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弱国崛起:我的名字叫印度
2371100000003

第3章 政在进行时(1)

危机四伏,困兽之斗

【标签】曼莫汉·辛格 政策瘫痪 国民大会 零售业 改革

换作个意志脆弱些的人,恐怕现在早缴械投降、主动请辞了。即使如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这般隐忍力非凡,现实对他也是个严峻的考验。他尊崇自己的政治上级,也是执政党国大党领袖索尼娅·甘地(Sonia Gandhi),可谓无人不晓。而国大党内部总有人拆他的台,连甘地夫人也质疑他力主推行的经济自由化改革,这一点越发令他难以忍受了。更折磨人的是,素以清正廉明著称的辛格,却要执掌一个腐败横行猖獗的政府。同样让他难以接受的是,尽管国大党在2009年议会选举中,以压倒性胜利再次成为执政党,但他率领的内阁并没有通过任何实质性的法律条文。

印度成为这一切的最终买单者。投资者和外界失望于印度国内的政策瘫痪。部长们不敢做出重大决策,担心有被指责贪污之嫌--尽管本周辛格督促他们,至少要在基础设施开支方面有所进展。同时,反对党印度人民党(BJP)故意阻挠,导致议会在今年的大多数时间都陷入僵局中。他们希望借此激起公众对腐败的愤怒。

其结果是,2011年底这届议会几乎是近25年历史中最不作为的一届。一位重要的国民大会党人物,沙希·塔鲁尔(Shashi Tharoor)郁闷至极,他建议,干脆彻底弃用内阁制改用总统制算了。这事自然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指望议会好好干活也是不现实的。12月13日,印度财政部长普拉纳布·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几乎快要屈尊恳求国会议员们,大家别再窝里斗了,还是合力推动经济改革吧。

慕克吉也许真得去求他们了。有一项允许外商投资印度零售业(以便大力发展印度零售业)的政府决策,本来就推迟已久,可惜兜售不利,不过才2周时间,就暂时搁浅了。慕克吉承认,如果就此进行议会信任投票,本届内阁极有可能垮台。政府先是言之凿凿地推动一项改革,以重振投资者对印度的信心,旋即却又退却畏缩,这种政治手段真是糟糕至极。在这一刻,政府已经背离了原来的初衷。

在国民大会党掌握了下议院,或又被称为下院人民院中545席位中的207个席位的有利形势下,政府的软弱无能显得愈发地无可原谅。表面上看起来,最大的错误是没有在开放零售业这件事上,征得其执政联盟草根大会党的同意。这是一个臭名卓著的极其不可靠的盟友,其领袖是玛玛塔·巴纳吉(Mamata Banerjee)。在2011年9月,她曾经蓄意破坏辛格赴孟加拉,旨在解决双方共享恒河河水争端的行程,在11月她又因为反对小幅提高汽油价格而威胁要扳倒政府。

但是在反对零售业改革这点上,巴纳吉得到了其它各派势力的大力支持,愈加嚣张。在内阁会议中,有不少国民大会党的领导者公开反对这项政策。这反映了总理所在的政党内部,存在着深层次的内讧。而自从今年夏天甘地夫人被诊断出身患重病之后,她就愈加忧郁沉默,极少表态,明白地表明了她打算抽身局外的态度。她的儿子拉胡尔·甘地(Rahul Gandhi)性格腼腆,行事低调,被视为下一任总理的人选。他则一直远离于权力核心之外,在北方邦从事一些政治活动。辛格和他的小团体无疑于孤身作战,成了众人眼中一颗好捏的“软柿子”,不堪打击。

辛格政府的一系列失败,招致其它措施的反对者也伺机而动。政府计划由私营企业承担更多员工养老金的方案,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牺牲品。一项鼓吹已久,旨在确保人人享有“食物权”的议案将会被延迟。12月13日,针对政府近期展开的使用生物识别身份证的空前工程,议会的财政委员会展开抨击,他们警告说这一计划“毫无明确的意图”,而且存在个人信息安全隐患。看来,此次口舌之战打响了明年一场更为猛烈的战役,反对这项计划的声音还将不绝于耳,。

对身陷困境的辛格内阁而言,持续低迷的经济现状无疑是雪上加霜。全球经济衰退已经令国内外投资者丧失信心。而各派的政治角力,层出不穷的腐败现象,处于高位的通胀以及印度今年恐难以实现财政目标这一事实,令政府真是愁上加愁。

财长慕克吉已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9%降至7.5%。不过可能还是过于乐观了。根据12月12日的数据显示,10月的工业产值(主要来自采矿业,资本货物和其它行业)较去年同期暴跌了5.1%。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也应声下探,创历史新低。通胀率稍有回落,在11月降至9.1%,但是仍然过高。因此,尽管投资者对印度持续上调的高利率颇有微词,印度央行也不会急于调整现有的货币政策。

为应对以上困难,辛格本应该尽快向国大党和民众解释,对土地所有权、政府办事效率和零售业进行改革,将有助于振奋国内弥漫的悲观情绪,以改善印度的经济前景。可事实恰相反,这是2011年内第三次政府决策停滞,辛格似乎又陷入了困兽之斗。一个平民主义反腐败的社会活动家,安纳·哈扎尔(Anna Hazare)近期重返政治舞台。他要求设立一名特派员,成立“委员会”,政治家应受其监督,总理也不能例外。哈扎尔介入政治越来越深了,而且他明确地表示反对国大党--12月11日,他在德里举行了为期一天的静坐绝食,并且与两大在野党--人民党和共产党的领导人同坐一席。他向投票者宣传要抵制国大党。这一举动也许会削弱他对民众的感召力,但是仍然无法避免地,将成为压在日益老迈的辛格总理身上的又一座大山。

慢吞吞先生

【标签】反对派 大选 民调 人民党

印度主要反对派,印度人民党领导人阿隆.杰特里坐在桌边抿上一口咖啡,罕见地展露笑颜。他大可以这么做。过去的几个月里,执政党连遭重创。经济增长磕磕绊绊,通货膨胀引来公众大为不满,一系列重大腐败丑闻又令中产阶级选民大为光火。

对反对派来说,更好的消息恐怕是执政党国大党领导人正在苦苦挣扎,试图辩解。 总理辛格时不时地否认欺诈行为,被迫对盟友以及同伴作出反击。人民党议员开玩笑说,辛格先生对国大党负有重大责任,要是他辞职,他们可就担心死了。掌握国大党实权的女主人索尼娅甘地,已经因病离职。她的儿子以及可能的接班人都似乎略显胆怯,并不积极。杰特雷嘲笑说,拉胡尔·甘地不过是个空壳子。他有的只是家族魅力,却不是智慧与能力。

因此,在经历了两年出乎意料的大选失利之后,人民党看到了收复失地的希望。改革运动斗士安娜·哈扎列在今年为反腐败进行了两次绝食,令政府陷入尴尬境地,尽管要知道公众有多支持他还要一段时间,但人民党在上个月选择支持他。人民党领导人也指出,他们长达一年的抗议,要求议会调查官员舞弊行为,有官员因此辞职或遭到逮捕。

尽管相当缓慢,但他们的战略正在显露成效。人民党在五月五个州的选举中举步维艰,他们自己也深陷泥沼,最明显的就是在卡纳塔克州的采矿丑闻,本周已经有人因此遭到逮捕。此外,印度人习惯反对在任者;现在他们似乎已经准备好给反对派一个发言的机会。哈扎列抗议之后的第一次全国民意调查在九月四日出炉,调查显示人民党的支出率已经从五月的23%上升到了32%。国大党的支持率已经下降了十个百分点,跌至令人沮丧的20%。

单单一次的民意调查不能太当真,尤其是被调查者全部为城市居民(国大党一般能获得大量农村选票)。但这恰好符合我们前面所说的。八月份的一个更广泛的民调显示在人民党管辖州的被调查者对他们的行政部门都相当满意。人民党总书记拉维尚卡尔普拉萨德宣称,内部调查显示人民党在北方邦收获迅速,北方邦明年年初会举行一场选举。

人民党不会再北方邦获胜,但他们希望能把国大党挤到第四位。这会大大伤害领衔国大党州竞选的甘地。人民党战略家说,好的表现能大大吸引印度南部及东部的盟友,在那些地方人民党并没有什么胜算。人民党的古扎拉以及其它一些州的竞选让2012年有了“小型大选”的样子,一位人民党人如是说。

然而,把成功押在国大党的有失民心之上,这样的战略还不完美。人民党还要改正自己的不足。最突出的就是它莫名其妙的领导组成,搞得人民党像匹童话剧里的多头马。没人知道彬彬有礼的上院领袖杰特雷和敢作敢为的下院首领斯瓦拉杰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领导人。曾在2009年领导人民党竞选,现已八十三岁高龄的阿德瓦尼依旧如鬼魅般徘徊流连,希望能再次竞选总理。还有古扎拉州的坚定地印度教民族主义者, 纳伦德拉·莫迪,要是明年他能连续第四次当选首席部长, 他也可能参与竞选国家最高领导人。

印度教复兴运动印度教民族主义极端组织把尼廷·加德卡推到人民党主席位置上,让选战更加混乱。但至少加德卡明确表示他对领导未来的人民党政府“丝毫没有兴趣”。他的任务就是让人民党在选举中获胜,尽管他表示“2009年的大选失利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这也表明他还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领导人不定,选民苦思冥想究竟哪一股党派势力占据主导。维新派认为的泥古不化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想正在衰退。一位倾人民党的专栏作家抨击印度教民族主义极端组织是“一群在中产阶级不断壮大的情况下还不知道迎合年轻人的蠢蛋”。杰特雷则说人民党 “天生就是执政党”,还先把“文化自豪感”放到一边,将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作为人民党的首要任务。

对人民党来说,脱离上层与中层阶级,抛弃身份政治,才能吸引各种信仰不同,但最看重善治的中间选民。最好的范例就是人民党成功参与比哈尔地区的联合执政,他们甚至还吸引了穆斯林选票。

像斯瓦拉杰女士这样的老一辈领导人,虽然对农村的穷困选民有很大的号召力,却不愿减弱人民党浓厚的印度教属性。印度教民族主义极端组织称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志愿团体,依然有能力占据多个印度教控制的州。许多人民党领导人依然条件反射似的地猛烈抨击国大党的“政教分离”,指责政府面对伊斯兰教威胁时表现软弱。人民党复苏,却不一定有所改变。

印度红旗蒙土

--消失了的印度共产党

【标签】共产党 选举 出局 地方性

红旗在路边飘扬,上面的镰刀和锤子图案被涂抹成扎眼的颜色。长胡子胖乎乎的领导者标牌—马克思主义者模仿圣诞老人而做的造型—摆在椰子树旁边。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选举巡游中,众多马克思主义者倾城出动,只为上演一次尽职的“支持秀”。但是没几个人指望他们的党下月能连任。

同志们出来是为了倾听他们的党委书记—普拉喀什.克拉,这位头发已白的长者,即使从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者)老年人界定标准来衡量他还相当年轻。他没有激动人心的言语,每一个人群,演讲的内容从评价食品通胀和贪污行为,到大米资助的承诺和重击资产阶级的国大党,迎接他的,是稀稀拉拉的掌声。

他这些消息早已过时。印度的经济正突飞猛进,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印度只有59个亿万富翁”春风得意,这个断言绝对是个伪命题:不管怎样,很多听众忙于玩弄手机,对此不太关心。喀拉拉邦人因全球化而变得成功:每4户家庭就有1户有亲戚在海湾工作。当地大学的一位教授戈帕.库玛指出:“我们是个消费型国家,每年移民在外的亲戚兑的现金达到2000亿卢比(相当于4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