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弱国崛起:我的名字叫印度
2371100000002

第2章 弱国崛起(2)

Singh一样的1991年间的改革家们,其中有许多在这届政府再次任职。但他们这次所面对的任务在两大方面完全不同。1990年间他们开放了市场输出,准许企业循自己意愿生产产品。但继任的几届政府都没有解决诸如劳动力、土地、能源等的市场投入的问题。推迟的基础设施项目中,70%是由于无法获得土地,其土地审批过程仍受限于1894年颁布的法律,而这部法律正是Singh政府在过去的三年中一直在试图修改的。政府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修改现行的令企业很难开除员工的劳动法,并改革消费大量资金却无法提供足够电力的能源市场。

1991年的改革是由首都的坚定改革者组成的精英团体所推动的。但是要改善教育、医疗、营养则需要激励并监控身处中央政府控制力颇为薄弱的农村学校诊所中的大批人员及基层官员。例如,中央政府已经增加了教育支出,并通过了一部法律使得每个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现在则需要各州及地方官员来确保这些钱花在正确的地方,并监督教师们是否按时上课及教学质量。

当前印度面临的任务不同了,而环境也不一样。1991年印度之所以改革是因为无其他路可走。Singh利用了这种必须性,推动了一些对于解决当时迫切危机并非绝对必要的改革措施,但这些措施确实保证了印度不会再次遭受类似境遇。

多亏了他的努力,现在印度经济大为成功并且充满活力。印度虽未处于另一场危机的边缘,但如果Singh敢于利用这次机会,印度近期令人失望的经济表现已足以为另一次具有投机性质的改革提供借口。

20年前,谈吐温和的Singh曾说,“让全世界响亮而清楚地听到--印度现在完全苏醒了。”在这届政府最后的年份里,也是Singh政治生涯最后的年份里,印度的政治家们应该唤醒自己,再次全力推动改革。

反腐败的绝食抗议

【标签】哈扎尔 绝食 示威游行 腐败

赤脚穿行于德里市中心Ramlila Maiden兰姆力拉广场公园的淤泥中,一位中年男子表达着对他心目中的领袖安纳·哈扎尔的爱戴之情。他的眼神闪烁着激情和饥饿。一周多来追随其74岁领袖,他的双腿因绝食而痉挛。这又怎样呢?他说,30天来我们绝食来训练我们的身体。牺牲肉身来获取精力。

哈扎尔先生本人,已经减轻了6公斤体重,仰卧于附近的一座平台之上,背景是一副巨型的甘地画像,他正沿用甘地的方式。无数的摄像机,数万名忠实的群众,日夜不分的专心的看着他,在一片泥海中不时发出喝彩和颂扬之声。一群着装统一的学生挥舞着印度三色旗游行示威。年轻人头戴侧面写有“我是安纳”字样的甘地式帽子。

与哈扎尔有关的玫瑰花饰、头带、T恤和徽章生意兴隆。5个卢比(10美分)就可以在你脸上画上橘黄、白、绿三色条。甚至警察的x射线安检门都涂上了“印度远离腐败”。数十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游行和抗议。该国容易亢奋的有线新闻网团体除此之外什么都不予关注。

哈扎尔的举动已经使他从一个知名的社会改革者变成了全国瞩目的人物。他要求在2011年9月前通过一项他团队草拟的议案,该议案要求设立反腐官员、或委员会(Lokpal),来监管包括总理到最高法院在内的所有政府机构,使每一个政府部门都接受反腐审计,有可能成为国家一个新的有力臂膀。

2011年8月24日,在与哈扎尔会谈之后,执政党在总理官邸召开了一次全党会议,会上同意回绝这位活动家。一天前,总理辛格请求哈扎尔看在自身健康和扫除腐败的共同目标的情分上取消绝食的建议遭到拒绝。

也许最终政府除了向街头示威者妥协外并无多少选择,不过它仍有时间。虽然一位年长却精神矍铄的反对派领导人L.K. Advani已经要求政府下台并举行新的大选,但无人响应,甚至Advani自己的印度人民党也表明无意于提前选举。

如何证明其执政的正当性,辛格政府对此保持沉默,然而,这一点也越发难以体现。无力在其他事上有所突破的同时,在这件事上的转变只代表其无能和犹豫不决。2011年8月辛格政府只是拘禁了哈扎尔,试图使其闭嘴,这反而使得哈扎尔名声大震而且深得同情。之后国会发表一份可笑的申明,说美国人在抗议者中煽风点火。当其母Sonia在国外接受医疗的时候,Rahul Gandhi和其他三人一起被认为是国会领导人,但她装聋作哑,既不在德里也不承担任何领导职责。

那些对腐败和政客的无能感到失望的人们逐渐倾向于支持哈扎尔。示威者们从公共广场转移到政府部长和议员们位于德里的住址外围安营扎寨,使这些官员很不安。8月23日一位示威者还纵火自焚。

截至周中哈扎尔的支持者们说他们看到了伟大胜利的曙光。他们对议会民主被一小部分街头抗议者侵蚀的质疑置之不理。他们反驳说,一个阻塞的系统需要敲击。一个新兴的自信的城市中层阶级似乎已准备迫使民选领袖(以及未经选举的领袖,如辛格)代表他们的利益

然而,冷静的头脑行事谨慎。将一个反腐败运动塑造成围绕某单一个人的行动毫不费力。“安纳即印度、印度即安纳”这个口号听起来很像一个邪教的说法。巧合的是,最高院、总检察长、一位民主活动家的盛典和一家坚决果断的媒体都有助于今年开展腐败审查。一些权势人物已经锒铛入狱。

也有一些对哈扎尔的疑问。一些穆斯林领导人对其民族主义心存疑虑,他们在其运动中时常看到印度教为主的语调和图像。8月24号,在德里单独集会的低等级的贱民们,也质疑其立场。他们忧愁于如果街头抗议者真能有效的做出宪法的修改,接下来可能就会攻击一个宝贵而有争议的宪法条款,即提供一些保留职位,而其中绝大部分是给最底层民众的。

绝大部分怀疑者不满于哈扎尔的方法。最受尊敬的贱民领袖,印度宪法主起草人,B.R.Ambedkar,其早前对他所谓的用甘地式的绝食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民主政府的“无政府原则”的警告本周被多次援引。绝食抗议作为一种勒索方式,也许可以用于英国殖民者,却不应针对民选领袖。

这些牢骚不会阻碍哈扎尔的脚步。其营地暗示在未来有可能发起对选举和教育的改革的运动。既然绝食抗议这部大戏如此适合电视直播,敌对的绝食者也可能会跳出来。不过当选的政客也能接招。他们只需通过大量远期的法案,如更深刻的经济改革,就可以很容易的提醒选民们他们对此十分在意。(这种手法)乏味而平淡无奇,但对许多选民而言,这和腐败一样重要。

开在烂泥路上的超级跑车

【标签】第三大经济体 节俭 家族企业 超级大国 希望

这不是一个电影的场景。孟买是一个亿万富豪摩天大楼阴影中的城市,你真的可以看到劳斯莱斯颠簸在破破烂烂的街道上,从衣不蔽体的小孩身边开过。印度的资本主义是不成熟的有时甚至是丑陋的,但他们的私有企业是有活力的且多数都是很乐观的。如果这个国家保持现有的经济增长速度,印度有希望在2030年后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并且他们几亿的人民都会脱离贫困。但他不是第二个中国。幸亏这个疲惫而古怪的国家,这没有任何剧烈改革的可能,大多数发展的工作都是私有制来承担。印度的公司是新鲜的血液,但他们也比世界上其它的公司需要承担更巨大的责任。

经过了十年的兴奋期,商业活动开始清醒了,部分是由于同经济的紧密联系且发达国家遭受到了危机。在近十年中,有种新形式的资本主义深入到了印度,资本由大家族控制,经常是第一代或者第二代人拥有显赫的控制权。然而,私有企业也不是看上去那么舒服地寡头控制企业,家庭企业的竞争是悬在他产头上的生死之剑。尽管有些大的世袭集团看上去更喜欢在国外投资而不是在印度,但他们都准备拿出大笔的钱在印度做长期项目投资,这样大笔钱只有中国政府或者西方的债券市场才能像魔法一样变出来。

过去七年当中,大多数由印度企业走向海外或者外企进入这个次大陆的跨国并购是并不如他们的促进者和兴奋的支持者所宣称的那样成功的。有一两家几乎让他的支持者全军覆没,还有一些从没有在资本市场给像样的回报。这种尺度倾向于被帝国建造者摆脱,但是长期以来它是唯一的测量方式。印度的商业全球化得很快,可能比其它任何国家都要更早和更深入,但是更持久的发展是潜在的小范围的扩散,而不是银行家们鼓吹的胜利的图表。

同时,公司发现了节俭带来的限制:降价和建立大规模客户群有时会带来损失而不是赚钱。大的国有企业支配着地区政治家做出战略规划。政府的控制总是伴随着很多问题。并且尽管所有的宣传都是关于新企业家,他们也不过是度过了一个平庸的十年。

有些印度人觉得西方对他们的方式的所有批评都是伪善的。他们有这样的观点,除了这些,难道美国不也有家族支配商业的情况吗?但是,印度像美国发展的迷失期那样的初期发展阶段是非常之短的。印度的软政权鼓励以企业集团的形式从事商业活动,不论是否企业为家庭拥有。这种合作模式不包含自我毁灭的金融的种子,至少不是眼前的危机。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吸引外部投资的问题将实际上促使家族放弃对企业的控制。但肯定不是像那样突然发生的。

然而,通常由家族控制的企业集团的成功并不包含矛盾。今天处理问题的方式反映了一个理性的且受人尊敬的资本家对这个国家面临的问题的责任,并且这帮助了印度的经济引擎即使没有他们也能运转。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混乱的方式可能会受制于越来越小的回报率。近期经济的波动和投资的低迷是由于私有企业刚刚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政府的不作为和丑闻。这导致了大家怀疑这个国家是否真的可以在不导致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达到8%或者更多的经济增长。

如果印度将要经历一个长的时期才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有很多预言家都已经为他作出了详细的规划。印度需要面对很多的事情比如像,基础设施、有效的土地配置、教育、证券市场、可靠的供应链和合同实施的保障。然而,如果他们想在这些领域做出进步,那些大的慢慢发展起来的商业集团将会逐步消失,因为,有时他们绝大多数就像一个在自己权力下的小王国下发展起来的,就像一个真实世界的替代品。对现有印度商业道路一个大的危机是长期的经济成功。这可能会使今天改组这些公司变得没有动力。并且还有一个很少提到的问题就是商业当中的权贵问题。

公司在近十年找到了他自己的节奏,有些事却陷入了迷失:公司不能仅仅采取社会运行的方式,而且要推动标准的出台这种观念甚至是国家所不能做到的。印度奇迹的本土明星像孚瑟斯公司有一流的管理水平也需要呼吸一些新鲜空气。今天的老板看上去似乎是厌世的,然而在某种程度上,官员已经抓住了既得利益,他们失去了热情去推动世界级标准的制定而仅仅是在审计这样一些小事上下功夫。在受贿丑闻的这些年中,太多的印度商人变成了懦夫,就像恐吓一个证人他不可能去先告发一个罪行。揭发政府反对渎职和提高标准的工作已经引发了城市中产阶级的大规模抗议。

第二个对于印度商业发展的危险很直接,那就是“希望”。特别是在城市,希望已经很高涨了。强大的和鼓舞人心的乐观主义的是印度的奇迹的底层引擎,但它在政治上是必要性是人民的期望得到满足。在未来的十年,有更多的企业家必须突破既定的经营秩序。机会必须同利润一样增长得一样快,否则,在某些时候,大量失意的城市人群可能把注意力从印度政府身上转移到亿万富翁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