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经典今读:
“识时务者为俊杰”,意思是:能看清天下大势,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的人,是杰出的人才。
东汉末年,刘备想凭借自己的皇叔身份,干一番大事,但始终未立住脚。后来刘备投靠亲戚刘表,在新野小沛练军时,听说襄阳有一位贤士,名叫司马徽,便登门拜访,请他指点迷津。
司马徽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意思是书呆子怎么看得清天下大势?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人,一定是优秀、杰出的人才。我给你推荐两个人,一个叫卧龙,一个叫凤雏,都是本地人,属于杰出人才。你把他们网罗至帐下,就有望夺取天下。
司马徽的话外之音,是指刘备身边没杰出人才,主要是没有杰出的参谋人员。刘备有几员战将,是很优秀的,如关羽、张飞、赵云,都是千里挑一的英雄,但在刘备手下,却一直发挥不出功效,为何?因为没有会差遣他们的人。刘备身边虽也有几个谋士,比如糜竺和糜芳,则完全是白面书生,根本不是干大事的人。
那么司马徽推荐的卧龙和凤雏二位神秘人物就真是干大事的人吗?后来的历史证明,还
真是。凤雏暂且不说,就说说这卧龙,即诸葛亮。刘备后来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请出了山。诸葛亮坐在草堂中,摇着鹅毛扇,给刘备分析天下大势,思路之开阔,思维之清晰,刘备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诸葛亮说:曹操拥有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人不能硬碰;孙权占据江东,已历三代,对他也不能打歪主意;而刘备寄居的荆州,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乃兵家必争之地。现在荆州的太守刘表,是刘备的亲戚,按说刘备也不能有啥想法,但刘表这个人太软弱,在虎狼横行的时代,总有一天他会把荆州给葬送掉。
三言两语,诸葛亮把当前局势梳理得清清楚楚,并在战略上指导刘备:先取荆州,再取蜀地,以蜀地为依托,夺取天下。
说到夺取天下,刘备还是有点不自信,诸葛亮接着给他打气,说他完全有资格有能力夺取天下,原因有三:一是刘备出身好,是皇亲国戚;二是刘备名望好,“信义布于天下”;三是刘备人缘好,江湖上朋友多。
刘备一听,果然信心倍增。诸葛亮接着说:我在草堂中已经把夺取天下的路线图都设计好了,占据荆州和蜀地后,皇叔可与孙权结成联盟,共同对抗曹操。江湖上一有风吹草动,就发动北伐战争。具体战斗方案如下:兵分两路,一路从荆州出发,一路从蜀地出发,两个拳头直捣洛阳,双锋贯耳,一锤定音。
诸葛亮把天下大势分析得如此透彻,刘备非常兴奋,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刘备是鱼,诸葛亮是水,以前没水,所以刘备这条大鱼总是游不动;现在有水了,刘备终于可以鲤鱼跃龙门,问鼎天下了。
慧眼看经典:
《三国志》里,“识时务者为俊杰”绝对是一句好话,是对那些具有雄才大略之士的称赞;演变到现代,“识时务者为俊杰”有些变味,常指那些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的“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