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心理学
2339400000007

第7章 感觉与知觉(2)

(2)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①物体知觉

物体知觉就是对物的知觉,对自然界中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种种现象的知觉。任何事物都具有空间、时间和运动的特性,因而物体知觉又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空间知觉是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空间特性在头脑中的反映。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的位置移动及其速度的知觉。

②社会知觉

这里所说的社会知觉包括对个人的知觉和人际知觉。对个人的知觉是指我们通过对一个人的外表和言语来认识这个人的心理特点和品性,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和对自我的知觉。人际知觉是我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这类知觉有明显的情感成分参与。

(3)根据知觉的映象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进行分类

根据知觉映象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还可以把知觉区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觉等。正确的知觉是人脑对事物本来面貌的反映,是人的知觉的主要方面,而错觉是指对人或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是一种特殊的知觉,是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了解错觉,有助于我们找出错觉产生的原因与条件,自觉地纠正错觉,形成正确的认识。错觉对人的认识和实践也有有利的影响,对于文学艺术、绘画、建筑、军事伪装等领域的创作与研究来说,都有着其存在的必要性。

二、知觉的特征、规律及影响因素

1.知觉的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

我们每时每刻接触的外界事物数不胜数,但由于感觉器官功能的限制,我们无法同时知觉它们,而只是有选择地知觉其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事物。因此,在特点时间内,我们总是根据主客观情况或需要,从众多事物中选择其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以便对其进行清晰的反映,而把同时存在的其他事物视为知觉的背景,仅对之进行模糊的反映。知觉的这一特征称为知觉的选择性,也称知觉的对象性。

知觉的选择性依存于下列两个条件:一是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对象从背景中选择出来就越容易;反之,则越困难。二是注意的选择作用。当注意指向某个事物时,该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时,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知觉对象便发生了新的变化。

(2)知觉的整体性

我们知觉的事物虽然由多种属性或多个部分组成,且由不同的感受器官分别加以感受,但是我们并不是把各个知觉为各个孤立的属性或部分,而总是把各个知觉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觉的这一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或知觉的组织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一方面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那些在空间、时间上接近的客体,那些在物理属性(强度、颜色、形状、大小等)上相似的客体,那些结构关系规则、对称的客体,以及那些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另一方面又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当知觉的对象提供的信息不是很充足时,知觉者总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来加以补充,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知觉者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形成对某一事物完整的知觉映象,从而使知觉更准确、更有效。

知觉的整体性使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趋于完善,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从而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人在新环境中遇到知觉过的对象,尽管构成它的部分或属性有变化甚至缺损,但仍然可以根据对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加以辨认,从而变成一个整体形象。

(3)知觉的理解性

我们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它的整体性加以理解,并用某一语词称谓来对它做出最佳解释。知觉的这一特征,称为知觉的理解性。知觉依赖于理解。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

理解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对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容易当成一个整体来感知。相反,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知觉的整体性常受到破坏。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指知觉对象的物理性质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时,知觉形象并不发生相应的变化,而是保持不变。例如,同一人从不同的距离、角度和明暗条件下去看他,虽然视网膜上的人像各不相同,但仍将其知觉为同一个人。知觉恒常性也非常普遍,而视知觉的恒常性最具有代表性,视知觉的恒常性主要包括大小、形状、明度和颜色恒常等。

知觉的恒常性对人的生活有很大作用。它使人在知觉条件发生一定变化时,仍能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对它作出反映,从而能够根据对象的实际意义来适应环境。如果不具有知觉的恒常性,那么,在不同的情景下,每一认识活动,每一反应动作,都必须经过一番新的学习和适应过程,实际上也就使适应变得不可能了。

2.知觉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知觉的特征分析指出,知觉活动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特征,而这些特征具体说来也就是知觉活动的一般心理规律。在这一部分,我们主要就知觉的规律与影响因素,作一些介绍。

(1)知觉的选择性规律

客观世界作用于人的事物也是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感觉系统为我们提供的是各种感觉信息:光、色、声、嗅、味和触,但我们不能全部都知觉到,只是对其中的一些刺激物做出反应,这样使人能够把注意集中到某些重要方面,从而排除次要刺激的干扰,更有效地感知外界事物。而我们之所以能够有选择性地知觉客观世界乃在于知觉的选择性规律。

什么样的刺激物容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作为对象,这不仅和刺激物的特点有关,而且也和知觉者的主观状态有关。

①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刺激物的强度。环境中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被选择为知觉对象,微弱的刺激往往作为背景。

b.刺激物的对比。对象和背景之间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差别越小,分离就越困难。

c.刺激物的变化。如果在我们所接触到的各种刺激中,有一个刺激是运动的,其他刺激都是静止的,那么这个运动着的刺激就会被作为知觉对象。

d.刺激物的新异性。在众多刺激中,有一个刺激具有与其他刺激明显不同的特点,这个新异的刺激就容易被作为知觉对象。

②主观状态

知觉者的个体因素有无明确的目的,有无积极的态度,以及知觉者的兴趣、爱好、情绪状态等都影响知觉对象的选择。例如,在广告的海洋里,音乐家或音乐爱好者首先发现音乐晚会的海报;球迷则会首先看到球赛的广告;病人首先注意的是药品广告等,各择所需,各取其好。

知觉的选择性在现实生活中意义重大。如从背景中辨出对象,在信号觉察中就特别重要。雷达观测兵要从雷达荧光屏上显示的标志中,辨认出可能是敌机来袭的信号,就必须把许多不是信号的标志当做背景,把真正的信号标志当做对象辨认出来,以便及时准确地向有关部门报告。此外,艺术家在创作中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交通部门在交通信号标志的选择上选用对比强烈的红绿灯;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迅速、清晰地知觉重要内容,讲课的声音抑扬顿挫,直观教具突出关键部分,板书用鲜明的色彩对比、精巧的排列组合,从而突出主要语词、图形、符号及要点;舞台上用光柱照射主要演员吸引观众注意,都是对知觉选择性的应用。

(2)知觉的整体性规律

知觉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和组织起来的;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知觉不是知觉对象各部分简单的相加,而是各部分有机组成的。知觉的整体性体现了超越各部分刺激的简单相加之和而产生的一种整体的知觉经验。在刺激不完备的情形下,知觉仍可保持完备性。知觉的整体性对于由各种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来说,起一个组织作用。刺激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知觉主体的知识经验等影响着知觉的整体性规律。

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包括以下几种:

接近性: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相似性:凡物理属性相似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

连续性: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封闭性: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良好图形:具有简明性、对称性的客体更容易被知觉。

也就是说,当刺激物在时间或空间上分布呈现出这些特点时,那么知觉对象将更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同时,一个人能否把呈现在面前的刺激知觉成为一个整体,不仅仅与这些刺激有关,而且和知觉者的主观状态,特别是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例如,我们听见了汽车的喇叭声,之所以能够在头脑中产生一辆汽车的知觉而不是一辆自行车的知觉,是因为我们的知识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喇叭声是由汽车发出的,自行车的铃声与汽车的喇叭声不同。如果传入耳边的声音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见过的,那么,我们也绝不可能产生知觉。可见,知识经验对于知觉的整体性具有重要意义。

(3)知觉的理解性规律

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这种个体所表现出来的以知识经验去理解感观信息的倾向即是知觉的理解性规律。

影响知觉理解性规律的主要因素就是知觉者的知识经验。知觉者之所以能够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是因为他具有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否则不可能做出解释。例如,我们进入一间教室,马上就能指出黑板、讲台、桌子、椅子,就是因为我们的知识经验帮助我们理解了当前事物。即使我们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我们也试图运用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事物尽可能地作出解释。知觉的理解性可以使我们的知觉更精细,把握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

(4)知觉的恒常性规律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种规律称为知觉的恒常性规律。知觉恒常性规律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与颜色恒常性等。

①大小恒常性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因图像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大小恒常性。大小知觉是由网像大小与知觉距离二者共同决定的,对于网像大距离近与网像小距离远两种组合,人们可以根据经验做出物体大小相等的知觉解释。

②形状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指观察物体的角度发生变化时,我们仍然把这个物体感知为一个特定的形状。观看乒乓球拍时有不同的视角,如乒乓球拍的平面与视线垂直时,视网膜上的视像形状才与实际形状较为一致。但几乎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我们感知的乒乓球拍形状都不会发生变化。

③明度恒常性

物体的亮度随阳光照射以及处于不同的光线位置,它的物理亮度随时变化。但是在心理上,我们仍然知觉为亮度不变,这是明度恒常性现象。明度恒常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普遍。例如,一个穿蓝衣服的人从建筑物中走到广场时,其物理亮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仍然知觉为蓝色。

④颜色恒常性

在不同照明条件下,同一件物品反射到你眼中的光有很大变化,但它们的颜色看起来好像没有变,这是颜色的恒常性。它与经验有很大关系。例如在绿光照射下,问你桌子上的香蕉是什么颜色,你肯定会把香蕉看成黄色。但是倘若在这种条件下,让你说出各种纸片的颜色时,知觉结果就可能受到光照的影响了。此外颜色恒常性产生的另一个原因与背景有关。在日光照射下,煤与周围背景相比仍然最暗,白纸与阴影中的背景相比仍然最亮。

知觉恒常性规律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制约:第一,知觉主体的知识经验是保持恒常性的基本条件,这在不同年龄期表现得较明显,幼儿由于经验不足,知觉事物时往往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所以他们很容易把近物看得大些,把远物看得小些。而对成人来说,由于知识经验相对比儿童丰富,他们在知觉事物时则能较好地保持恒常性,不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知觉映象。第二,条件的变化程度。知觉的恒常性规律是相对的,即只有当知觉条件的变化不超出一定的范围时,我们对事物的知觉才能保持相对不变。如果知觉条件的变化超出一定的范围时,我们的知觉便会失去恒常性而为条件变化所左右。

(第三节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互动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将心理学研究中的感知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不仅对完成教育任务有所帮助,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十分有益。

一、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运用直观教具、教法