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抗日英雄赵一曼
24404400000014

第14章 10机智反抗学校陈规陋习

从此以后,李淑宁同麻德旭形影不离,同桌吃饭,一起温课,成了知心朋友。李不时地借各种进步书籍给她,启迪她的思想进步,培养她的斗争精神。后来,麻还成为叙府女子中学里开展学生运动的生力军。

由于李淑宁热心助人,性情爽朗,作风正派,思想先进,再加上天生的善于与人沟通。因此,在学校成立共青团支部的时候,她被选为支部委员。

一天清晨,李淑宁来到学校,见告示栏前围着许多学生,同学们都在议论纷纷:“学校怎么这么封建保守?留辫子又怎么了?”

“学校的规矩真是越来越古怪了,让人搞不懂?”

李淑宁挤进人群,一看告示的内容,原来是学校要求所有中学班的学生一律挽髻,不得梳辫子。以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十七八岁的姑娘,都在脑后梳个大发髻,即所谓的粑粑头式。可是,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如果也在后脑勺上挽个大髻,像什么话呢?那不是童养媳的翻版吗?

李淑宁心里很是气愤,挽髻或是梳辫子,这是个人的权利,哪里有劳学校来关心私人的装束和打扮问题。

面对义愤填膺的同窗,李淑宁决定借助青年团组织,妥善处理学校这个明显带有钳制学生思想、约束学生行为的封建举措。

下课后,在小树林里,李淑宁和郑琇石、郑焕如、麻德旭等进步同学、老师聚在一起,商量如何处理好这件事。他们经过商定,由李淑宁带头剪发,来反对学校这一钳制学生的规定。

作为一个新女性,李淑宁应义无反顾地高举反对封建礼教的大旗,反对学校的陈规旧俗。而怎么斗争,采取怎样的战略战术,讲究什么方式方法,她在深思。她知道,自己万万不可蛮干,但一定要维护同学们的权利。

第二天清晨,李淑宁领着几个披着长头发的女生,冲进了钟学监的办公室。李口齿伶俐,毕恭毕敬地对钟学监说:“钟学监,学校规定挽髻,我们都不会,请钟学监教一教我们。”钟学监可没料到学生们会使出这么一招,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群学生。

李淑宁马上补充说:“既然钟学监不教我们,那我们只好把头发剪了。”

她掏出随身携带的剪刀,只听得嚓嚓嚓几声,就把长发剪成了齐耳的短发。其他同学也掏出随身携带的剪刀,把头发剪成了短发。

李淑宁这一突然举措,可把钟学监吓坏了,她愣在那里,半天没有说出话来。最后,她有气无力地说:“你们走吧。”

本就极不满学校挽髻之举、思想进步一点的女生们,在李淑宁的带动下,都纷纷把头发剪成了齐耳短发。那些爱追求时尚的娇小姐也跟风追进,仿效

她。在团支部和学生会的组织帮助下,女子中学剪发之风盛行。加之女子中学学生来自宜宾各地,大都在当地有身份有地位。

在女子中学学生的示范带动下,宜宾周边的女子剪发之风大肆蔓延,使宜宾四邻的乡镇和农村的女子也大受其影响,纷纷剪下青丝。

李淑宁剪发的壮举,最终取得了胜利,消息传了出去,校长大受影响。

不久,教育局撤换了旧校长陈智源,另委派了新校长。新任校长梁益洲是个前清举人,平时有爱贪小便宜的坏习惯,在地方上名声不够好。现在竟委派这种人来当校长,对于已经接受了新思潮的女子中学的学生来说,没有不反对的。

但她们的反对,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总结“挽陈反梁”的工作经验时,李叔宁认为:一是得到消息太迟,以致措手不及;二是学生没有组织起来,难以发挥力量。为了把学生组织起来,她就积极筹备成立女中学生会。她和几个团员同志,分头找各班临时代表联系,宣传组织学生会的重要意义。

在女子中学学生会成立大会上,李淑宁被选为学生会常委,出任交际股长。她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让自由幸福之花遍地开花》的演讲,博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成了鼓舞激励同学争取自由幸福的动力。

各校学生会成立后,组建了宜宾学生联合会。李淑宁作为叙府女子中学代表,出席了宜宾****,当选为****常委,分管****宣传工作。她积极地向同学进行革命宣传。宣传“五卅运动”,宣传取消不平等条约,宣传反对帝国主义的对华侵略。

宜宾妇女联合会成立后,李淑宁又当选为妇联常委会主席。

1926年1月30日,****宜宾特支建立并直属中央领导。2月由于李淑宁在白花场的革命斗争以及在女子中学的出色表现,党组织认为她思想成熟、作风过硬,进步很快。鉴于她的出色表现,党组织就将她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鲜红的党旗下,李淑宁无比激动,庄重地举起右手,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社会而努力奋斗,永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加入中国共产党,无疑是李淑宁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回忆自己点点滴滴的成长经历,有伤心有泪水,有喜悦有欢乐。但革命还没有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她知道可爱的祖国和勤劳的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的黑暗之中。她相信共产主义思想,如一缕冲破黑暗的曙光,光明将会照亮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