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我可能不会结婚
2371400000002

第2章 我可能不会结婚(2)

更糟糕的是,公众态度和公众期望严重滞后于亚洲女性的人生变化,使得平衡生活和工作就变得更加困难。尽管她们收入增加、教育改善,但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低于男性,韩国的社会学家Heeran Chun这样认为,“她们的生活明显地被儒家文化价值观所限制。”社会对她们的期待是放弃工作,有时一结婚就放弃工作,更经常的是生孩子以后,很多女性就直到孩子长大才返回职场。这就给女性施加了一个关于职业和家庭之间的选择。这也解释了高学历高收入的亚洲女性结婚率异常之低,对于她们来说放弃职业选择生孩子的机会成本是最大的。

就像大多传统社会,亚洲女性长期以来就是唯一给孩子、年老的父母和公婆以关怀照顾的人。即使很多女性在家庭之外拥有一份挣钱的工作,人们一般还会希望她们继续如此。结果就是妻子背负的期望变得异常艰巨。在日本的调查表明,全职工作的太太回到家里每周还要花30个小时做家务。而丈夫每周却只贡献可怜的三个小时。在美国和欧洲这种差别不那么极端,从60年代以来还缩小了不少。

另外,不少亚洲的夫妻面临着保证孩子在竞争激烈的学校获得成功的压力,这种压力大多压在了母亲身上;请人照顾孩子费用奇高;几乎没有国家补贴的日托项目(单单首尔就有324,000个孩子在排队等待日托服务);高房价使组建家庭变得昂贵:这些事实意味着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取得令人满意的平衡,在亚洲要比在西方更艰难。

逃跑的新娘

【标签】 选择性堕胎 寄身虫 光棍 结婚率 跨境婚姻

亚洲各国“逃婚”趋势影响的程度并非一致。比如韩国的单身比例和结婚年龄都比邻国低。但例外却是亚洲两大巨人--中国和印度:目前,结婚仍然是中国的社会准则,包办婚姻仍是印度的社会准则。 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那么大多亚洲人将生活在传统家庭里。但是它将持续多久?改变的迹象到处都是。

在中国和印度平均结婚年龄都在上升。离婚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年轻人中间。印度的传统的包办婚姻受到了网上约会和“自办婚姻”的挑战,这种“自办婚姻”是一种半自主婚姻,双方见面到相爱、同意结婚,但接着让双方家庭来摆平一切,就像传统的包办婚姻那样。

在中国,上千万年轻男女从农村流向城市深刻地改变了家庭生活。离婚率被抬高,因为农民工回到家发现自己和配偶的差别越来越大。如果夫妻双双进城,因为两人都得全职工作,他们选择不把孩子带在身边,或者因为户口制度使孩子不能留在自己身边。2008年全国妇联的一份调查显示,5800万农民工子女在距离父母上千公里的农村成长,通常是由祖父母带着。父母直接养育子女不再是中国抚养孩子的普遍模式了。

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大国的婚姻系统在未来都有可能收到被择性堕胎的威胁。父母使用产前扫描技术辨别胎儿性别、剁掉女婴,结果上一代人中有几千万女婴被做掉。2010年中国男女出生比是118:100。印度的男女出生比是109:100。2030年,根据哈佛大学的Avraham Ebenstein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Ethan Sharygin所称,由于扭曲的性别比,近8%的25岁以上的中国男性将不能结婚。到2050年不能结婚的男性比例将达到10%-15%.2030年这两个大国将有6.6亿20岁到50岁的男性,但只有5.97亿的同龄女性。超过6000万男人将由此面临找不到新娘的局面。6000万几乎是那时居住在美国20岁到50岁的男性总和。仅仅这一点就将打破亚洲传统的普遍婚姻模式。

问题仍然在于:这种趋势多大程度上成为一个问题呢?如果它是,那为什么呢?这很容易论证:最重要的是不愿结婚的女性不再被强迫结婚了。这必须是一件无论对她们自己、还是对于得不到一个幸福婚姻的男性、或许还对于整个社会都有利的事情。

有诸多对此趋势感到担忧的理由,有些还令人非常不安。亚洲的社会观念改变缓慢,不少人仍认为单身可耻。“寄生单身族”是日本人对单身者直白的称法。不愿结婚似乎引发了敌对情绪,认为决定不结婚也需三思而后行。

避孕措施是一个特别的问题。一些亚洲国家的政府提供的家庭生育计划(发放安全套)仅限于婚后夫妻。少数国家甚至要求发放安全套前检查结婚证(这也已经发生在欧洲)。在大批男女在二三十岁都保持单身的情况下,这一政策显然不明智。

婚姻模式的变化还表现在教育和社会层面。由于女性倾向于攀高枝,不结婚产生的问题集中在结婚可能性较低的两个人群中:文化低的男性和文化高的女性。几乎每个东亚国家都对高学历女性不断下降的结婚率忧心忡忡。新加坡政府甚至建立了一个婚恋网站(ovebyte.org.sg)来提高高学历人士的结婚率。贫穷或者文化水平低的男性难找对象的苦恼和高学历女性的问题不相上下。比如韩国女性似乎不再愿意和农民结婚。

中国人生造了两个描述这两类人群的词:“剩女”和“光棍”。“光棍”是指代由于择性堕胎而难找对象的中国男性使用最为普遍的词。这一状况集中体现了对于亚洲人逃避婚姻的担忧。当逃避婚姻的情况在中国和印度社会普遍存在,它和严重过剩的单身汉一起将导致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卖淫增加;新娘像商品一样可以买卖,或者女人被迫“嫁给”几个男人;妻子被吃醋、揪心的丈夫深藏家中。

这听起来显得过分担心,大惊小怪。但是女性不愿结婚和男性对妻子持续的需求已经产生了一大批跨境新娘。一本由Melody Lu和杨文山编辑、阿姆斯特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亚洲跨境婚姻》指出,2002年27%的台湾婚姻都涉及外国新娘;当年八分之一的新生儿来自“混合”家庭。很多女孩都是没有受过教育的青少年,被家人“卖给”了年龄更大、更加富裕的外国人。结果她们家乡年轻男性的结婚机会减少。有组织的涉外婚姻在台湾当局的打击之下呈下降趋势,但在其他地方继续上升。2005年韩国七分之一的婚姻属于“韩亚联姻”.在农村地区涉外婚姻比例更高:庆尚南道2009结婚的农民中有44%都拥有一位外国新娘。假如中国和印度也以这个规模进口新娘,那将导致整个亚洲的性别灾难。如此一来,这种灾难就难以避免。

结婚率下降和低结婚率有其历史先例:19世纪末的爱尔兰和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及欧洲部分国家。美国和欧洲的结婚率在1945年到1970年间反弹。但是欧美与亚洲不同:欧美的结婚率在经济萧条时期下降,经济复苏后反弹。亚洲的独特性在于--在长期的经济繁荣期结婚率一直在下降。当亚洲变得更加富裕,传统的婚姻模式只可能继续解体。

女人≥男人

【标签】商界女性 奥巴马 性别石棉 女权主义

已故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有一妙语:“女人就是工资低的男人。”作为六个孩子的父亲,他也许还对女人在人类繁衍中起的作用说了些别的什么。但是, 就以一(短)句总结经典女权主义而言, 这句箴言已是登峰造极。

较早几代的成功女性强调要获得和男性一样的评判标准。她们对于要给“姐妹们”特殊待遇这种说法嗤之以鼻,坚持要靠工作更努力,想法更精明来获得成功。撒切尔夫人从不隐瞒她对身边那些窝囊男人的轻蔑。有个笑话说的是撒切尔夫人和她的内阁去吃饭。侍者问:“牛排还是鱼?” “当然是牛排。”她回答说。“那蔬菜类呢?”(那些窝囊的男人呢?) “他们也是吃牛排。”前不久的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希拉里·克林顿借用一个广告嘲弄奥巴马,意指奥巴马,不像她自己,不能胜任在凌晨3点接听红色危机电话①的挑战。

很多商界女性的先锋人物都以自己的强硬作风为豪。空调业巨头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断然说道:“我从来没有失手过。我从不认错。我永远是对的。”过去三年,她的公司让股东的投资回报增长了将近500%.

但一些现在最具影响力的女权主义者强调女性如果照男性世界的法则行事,就永远不可能充分发挥她们的潜力。阿维·维滕贝格考克斯和艾莉森·迈特兰德是该观点的其中两位首要拥护者。他们认为,仅仅打破玻璃天花板是不够的,你需要检查整个企业建筑,找到“性别石棉”②--也就是说,要将存在于企业组织结构和发展进程中的固有性别偏见连根拔起。

新女权主义主张女性有和男性完全不同的特质。男人具侵略性,女人寻求共识;男人喜欢竞争,女人喜欢团结协作;男人热衷权力,女人向往群体。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茱蒂?罗森纳认为女人擅长“转型管理”和“互动管理”。《女性应进入董事会会议室》的作者佩尼娜?汤姆森和杰西?格雷厄姆认定女人“横向思维比男人更强”,而且“更理想主义”.一时之间,女权主义文章中都在借用猴子部落的例子,即雄性好战,雌性慈爱。

而且,这种观点还认为这些据说是女性特有的品质在商业中越来越重要。不久前的金融危机就证明了男人引以为豪的那些品质,比如冒险和残酷的竞争,会招致灾难。照这种说法,雷曼兄弟换做是雷曼姐妹就不会破产了。新女权主义者还称,在金融危机发生前,一些最优秀的公司就已经开始抛弃“家长式”的层级制度,转而青睐于“协作”和“网络”结构,而女性在后者中有先天优势。

这个观点听起来有点像那些冠冕堂皇的大学里的两性研讨会,却吸引了一些很有分量的追随者。鼎鼎有名的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带来企业成功的九项“领导行为”中,有五项女性使用的频率比男性高。路透集团董事长、前联合利华老板、企业机构的中心人物尼尔·费哲罗表示,“女性获取成功的方式和男性不同,我们的组织以矩阵结构为中心,等级制度正在弱化,组织方式变得宽松,女性的领导特质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许多公司都不再提倡传统的对每个员工一视同仁,取而代之的是“因性调整”和“性别双语”--以利用女性员工独特的管理智慧。现已涌现了一大批咨询机构教导企业如何听取女性的意见和利用她们独特的能力。

新女权主义者们有理由对女性在商界的进展感到失望。据英国公平和人权委员会计算,以现在的速度,要再过60年女性才能在富时100企业的董事会中取得和男性相同的席位。她们也有理由认为传统女权主义没有顾及到女性在抚养孩子过程中的角色。但是,她们那些关于男女先天不同的论调是草率而具反效果的。

揪着先天的差异说个不停地人们应该记得,人口子群体内部的差异通常大于子群体之间的差异。即使能够证明平均而言,女人的情商比男人高,那也不说明任何一个特定女人的情况。将人们作为个体而不是群体的代表来评判,是合情合理的,也是有利于商业的。

另外,许多最成功的女性存在于作风硬朗鲜明的企业里,而不是新女权主义者臆想中的感情丰沛的机构:阿海珐(核能源),英美资源集团(矿业),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农产品加工),杜邦(化工),太阳石油(石油业)和施乐(科技)都有女性老板。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的女性富时100指数显示,提拔女人进入董事会记录最好的两个行业分别是银行业和交通业。

女同胞们最好不要受新女权主义的诱惑,而是应该听董女士的。尽管现状不如人意,但前景是美好的。女性在中学和大学里的表现远远超过男性。传统的精英管理制度对女性越来越有利,现在抛弃它真是大错特错了。

备注:

① red phone: 起源于连接华盛顿和莫斯科用于两国总统沟通的电话,后来意指带来危机消息的电话。这里的广告中希拉里意在说明奥巴马不足以应对危机。

② gender asbestos:性别偏见,多指对女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