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我可能不会结婚
2371400000003

第3章 我真的不能结婚(1)

♀ Escape Marriage ♂

结婚,NO!

--亚洲人孤独的心灵

【标签】拒婚 自由 社会问题 离婚法 福利

二十年前,关于是否存在具体的亚洲价值观,曾经展开过一场辩论。当时的焦点大部分都集中在那些独裁者令人生疑的宣称上:他们宣称民主不适合他们。但是另一个尽管不那么引人注意却更有意思的争论则是亚洲人的传统家庭观要强于欧美人,这同时也是亚洲经济成功发展的原因之一。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是一名忠实的亚洲价值观倡导者。

表面上看,他的话仍然十分有说服力。在大部分的亚洲地区,婚姻是最为常见的家庭组织形式,非婚生子几乎是不被所知的。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一些西方国家,一半的婚姻以离婚收尾,一半的儿童是非婚生子。 最近在英国发生的暴乱,有些人相信其根源在于父母对孩子缺乏教育和关爱。而正是东西方之间的巨大差别。

然而,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尽管各地的传统习俗有所不同,这些地区婚姻状况都在快速改变。这些变化与20世纪下半叶西方国家所发生的改变不同,离婚率尽管在一些国家有所上升,但总数依然是少的。亚洲正在发生的变化是人们开始拒绝婚姻。

结婚率下降的部分原因是人们推迟步入婚姻的时间。全球的平均结婚年龄都在上升,其中亚洲尤其显着。有些亚洲男女的结婚年龄甚至高于西方的结婚年龄。在日本、台湾、韩国以及香港,这些亚洲最富裕的地方,结婚年龄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急速增长。其中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在29-30岁之间,而男性的则是31-33岁。

很多人亚洲并不是晚结婚,他们不结婚。接近三分之一的日本女性在30多岁的时候仍是未婚状态。其中一半的人很可能终生不婚。超过五分之一的台湾女性在接近四十岁的时候仍就单身,其中大部分的人从未结过婚。在一些地区,非婚率急剧上涨。曼谷,40到44间的女性,有20%处于未婚状态。在东京,这个比率为21%.在新加坡,在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研究生学历的女性,非婚率达到27%.到目前为止,这种趋势还尚未影响到亚洲的两大巨头,中国和印度。然而,导致这种变化的经济因素也正在席卷这两个国家。而且,由于这两国国家实行了将近一代时间的选择性堕胎,使得这种变化带来的结果越发显着。到2050年,在中国和印度,适婚年龄的男性将比女性多6000万人。

随着女性步入工作,她们远离了婚姻。其中一部分的原始是因为在亚洲,平衡工作和婚姻对女性而言十分艰难。在亚洲,女性最重要的任务是照顾丈夫孩子,很多时候,还必须要照顾老人。即使她们拥有全职工作,这个角色仍然要继续。这在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同样可见,但是,亚洲女性身上的负担尤其重。日本女性,在一周工作40小时的情况下,她们平均要支出另外的30小时做家务。她们的丈夫,则只支出3个小时。而那些放弃工作全心投入照顾孩子的女性发现等孩子长大后,她们已很难回到工作岗位。亚洲女性对婚姻所持有的不寻常的消极态度并不令人吃惊。根据今年的一项调查,与美国人相比,与日本男性相比,越来越少的日本女性对婚姻抱有积极看法。

而工作在给婚姻带来了更大的困难的同时,给了女性另一个选择。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得了经济独立,因此她们有能力去追求比沉闷的传统婚姻更具吸引力的单身生活。普及的教育也促成了结婚率的下降。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亚洲女性通常最抗拒结婚,而这样的女性正越来越多。

亚洲结婚率的降低是今日的女性享有更多的自由的结果,这无疑是值得庆祝的。但是这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与西方相比,基于家庭内部会照顾老年人或者生活有障碍的亲戚,亚洲国家在养老金和其他形式的社会福利投资较少, 但是这种保障正在消失。结婚率的下降也带来了生育率的下降。在东亚,20世纪60年代后期平均每位女性生育5.3个孩子,现在降低到了1.6个。在一些生育率最低的国家,这个数字接近1.随着老龄化的加速,这将开始引发重大的人口问题。同时,这里还存在另一个不那么显着的问题。婚姻使男性更加社会化,它能降低睾酮并减少犯罪行为。结婚率的下降意味着犯罪行为的增加。

亚洲结婚率能否回升?如果人们对这其中的两性角色的期望能够发生改变,倒是有可能。但是改变传统观念并不容易。虽然政府无法摒除大众的偏见,但它可以鼓励改变。虽然有些自相矛盾,但是放宽离婚法也许能够促进婚姻。如果主宰着婚姻的女性知道可以自由离婚,她们也许会更愿意结婚。不仅仅是因为她们能够脱离不合适的婚姻,同样也是因为她们所持有的自由离去的权利能使丈夫保持警惕。家庭法应该帮助离婚女性获得更多的夫妻财产。政府应该立法规定雇主们给予父母双方休息放假的时间,并补贴抚养孩子的费用。如果这些开销能够促进更好的家庭生活,那么就有可能以此减少照顾老年人的社会负担。

对于家庭的重视,亚洲政府长期以来把这一点视为自己的巨大优势之一。但是,这种自信不再拥有保障。它们需要注意到在自己国家所发生的变化,并思考如何应对这种改变带来的影响。

被囚禁的幸福婚姻

【标签】黑人 婚姻 入狱 收入 单身

设想一下,世界由20个男人和20个女人组成,所有人都是异性恋者并希望找到伴侣。既然双方人数相当,每人都能找到另一半。但你想过去掉一个男人会怎样么?可能你会认为情况仍会差不多。英国经济学家哈福德在其着作《生活的逻辑》中认为,这么想就错了。20个女人对19个男人,就会有一个女人成为单身。因此,这个单身女子必会想出种种招数,她可能穿得更有诱惑力,也许格外用心地热情待人。无论怎样,她会尽力从其女伴手中“偷来”一个男人。由此而变为单身的女子也会花招尽出,从其他人那儿再偷来男人。接下来将是连锁反应,不久以后,女人们不得不更加努力,而男人们则可稍加放松。

真实的生活当然更为复杂,但这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一个重要事实。在婚姻市场上,两性人数十分重要。在非裔美国人中,这种不平衡较哈福德假设的例子更为严重。在20到29岁的黑人男性中,有九分之一正在狱中服刑。这一比例在相同年龄段的黑人女性中只有一百五十分之一。很明显,犯人不在婚配对象之列。而且,许多女性也不考虑有前科者,这就使问题更突出了,因为三分之一黑人男性曾有入狱经历。

将这么多男性从婚姻市场上排除出去具有深远影响。从1970年到2007年,黑人入狱比例猛增;同时,在出生于美国的30到44岁黑人女性中,结婚率从62%下降到33%.其原因很复杂,各方争论也很大。上世纪60年代出现了性解放运动,发明了避孕药,传统道德观念随之解体, 黑人入狱人数由此开始激增。该现象也与女性获取更多工作机会同时出现。这些因素必然与结婚率下降相关。

但芝加哥大学的查尔斯与国立台湾大学的骆明庆认为, 黑人男性入狱人数增加还是主要原因。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婚姻对象与自己种族相同、居住地很近,他们将美国分为地理上与种族上的“婚姻市场”.经过对调查数据的详细分析,他们发现,黑人男性入狱率上升一个百分点,女性的结婚率就下降2.4个百分点。但是,大量黑人男性入狱是否就是社会失衡不断增加的标志,而社会失衡又引发了婚姻率下降?也许不是。对于同样罪行,美国的刑罚较其它富裕国家严重。查尔斯与骆明庆将社会失衡指标替换为犯罪率,发现对结果没有影响。他们得出结论认为“黑人男性入狱率高使女性结婚的可能性下降…由此导致女性从婚姻中所获减少、而男性所获增加。”

同样的问题也影响到工薪阶层的白人,但对黑人而言尤为突出。约70%的黑人小孩是非婚生子女。传统家庭解体使美国黑人更贫穷、更孤独,而他们的状况本可能稍好些。受教育程度最低的黑人女性受害最甚。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2007年,在出生于美国的30至44岁黑人女性中,若其未接受过高中教育,则只有11%的人的配偶有工作;若其接受过大学教育,则情况好些,但仍受到性别不平衡的影响。因为她们大多数人希望找个黑人丈夫--96%已婚黑人妇女的配偶是黑人,她们都倾向于在同一群体中择偶。

黑人妇女受教育程度较男性为高。在狱外的人群中,黑人妇女上大学的比例较男性高40%.与白人女性相比,她们更多地出去找工作。这么多黑人妇女如此努力的原因之一是,她们不能期望与男性共同负担家庭重担。黑人男女之间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紧张情况。若你是上过大学的黑人女性,工作也不错,要想找一个与自己经济社会地位相称的黑人男性,机会不太多。

一位在华盛顿特区医院中工作的黑人女医生长得颇有魅力,她叹息道,“我原以为自己追求者众。”但她承认,有好工作的黑人男性知道自己是“紧俏商品”,当六个女人追一个男人时,“那情形,就是你要多做些什么才能吸引其注意?”她说,有些女人第一次约会就提出与对方发生性行为。因此,那些认为浪漫与责任不能分家的女人境况更为困难。她男友是个电气专家,双方已经交往了约六个月。一到深夜,男友电话就直响,明显是其别的女友。他被逼急了就说,双方交往并不代表要专一。

两性关系专家查普曼写过《获得真爱》等几本书。她说,失衡的性别比例“使黑人女性处境糟糕” .她对单身黑人女性的建议很实际:热爱自己,更多交流,等等。她表示,许多黑人都是由单亲母亲抚养成人,对男性在家中应发挥何种作用并不清楚。女性希望管理家庭,而男性有时对此不满。尼莎是鼓励婚姻的组织“幸福婚姻基金会”成员,她鼓励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同仁们可以考虑嫁给邮递员等体面的蓝领工人。但帮助黑人家庭最简单的办法是,若黑人男性涉非暴力犯罪,那就少判他们入狱。

从群婚杂交到乱交:日本婚姻的进步Or退步?

【标签】 问妻制 一夫一妻 武士阶层 父权 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