈达邦一个箭步上前扶住她,马上按住她的人中穴,其他人都焦急地围着她。慢慢地,她苏醒了过来。

出于同志友谊和同窗情谊,陈达邦主动担负起照顾李淑宁的责任。陈找出治晕船和治感冒的西药,拿给李服下。给她端水漱口,时不时叮嘱她吃点东西喝点糖水。陈细心地照顾她,见她胃口不好,心情也不好,他就像喂小孩一样,一边讲着笑话,一边一口一口地喂给她吃。

李淑宁是这次到苏联学习为数不多的女生。为了追求自己的革命理想,独自在外闯荡。对于一个寻常男性来说,革命的道路都格外艰辛、泥泞,更不要说对于一个女子了。而就在白色恐怖的打压下,李坚持走革命的道路,陈达邦对她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海上风平浪静的时候,自然晕船现象就会减轻许多。陈达邦和李淑宁就在这样的时刻,相互聊聊家常,说说笑话,摆摆龙门阵。

“夜里海上风凉,回舱里去吧?”

“好的。”他们走进了船舱。

“我这有点辣椒酱,你拌在饭里吃,胃口就好了。”陈达邦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李淑宁。

经过几天的同行,特别是得到陈组长的关照,李淑宁开始注意上这个男同学了。他儒雅俊朗,为人热情诚恳,对自己关心爱护。他们同是黄埔军校的学员,相同的经历,相似的身世,两人有许多共同的语言。

两人都出生在富足的家庭,但为了救国救民,在亲人的指引下,纷纷脱离了封建家庭,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两人都爱吃辣,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是辣不怕。陈达邦同李淑宁两个年轻人的心渐渐地走近。

李淑宁十分感激陈达邦,自己一路上晕船生病,全靠她关心照顾,才挺了过来。她对这个热血男儿由衷地升起一种莫名的好感。

在农村老家,为了反抗封建家庭,李淑宁发誓不嫁人。与其找个不认识、志不同道不合的大老爷,像妈妈一样忍受“三从四德”,还不如终身寻求妇女的解放和独立。而走出家门,每天忙着学习和革命,李关闭了自己的情丝,封闭了自己感情。她希望自己了无牵挂,像男儿一样建功立业。

在李淑宁生病最脆弱的时候,陈达邦走进了她的生活。李竟然发现,自己的心,竟然渐渐地、渐渐地被这个古道热肠的小伙子感动,被他春风般的和煦感染,心里的那块坚冰正慢慢地、慢慢地开始解冻、消融。

李淑宁自己也感到莫名奇妙,为何这个儒雅的男子对她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让她调控不了自己的身心,让她总想待在他的身旁……第一次,23岁的芳心怦怦跳个不停。

隐隐的、隐隐的,淑宁有一种感觉,自己好像是在和过去的自己背道而驰。但细细琢磨,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是做错了什么吗,好像也不是。

总有一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情愫撩拨着自己,总有那理不清、剪不断的思绪长在心头,像相思草一样疯狂生长……

我怎么了?李淑宁说不清楚、也道不明白。她既感到甜蜜,也感到惶恐。

这是爱情吗?爱情就这样来了吗?完了,我完了。我怎么像花痴一样。

李淑宁在心中批评自己。她开始有意无意地回避着陈达邦。

陈达邦还是一如既往地对她,既十分地尊重又非常热情。他们的感情一点点的升华和沉淀,但两个人都没有揭开心底的秘密……

经过5天艰辛的海轮生活,李淑宁等一行人抵达了海参崴,远东第二大城市。简单的休整后,换乘火车,横穿西伯利亚,向红色圣城莫斯科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