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抗日英雄赵一曼
24404400000015

第15章 11领导学生反仇油斗争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国内革命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全国掀起反帝的热潮,特别仇视和抵制洋货。宜宾先后有三次反对“仇油”的斗争。

李淑宁参与的就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对“仇油”运动。

1926年4月11日,英轮“川东”“川西”号载煤油到宜宾,****宜宾特支通过国民党****县党部、学生联合会、外交后援会,组织宜宾联中、县中、女子中学、五育小学的学生1000余人,到江边抵制仇货起岸。

这晚阴雨绵绵,气温仍较低,湿气和雾气笼罩大地。李淑宁身上长了血疮,正在郑家大院养病。麻德旭冒雨赶来向她报告:“淑宁,宜宾****通知,让你立即回学校,有紧急任务。”

李淑宁立即就同麻一起,一路小跑回了学校。回校后才知道,外交后援会得到消息,“川东号”、“川西号”轮船载着英国美孚洋行的煤油,企图靠宜宾码头卸货。宜宾****动员和组织各校学生,抵制“仇货”,不准船只靠岸。

李淑宁立即把女子中学的学生组织起来,向同学们讲:“同学们,英帝国主义又再次向宜宾运送仇油,作为有良知的中国人,又怎能姑息这些毁我河山的帝国主义为非作歹呢?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决不允许仇油靠岸。同学们,跟我走吧!让我们肩并肩,手牵手,响应外交后援会和****的主张,和宜宾所有的学生们,一起连起手来,抵制外侮!”说完,她就冒着大雨,带着学生们赶往大南门外的王爷庙码头。

风,呼呼瑟瑟地吹。

雨,哗哗啦啦地下。

雨裹着风,风夹杂着雨,侵袭着宜宾城。

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风雨交加中,连伞也撑不稳。

这是一个寒冷和恐怖的夜晚。雨水顺着伞流下来,流在人的肩上,流在人的衣服上,最后雨伞根本就起不了多少作用。很多人的身上都湿透了,薄薄的衣裳根本也不起什么作用,人冻得直打寒战。

仿佛是和老天较劲似的,李淑宁和她的同学们高呼着“打倒帝国主义!

反对经济侵略!”的口号。虽然同学们淋湿了头发,冻僵了双唇,但她们斗志高昂,群情激愤。

宜宾各学校组织的1000多名学生,聚集在码头。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捍卫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践行自己的爱国理想。学生们正在搬运石块砖头,准备用此打击轮船。

此时,已经从驳船上卸下了一些煤油桶。同学们见状,高呼口号:

“坚决抵制仇油!”

“不许仇油靠岸!”

学生们愤怒地吼了起来,纷纷捡起石头,向仇轮砸去。密集的石头,就像那飞蝗一般扑向仇轮。

仇轮赶紧解缆起锚离岸。站在河岸边的一些男同学,就立即划船至江心,涌上驳船,将一桶桶仇油推入江中。顿时五颜六色的洋油桶漂在江面上。

李淑宁向码头工人进行宣传,群情激奋的码头工人,在学生们的感染下,飞跑着上船,拼命地向江中丢洋油桶。

外商轮船,开到了合江门的河对岸,躲进了美孚洋行的仓库。

这晚的战斗暂时宣布结束,只有少数学生坚持留下,负责继续监视仇轮的行踪。这次反仇轮的战争,同学们硬是在风雨中守了三天三夜,没有让仇轮靠岸卸货。

第三天,奸商李伯衡等想用小驳船绕道,偷偷把洋油运上岸。****主席邵斌忙带着部分同学跳上两只驳船,一个劲儿把洋油桶提起来往江里丢。

外交后援会当即在国民党县党部召开工商联、****、妇女各界代表会议,研究进一步抵制方案,决定:惩办奸商李伯衡,拍卖仇油,严禁贩运仇货等。

随后,宜宾党团特别委员会,又通过特支书记尹绍洲等人,分别动员组织爱国工商业者、市民店员,宜宾外交后援会,支持学生爱国运动,帮助抵制仇货,这给了同学们极大的鼓舞。一场全市性有组织的“学生****、店员罢工、商人罢市”运动开展起来。

恼羞成怒的奸商李伯衡,一面假意派人和同学们交涉、说好话;一面偷偷地给伪城防司令官辜勉之送礼,请求对学生进行武力镇压。

李淑宁和同学们纷纷回到学校。手中刚端着饭碗,麻德旭就急匆匆地冲进寝室,“不好了!不好了!城防司令辜勉之,扣留了外交后援会派去谈判的三个代表,抓走了在江边监视英轮行踪的十几个学生,同时冲散了在街头宣传的女学生。”

原来是辜勉之派人请****、外交后援会、店员委员会派代表,到城防司令部谈判,却被他当场扣押了。

得知消息后,李淑宁带领同学们,来到崇报寺城防司令部请愿。请愿的学生很多,把崇报寺堵得水泄不通,连街上也站满了人。学生们高呼口号,坚持要找辜勉之评理。直到晚上八点多,辜才派人出来传话威胁说:“段执政(指段祺瑞)演得来惨案,辜司令也演得来惨案!”

学生们愤怒了,口号声喊得更洪亮了。

宜宾党团组织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一边发通电,向全国呼吁,请求支援;一边继续发动群众,坚持斗争,营救被捕的老师和同学。

各学校的宣传队,仍继续外出宣传,向人民群众演说,揭露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恶阴谋,屠杀中国人民的残暴行为,以及亡国灭种的危险,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使人们明白抵制仇货是爱国主义的行为,揭发奸商洋奴卖身投靠的可耻行径。

李淑宁把女子中学的学生们组织和动员起来,上街讲演、喊口号、贴标语、撒传单。她们到奸商李伯衡的店铺前,将标语密密麻麻地贴满门板,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围观者。

李伯衡是一个狡猾的商人,暗暗与洋人勾结贩卖销售仇油。因为有这些重利轻义的商人,所以帝国主义才一次二次地向宜宾运送仇油。在这些商人的眼中,根本没有什么民族情结,有的就是赤裸裸的利益。

眼见端着刺刀的士兵冲过来了,李淑宁挺身向前,同带兵的军官讲理,大声喊道:“你们打吧!你们杀吧!你们为什么要打赤手空拳的爱国学生?你们都是中国人呀!为什么不把枪口对准帝国主义,对准军阀,而偏偏是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呢……”

还没等李淑宁说完,凶神恶煞的士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逼近了,把宣传队冲散了。站在李淑宁旁边的麻德旭一见情况紧急,拉着李回头就跑。她们一路猛跑回了学校,有人才发现李跑丢了一只鞋子,露出了一只天足。而同学们的鞋小,她又穿不了。

“你好像还有双鞋底?”麻德旭提醒李淑宁说。李就从箱子里翻出一双新鞋底。见状,郑琇石说:“我们连夜给你赶做鞋子吧。”同学们知道李淑宁的针线活做不好。

在微弱的桐油灯下,郑琇石和黄世尧赶做鞋子。李淑宁和同学们就围在一起,摆谈下午的宣传工作情况。经过这一次惊险,大家都很佩服李淑宁过人的勇气。

李淑宁并没有泄气,反而是充满自信地说:“我们明天还要继续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